【#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电视节目解说词的写作》,欢迎阅读!
电视节目解说词的写作
一、 电视节目解说词的作用
画面本身具有局限性,既无法展示未来,无法回忆过去,也无法描绘或表现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无法回答新闻的基本要素等。 1.解说词能帮助完善形象报道。我们以人物为例,采访雕塑家刘焕章比数学家陈景润就更容易一些,这是因为刘焕章作为雕塑家,具有鲜明的形象性和职业的动作性,电视画面表现力要比数学家陈景润强,这时,要塑造陈景润的形象,电视解说词一定程度上能拓宽画面本身不能覆盖的内容,让观众更多、更具体地了解数学家陈景润那些抽象的思想、枯燥的数学公式。在完善形象报道上,电视节目解说词和一般文学写作区别很大:一般文学写作用叙述、描写等多种表现方法来塑造形象,而电视解说词却不必用夸张性语言,也能给人以想象的空间。 2.解说词能补足画面无法回答的问题 2 电视画面具有局限性,而电视节目解说词一定程度上能弥补这种局限。像新闻的五个‚W‛能满足人们最起码的好奇心和新闻欲,纪录性节目同样也重视这点,所以,要求解说词必须回答‚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为何‛这五个问题,还要挖掘‚如何‛,其次,纪录性节目的有关背景、有关政策、有关知识也要靠解说词来完成。 3.解说词能引导人们的思路,更深地表达主题人们在接受解说词传递信息时,本能地把它同画面上的形象联系起来,这要求解说词要服从画面含义又不能简单重复画面已经表达的内容。加强解说词的表现力,要求有敏锐的洞察力,善于发现画面中最有趣味、最能感动人、最富有寓意的细节,要有丰富的想象力,或者依据生活经历、体验,要与画面的空间和时间发生对位式的联系;或者诱导观众的逻辑推理和概括力,使画面的含义获得再一次升华,创造词、画交融的意境,彼此烘托,产生共振,诱发观众的想象和联想,更深地表达主题。二、电视节目解说词的写作与细节 3 细节包括事件细节、动作细节、环境细节、情绪细节等等。细节可以使人物丰满、完整,使人物生活的物质环境变得真切,使所叙述的事件,描绘的事件具有一定的生动性、丰富性和独特性。细节的完成,常常获益于解说词的写作。好的细节需要记者深入挖掘,在采访时目的要明确,对视听形象要有敏锐反应。解说词所表现的细节,有时是一段话,有时
1
是一句话,而有时则可能是几个字。对表达细节来讲,视听复合语言是最完美的方式。三、电视节目解说词的写作特点 1、有画面感,语言准确、生动、具体、形象。直观可见的画面语言要有相应的具体解说,才能把一般性的意思和抽象的道理说得栩栩如生,实实在在,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形象化的语言是解说词写作中不可缺少的语言。解说词写作如果能既具体又形象,才能造成一种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效果,弥补电视传播一瞬即逝的不利因素,让观众获得更多更深的视听感受。 4 比如,‚无线电波传播速度非常快‛这个描述就比较一般。说‚无线电波的速度每秒钟是30 万公里‛ 就比较具体了。而如果说‚无线电波的速度每秒钟可以绕地球‘七圈半’‛,这样的比喻就具体形象了。 2.通俗易懂,朗朗上口,尽量避免晦涩的词句,少用华丽的形容词,以增强可听性和亲切感。要尽量使用通俗的语言和浅显的文字,要求字音响亮和谐,使之读起来上口,听起来入耳。把书面语改成口头语,多用短句,才会显得干净利落,活泼有力。言语的搭配要符合听觉习惯,尽量不用倒装句、祈使句等。 3、电视解说词并不单独承担对事件的全面报道, 它必须和电视的其他手段一起配合起来,才能最终完成叙事情、塑造形象,所以电视解说词不能独立成章。电视解说词不是一种‚堆砌‛的艺术,而是‚镶嵌‛ 的艺术,因此,解说词是附着于电视画之上的,它不承担‚画龙‛的任务,只承担‚点睛‛。《地方台30 分钟》,曾经播出的刘郎的《天驹》的一段解说词,‚长风掠去云烟,西部星空,今夜又是这样浩瀚;月下立马高山,西部天海,此时又是这样湛蓝; 面对星空,人的思绪,人的疑问,既深邃,又遥远;面对星空,人联想,人的诗情,既率直,又回环„„‛ 《天驹》全篇基本上都是诸如上文的韵诗式的说 5 词,尽管解说词写得很美非常具有意境,读起朗朗上口, 但是解说词却始终处于一种与画面平的关系中。而我们所说的解说词应该是与画面既平行更有交叉的关系。因此如果单独抽取解说词看,它更像是一篇发表在杂志上的优秀诗歌文,而未能体现解说词的特点。在很大程度上,像《天驹》这样,解说词单独担全篇叙事抒情的任务的节目,在八十年代很常见。而一旦解说词的功能被放大之后,画面抒情表的功能自然就被弱化。而电视节目应该尽量用画叙事,用画面讲故事,在一般的情况下,解说词少
2
越好。虽然我们说要用画面叙事,但并不表明解说就是画面的简单说明和解释,像‚看图说话‛一样见山说山, 见水说水,亦步亦趋地跟着画面走。对于画面充分展现的内容,没有必要做重复的解释和说明。解说词应该交代画面之外更多的信息,和画面有一定的联系,是观众看不到的信息。
四、电视解说词的切入方式
1.正入这是电视片解说词最常见的介入画面的形式,大多在电视新闻和电视纪录片中运用。它的特点是开门 6 见山,客观朴实,解说词上忠实于对画面内容的提示和补充,和画面同步传输,自然融合于画面之中。电视片《邓小平》的第一集《早年岁月》就是这样进人:‚这是我们今天能见到的他最早的照。‚邓小平1904 年出生于四川省广安县,属龙,他16 岁离开家乡,至今再没有回去过。‚由重庆往北,沿渠江而上,行船约300 华里,就到了广安。‛对邓小平这位世界上很有影响的政治家,纪录片《邓小平》的作者一开始即以这种平常的视角和娓娓道来的叙述,把全片臵于一种平实的基调之中,看似信笔写来的文字,对语言的把握不突不出,但表现得却是恰到好处。这样的结果使观众感到是在走近并认识一个生活中的人,而不是去仰视某位伟人。这部电视片在播出后受到观众的普遍好评,与该片创作者所选择的平实的视点是分不开的。
在电影纪录片《普通的法西斯》中,当片中画面出现奥斯维辛集中营毒气室的门时,该片的编导写下了这样的解说词:‚就是这个地方,有十万人活着进去,却没有一个人活着出来。‛解说词没有一点修饰,不显山不露水,只是说出了一种事实,语言却极富张力和很深的感情。正入的解说词由于视点平实,符合观众的认知心 7 理,因而在各种电视片中经常运用。正人的形式看似平淡,其实需要高水平的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因为有时候最简单、最直接的方式,能够表达最重要、最深刻的内容。正入的解说词如果把握不好,也容易陷人普通文章表达的模式,显得四平八稳,缺乏电视语言的活力。 2.侧入。
对画面的拍摄,有时候我们可以先拍陪体,然后再让镜头运动到主体,以使画面对观众更有吸引力。其实,解说词也可以从侧面进人,再过
3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1167f5df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3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