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话唐诗宋词中的“留白”

2022-09-06 16:15:14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漫话唐诗宋词中的“留白”》,欢迎阅读!
留白,漫话,宋词,唐诗
漫话唐诗宋词中的留白

中国画讲究在画面上要适当留有空白,不能太挤太紧。留白可以营造出很强的空间感,赋予广袤深远的创意,给人以无尽的想象空间,从而达到无画处皆成妙境的艺术境界。南宋马远的《寒江独钓图》画风极其简约。此画只画了一叶扁舟漂浮在水面,一个渔翁在船上独自垂钓。四周除了寥寥几笔微波,几乎全为空白,然而,这些空白却让人感到烟波浩渺、满幅皆水,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即所谓此处无物胜有物。

留白雅称余玉,也就是说,它留下的是一种智慧,是一种境界。

画艺如此,诗艺亦如此。在古典诗词中,留白艺术的运用,同样给读者提供了丰富联想与想象的空间。读者可以借助于自己的人生经验组接生活的画面,对诗歌的形象、意境进行扩展、补充和再创造。可以说诗歌中的留白,也是诗歌的一个有机部分,是诗歌形象、意境的延续与衍生。凡诗文妙处,全在于空(清袁枚《随园诗话》,不著一字,尽得风流(唐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从这个意义上说,古典诗词中的经典作品,正是因了诗人独具匠心的留白,才绽放出永恒的艺术魅力。 一、结构留白

先看晏殊的《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原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词的上片写自然景物,燕子、梨花、碧苔、黄鹏、飞絮,众多秀美明丽的意象,足见春色骄人。下片写人物,可东邻女伴何以笑的那样灿烂美丽?东邻女西邻女何以在采桑的路上不期而遇?东邻女昨夜究竟做了怎样的春梦?这样的春梦又怎样让东邻女在斗草中得了彩头?西邻女又是如何取笑东邻女的?最后的笑从双脸生的笑,是个体的,还是群体的?是一种得意,还是一种羞涩?诗人都巧妙地回避了,只是写出人物的一种状态,留给读者自己去思考。这就是结构留白中的不全之全。 再如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全词只有33个字,篇幅虽短,情感却极繁复。词中空白手段的运用,给读者以丰富想象的审美空间。试问卷帘人,问得认真,可空出所问内容;却道海棠依旧,答得淡漠,空出侍女的漫不经心;由此逼出女主人更为多情的知否?知否的叠问,驳得极为恳切,空出女主人的万端感慨;最后推出应是绿肥红瘦的断语,不尽的凄婉怜惜之情被推向极致。清人黄苏《蓼园词选》言:一问极有情,答以依旧答得极淡,跌出知否二句来。而绿肥红瘦,无限凄婉,却又妙在含蓄。短幅中藏无数曲折,自是圣于词者。短幅中藏无数曲折,这是结构上留白的妙用所致。 二、意蕴留白

比如李白的《送友人》: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诗的首联写景:青翠的山峦横卧于城北,波光粼粼的河水绕城东潺潺流过。山如此清,水如此秀,可主客却要在此分手,怎不让人倍添留恋之情?颔联将友人远行喻为随风飘飞的孤蓬,飘泊而难有定所,万里又寄寓征程的遥遥无期。如此别离,难言的心酸油然而生。颈联由眼前之景道心中之意。用浮云与落日、游子意与故人情対举,表明心迹:你远游他方行踪不定,可只要看到天空中游弋的云彩,就能体会到你的心意;远处缓缓而落的夕阳,似乎也不忍一下子离开大地,那是我依依惜别的情谊。诗意虽未如此明言,却可由特定的景物浮云、落日引发相关的联想。尾联则情意更切,虽然只写了一个简单的挥手离别的动作,可这个动作引发出的是班马长鸣。马解人意,离别时也禁不住萧萧长鸣,似有无限深情。马犹如此,人何以堪!留白之处,余意绵绵。 又有姜夔的《扬州慢》词的上片描写战火劫后扬州一片残败荒芜。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是设想废池乔木的感受,而人们的感时伤乱不问亦可知。清人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评说:犹厌言兵四字,包括无限伤乱语。他人累千百言,亦无此韵味。这便是留白


特有的艺术效果。下片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用杜牧诗意,对比今日之凄凉。算、纵,都是假想。即使杜牧今日重来,目睹如此残败的扬州,恐难再有闲情逸致抒写儿女之情。蕴含其中的则是对战乱破坏的谴责以及沉重的家国兴亡之悲。词中多处留白,悲思的重量置于空白之中,从而拓展了想象空间,意蕴深广,哀思无限。词的结语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更是留下大片空白,引领读者去吟味、思索那年年桥边盛开的红药的背后所隐藏的无限悲怆。

当然,古典诗词中,还常常借助一些双关、比喻、反讽、借代等修辞形成意蕴的空白。比如,苏轼《定风波》中的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诗句中的烟雨和风雨,就是一语双关,不仅指可以感知的自然界的风雨,还指政治上的无形无迹的风风雨雨。前者可以从诗句中的词语直接获得,后者则要靠读者的思考去补充。

古典诗词的留白,使得诗歌具有了一种别样的张力,这样的张力又给读者提供了极为阔大的想象空间,使读者能够在自由构筑的天地里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从而获得多重审美的发现。

(一)空灵简明之美 王维的《杂诗》: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诗的起笔纯用白描记言,表现出了解乡事之情的急切,笔墨极为简洁。紧接着的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一问,问得真挚,问得雅致;问出了精神,问出了境界。故乡在诗人的心目中已具化成那窗前的寒梅,寒梅涵盖了极为丰厚的生活内容和极为丰盈的思想情操。清人赵殿成《王右丞集笺注》如此评说此诗:右丞只为短句,一吟一咏,更有悠扬不尽之致,欲于此下复赘一语不得。诗之妙处全在无字句处,它显示出的是一种空灵简明之美。 (二)曲径通幽之美

欧阳修的《蝶恋花》下片: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清人毛先舒对词的结句如此评说:因花而有泪,此一层意也。因泪而问花,此一层意也。花竟不语,此一层意也。不但不语,而又乱落飞过秋千,此一层意也。可为何因花而有泪?花儿又是因何竟不语,不但不语,且又乱落?乱红飞过秋千又是如何?层层设悬、层层留白,读者每到一个层面都能赢得路转溪桥忽见的发现,或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心灵体验,感受到的是曲径通幽之美。 (三)含蓄隽永之美 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诗的开头两句虽不见雪字,可句句见雪。雪覆盖了大大小小的山川,看不到飞鸟的影子;所有的道路都静默在雪下,也看不到人行走的踪迹。由此营造出一个广袤无垠、万籁俱寂的背景,白雪苍茫的大片布白幻化出的是酷寒冰冷的情调。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中,这样的情调里,凸显出寒江之上孤舟之中一个披蓑戴笠垂钓的老翁形象。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11149d3ed5bbfd0a785673ca.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