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名词解释1》,欢迎阅读!
1.翼点:位于颧弓中点上方约二横指处,(1分)额、顶、颞、蝶四骨在此相接,多呈“H”形的缝。(1分)此处骨质薄弱,内面有脑膜中动脉前支通过,此处受暴力打击时,易发生骨折,损伤脑膜中动脉前支,形成硬膜外血肿。(1分)
2.斜角肌间隙:由前、中斜角肌和第一肋构成,(1分)内有臂丛和锁骨下动脉通过。(1分)臂丛锁骨上麻醉时可注射麻药至此间隙。
4.腕管:由屈肌支持带和腕骨沟共同围成,(1分)管内有指浅、深屈肌腱及屈肌总腱鞘、拇指屈肌腱及其腱鞘和正中神经通过。(1分)正中神经在腕管内变扁平,紧贴屈肌支持带桡侧端的深面,腕骨骨折时可压迫正中神经,导致腕管综合征。(1分)
1、面部"危险三角":由鼻根至两侧口角连成的三角形区域(1分),有面静脉经过(1分),此处感染可蔓延至海绵窦引起海绵窦综合征(1分)。
3、神经点:在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1分),颈丛皮支浅出深筋膜的集中点(1分),颈部局麻常在此处注药(1分)。 5、腹股沟三角(Hesselbach三角):由腹壁下动脉、腹股沟韧带内侧半和腹直肌外侧缘围成(2分),此处薄弱,可出现腹股沟直疝(1分)。
6、肱骨肌管:由肱骨桡神经沟和肱三头肌构成(1分),有肱深血管(1分)和桡神经(1分)通过。 1. 踝管:屈肌支持带与跟骨内侧面、内踝共同围成
2. 第二肝门:在肝膈面腔静脉沟上部,肝左、中、右静脉出肝处 4.
肌腱袖:冈上肌、冈下肌、小
圆肌和肩胛下肌的肌腱连成腱板,围绕在肩关节周围,并与肩关节囊愈着而成 5. 脊肋角:在腹后壁12肋下缘与竖脊肌外缘的交角处 6. 胆囊三角:由胆囊管、肝总管和肝的下面共同构成 7. 系膜三角:由系膜缘处的肠壁与两层腹膜共同围成
8. 肾蒂:由出入肾门的肾血管、肾盂、神经和淋巴管等结构组成 9.
腮腺床:由位于腮腺深面的茎
突及茎突诸肌,颈内动、静脉以及后4对脑神经共同形成 10. 腹股沟三角:由腹直肌外侧缘、腹股沟韧带和腹壁下动脉围成
1.
腮腺床:由位于腮腺深面的茎
突及茎突诸肌,颈内动、静脉以及后4对脑神经共同形成 2.
胃床:胃后壁隔网膜囊与胰、
左肾、左肾上腺、脾、横结肠及其系膜相毗邻,这些器官共同构成胃床 6. 头皮:颅顶的额顶枕区皮肤、浅筋膜、枕额肌及帽状腱膜紧密结合而成 7. 第一肝门:肝脏面左、右纵沟之间的横沟 8.
气管前间隙:位于气管前筋膜
与气管颈部之间
1,椎前间隙(prevertebral space):位于脊柱和椎前筋膜之间。颈椎结核时出现的脓肿多在此间隙内,形成慢性咽后脓肿,或向下外沿腋鞘延至腋腔,形成腋腔冷脓肿 2动脉导管三角(triangle of ductus arteriosus):主动脉弓凹侧和左肺动脉起始部之间,前界为左膈神经,后界为迷走神经,下界为左肺动脉。该三角内有动脉韧带左喉返神经和心浅丛
3腹股沟管浅环(superficial inguinal ring):位于耻骨嵴处上方,由腹外斜肌腱膜裂开形成腹股沟管浅环
4腹股沟管深环(deep inguinal ring):位于腹股沟韧带中点上方一横指处。由腹横筋膜向外突出形成的腹股沟管深环 5弓状线(arcuate line):在脐与耻骨联合连线中1/3段平面向下三层扁肌腱膜均移行为腹直肌鞘的前后壁,致使后壁在上述平面告终,形成移弓X之游离缘 6麦氏点(McBurney point):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中、外1/3段交界点
7十二指肠空肠曲皱襞(flexure fold ):位于横结肠系膜根下方。十二指肠空肠曲上方,其深面为X韧带,是手术时确认空肠
起点的重要标志
8肝肾隐窝(hepatorenal recess):(右肝下间隙)位于肝右叶脏面和右肾及结肠肝曲之间,与盆腔同为腹膜腔之最低洼处,故易于积液
9网膜孔(omental foramen):是网膜囊与大腹膜腔之间的唯一通道。前界是肝十二指肠韧带,后界是下腔静脉前面的壁腹膜,上界是肝的尾状,下界是十二指肠上部。肝十二指肠韧带与后腹膜壁层之间的孔 10腹股沟镰(inguinal falx):腹内斜肌与腹横肌都斜行跨进精索与精索被膜上方,至其后内方,共同组成腹股沟镰
11赫氏三角(Hesselbach triangle):腹壁下动脉,腹直肌外侧缘和腹股沟韧带内侧半围成的三角形区
12肝蒂(hepatic pedicle):出入第1肝门的肝外胆道、肝固有动脉及其分支,肝门动脉及其属支、淋巴管和神经等,共同包被于结缔组织内
13肝胆/ Calot 三角(Calot triangle):由胆囊管、肝总管和肝脏面围成,是寻找胆囊动脉的标志
14Meckel憩室(Meckel diverticulum):位于回肠末段、肠系膜的对侧缘,距回盲瓣50~ 100厘米处的盲囊,是胚胎时期卵黄囊未笔所致
15结肠缘动脉(colic marginal artery):位于回盲部由乙状结肠末端,靠近肠系膜处,由肠系膜上下动脉分出的各结肠支相吻合形成
16Glisson系统(Glisson system):门管系统所含有肝门静脉、肝动脉和肝管的各级分支,走向和分布范围大致一致,共同被结缔组织鞘包裹,似树状分支分
17胃胰襞(gastropancreatic fold):后腹膜壁层覆盖胃左动脉升段所成的条形隆起 18网膜囊(omental bursa):小网膜、胃后壁、大网膜前、后层腹膜壁层与肝尾叶,共同围成网膜囊。前界为小网膜、胃后壁;后界为后腹膜壁覆盖的腹后壁结构;上界:膈、肝右叶;下界为横结肠及其系膜;左侧胃脾韧带及脾肾韧带;右侧:经网膜孔与大腹膜腔相通
19肝胰襞():后腹膜壁层覆盖肝总动脉所成的条形隆起
20咽后间隙(retropharyngeal space):位于椎前筋膜和咽后筋膜之间。此间隙内的脓肿常易引起吞咽困难
1.四边孔(quadrilateral foramen)指位于肩胛区肩胛骨外缘后外侧的四边形间隙。上界:小圆肌,肩胛骨外缘,肩胛下肌,肩关节囊。下界:大圆肌和背阔肌。内侧界:肱三头肌长头外侧缘。外侧界:为肱骨外科颈。穿行结构:腋神经,旋肱后动脉和静脉。
3.头皮:皮肤、浅筋膜、帽状腱膜紧密愈着,不易分割,临床上将此三层合称“头皮”。头皮撕脱伤时,常常是三层一并撕脱。 颈部
1.封套筋膜:又称颈筋膜浅层,包绕两肌(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形成两肌的鞘;包绕两腺(下颌下腺和腮腺),形成两腺的筋膜鞘
2.颈动脉鞘:颈筋膜向两侧扩展包绕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外静脉、颈内静脉和迷走神经所形成的筋膜鞘
4.咽后间隙:位于椎前筋膜与颊咽筋膜之间的间隙,其中延伸到咽侧壁外侧的部分称咽旁间隙
5.颈袢:由第1~~3颈神经前支的分支构成。第1神经前支的的部分纤维随舌下神经走行,至颈动脉三角内离开此神经,称为舌下神经降支又称颈袢上根,第2、3颈神经前支的部分纤维组成颈袢下根,上、下两根在颈动脉鞘浅面合成颈袢,由此发出神经支配舌骨下肌群
6.甲状腺囊鞘间隙:甲状腺被气管前筋膜包裹形成假被膜,甲状腺的外膜称真被膜,二者之间的间隙为囊鞘间隙
1.颈交感干:由颈上,中,下交感神经节及其节间支构成,位于脊柱两侧,被颈深筋膜椎前层所覆盖
2.胸膜顶:壁胸膜随肺尖突向颈根,高出锁骨内侧1/3上2~3cm
3.椎动脉三角:内侧界为颈长肌,外侧界
为前斜角肌,下界为锁骨下动脉第一段,尖为第6颈椎横突前结节所围成,内含椎动,静脉,甲状腺下动脉,颈交感干等 4.颈内静脉:位于胸锁乳突肌前缘深面,颈总动脉外侧,颈部属支为面静脉,舌静脉和甲状腺上,中静脉
5.颈动脉三角:胸锁乳突肌上份前缘, 肩胛舌骨肌上腹和二腹肌后腹围成. 含颈动脉鞘和相关结构 胸部
6.锁胸筋膜:位于锁骨下肌,胸小肌和喙突之间的胸部深筋膜,有头静脉,胸外侧神经和胸肩峰血管穿过
7.胸膜上膜(Sibson膜):胸内筋膜向上覆于胸膜顶上面,称胸膜上膜
8.腰肋三角:位于腰部和肋部之间, 底为 第 1 2 肋, 腰肋三角的前面于肾相连,后方有肋隔隐窝, 故肾 手术时应特别注意, 以免撕破而引起气胸。 胸肋三角和腰肋 三角是隔疝的好发部位。 9.肺韧带:肺内侧面, 脏层胸膜形成卷筒样结构, 半包绕肺根, 下半形成肺韧带, 其内有小血管, 肺切除时应结扎 1.食管上三角:由左锁骨下动脉,主动脉弓和脊柱围成的三角,内有胸导管和食管上分
2.食管下三角:由心包,胸主动脉和隔围成的三角,内有食管下分
4.动脉韧带:为一纤维结缔组织索,是胚胎时期动脉导管的遗迹,连于主动脉弓下缘和左肺动脉的起始部
5.心包横窦:位于升主动脉、肺动脉与上腔静脉、左心房之间的部分
6.心包斜窦:位于两肺上、下腔静脉、左心房后壁与心包后壁之间的部分 7.食管后隐窝:胸段食管下 1/3 大部分位于中线右侧, 此段前邻心包, 后方由左至右分别为胸主动脉、胸导管和奇静脉。 右侧面除平肺根一段未与胸膜接触外, 其余部分均与右侧纵隔胸膜相贴, 胸膜尚可突向食管后面, 形成食管后隐窝 8.食管后间隙:胸段食管上 1 /3 位于脊柱与气管之间, 后方与 脊柱之间有疏松结缔组织及淋巴结,形成食管后间隙 9.腰上三角:位于背阔肌深面, 第 1 2 肋的下方。 三角的内侧界为竖脊肌外侧缘,外下界为腹内斜肌后缘, 上界为第 1 2 肋。 其内自上而下有肋下神经、 髂腹下神经和髂腹股沟神经
1.腰下三角:位于腰区下部, 腰上三角的外下方。 由髂嵴, 腹外斜后缘和背阔肌前缘围成
2.McBurney点:右髂前上棘与脐的连线的中外1/3交点处
3.腹股沟管:是男性精索或女性子宫圆韧带由腹膜外间隙斜穿腹前外侧壁至皮下而形成的潜在性裂隙,是腹前外侧壁的重要结构和薄弱部位
8.边缘动脉:肠系膜上下动脉的结肠支在结肠内缘相互吻合,在结肠边缘形成的动脉弓
9.腹膜后隙:位于腹后壁,腹内筋膜和壁腹膜之间,上通至膈,下续盆腔腹膜后隙,两侧连于腹前外侧壁的腹膜外组织 2.左肠系膜窦:内侧界为肠系膜根,外界为降结肠,上为横结肠及其系膜的左1/3部,下为乙状结肠及其系膜,后界为腹后壁所围成向下开放的斜方形间隙,称为左肠系膜窦
3.右肠系膜窦:内侧界为肠系膜根,外界为升结肠,上界为横结肠及其系膜的右2/3部,后界为腹后壁所围成的约呈三角形的间隙,称右肠系膜窦
5.右结肠旁沟:升结肠外侧与腹壁间形成的区域,上通肝肾隐窝,下通右髂窝和盆腔,故膈下脓肿可经此沟流入右髂窝和盆腔,阑尾化脓时也可向上蔓延至肝下 6.肾段:每一肾段动脉分布的肾实质区域,称为肾段,肾段有五个,肾段的划分,为肾的局限性病变的定位及肾段或肾部分切除提供了解剖学基础
7.肾窦:肾门向肾实质内延伸的部分,内有肾血管、肾盂、肾大盏、肾小盏、结缔组织、神经、淋巴等
1.三边孔:在腋窝后壁由小圆肌、大圆肌和肱三头肌长头和围成一三角形间隙称三边孔,内有旋肩胛血管经过
3.腋窝:当上肢外展时,向上呈穹隆状陷凹,称腋窝,腋窝上方呈四棱锥体形腔隙 4.腋鞘:由椎前筋膜延续包绕腋血管及臂丛而成,上肢麻醉时,需将药液注入此鞘内
6.肘窝:肘窝位于肘关节的前方,为三角形陷凹,其上界为肱骨内、外上髁的连线,外侧界为肱桡肌,内侧界为旋前圆肌,窝底为肱肌的下份
7.肘后三角:肘关节屈曲为直角时,肱骨内外上髁和尺骨鹰嘴三点所构成的等腰三角形
8.尺侧囊:是指包绕屈指浅,深肌腱的筋膜形成尺侧囊
9.桡侧囊:桡侧囊即拇长屈肌腱鞘,包绕拇长屈肌腱延伸于拇指末端
2.掌中间隙:掌中间隙位于掌中间鞘的内侧半,前界为第3~5指的屈肌腱、屈肌总腱鞘及第2~4蚓状肌,后界是骨间掌侧筋膜,外侧以掌中隔与鱼际间隙为界,内侧是掌内侧间隔,近侧经腕管与前臂屈肌后间隙相通,远侧经蚓状肌管达指蹼间隙,并与指背相交通
3.鱼际间隙:鱼际间隙又称拇收肌间隙,位于手心外侧半。前界为示指屈肌腱,第1蚓状肌及掌中隔,后界为拇收肌筋膜,内侧以掌中间隙为界,外侧是掌外侧肌间隔。鱼际间隙近侧是密闭的,远侧经第1蚓状肌管与示指背侧相交通
4.鼻烟壶:位于腕和手背的桡侧,当伸、展拇指时,呈尖向拇指的三角形凹陷,其桡侧界为拇长展肌腱和拇短伸肌腱,尺侧为拇长伸肌腱,近侧界为桡骨茎突,窝底为舟骨及大多角骨,窝内可触及桡动脉搏动
5.指髓间隙:在指深屈肌腱抵止处远侧,皮肤和远节指骨远侧4/5的骨腹之间有纤维隔相连,此隔将指腹的脂肪分成小叶,形成指髓间隙,又称密闭间隙,内有皿管和神经
6.骨筋膜鞘:在四肢是由深筋膜借肌间隔连接长骨骨膜围成的鞘,以分隔不同的肌群 下肢
7.股管:为股鞘内侧漏斗状的筋膜间隙,前壁为腹股沟韧带,腹横筋膜,隐静脉裂孔镰状缘和筛筋膜,后壁为耻骨梳韧带,内侧壁为腔隙韧带,外侧壁为股静脉内侧的纤维隔
8.收肌管:在股中1/3段的前内侧面,是位于缝匠肌深面、大收肌和股内侧肌之间的间隙,前壁为连于股内侧肌与长收肌、大收肌间的收肌腱板;外侧壁为股内侧肌;后壁为长收肌和大收肌,内有股血管和隐神经通过
9.股三角:位于股前区上 1/3部,呈一底向上,尖向下的倒三角形,下通收肌管。上界为腹股沟韧带;外侧界为缝匠肌内侧缘;内侧界为长收肌内侧缘;前壁为阔筋膜,后壁自外向内为髂腰肌,耻骨肌和长收肌及其筋膜。股三角内的内容物由外向内依次为股神经、股鞘及其包含的股动、静脉,股管及股深淋巴结、脂肪组织等 2.肌腔隙:前界为腹股沟韧带外侧部,后外侧界为髂骨,内侧界为髂耻弓 ,内含髂腰肌和股神经,股外侧皮神经
3.血管腔隙:前界为腹股沟韧带,后界为耻骨梳韧带,外侧界为髂耻弓,内侧界为腔隙韧带,内含股血管,股环及腹股沟深淋巴结 4.股鞘:腹横筋膜和髂筋膜的延续,包绕股动静脉上端的筋膜鞘,位于腹股沟韧带内侧面和阔筋膜神深面,内有两条纵行的纤维隔将鞘分为3个腔,外侧容纳股动脉,中间容纳股静脉,内侧为股管
5.股环:股管的上口, 上覆股环隔, 是股疝的入口。 前界腹股 沟韧带, 后界耻骨梳韧带, 内侧界腔隙韧带, 外侧界股静脉的纤维隔
6.髂耻弓:连于腹股沟韧带和髋骨髂耻隆起间的韧带
7.梨状肌下孔:由外向内为坐骨神经,股后皮神经,臀下神经,动脉,静脉,阴部内动脉,静脉和阴部神经。
8.Nelaton线:侧卧屈髋关节90-120°,坐骨结节和髂前上棘的连线就是该线,正常时通过股骨大转子尖,股骨骨折或髋关节脱位时大转子尖位于此线上方
9.鼻咽窝:鼻咽窝的桡侧界为拇长展肌腱和拇短伸肌腱,尺侧界为拇长伸肌腱,近侧界为桡骨茎突,窝底为手舟骨和大多角骨。在窝内有桡动脉穿过。舟骨骨折时,鼻咽窝可因肿胀而消失,且可有压痛。此处也是切开拇深肌腱鞘和结扎桡动脉的合理途径。
1.收肌管:又称Hunter管,在股中1/3段的前内侧面,是位于缝匠肌深面、大收肌和股内侧肌之间的间隙。其前壁为连于股内侧肌与长收肌、大收肌间的收肌腱板;外侧壁为股内侧肌;后壁为长收肌和大收肌。管的上口与股三角尖相通,下口为收肌腱裂孔,通腘窝上角,所以收肌管又称之为股腘管股三角或腘窝的炎症或脓肿可借此互相蔓延。收肌管内通过的结构,前方为股神经的股内侧肌支和隐神经,中间为股动脉,后方为股静脉以及周围的淋巴管和疏松组织。股动脉在管下端发出膝降动脉(又称膝最上动脉)。
2.梨状肌上孔:穿经的结构自外向内依次为臀上神经,臀上动脉和臀上静脉。臀上神经分上、下两支分别支配臀中、小肌和阔筋膜张肌后部。臀上动脉分浅、深两支,浅支主要营养臀大肌,深支营养臀中、小肌及髋关节。静脉与动脉伴行。 3.坐骨小孔:由骶棘韧带、坐骨小切迹、骶结节韧带围成,其间通过的结构由外向内依次为阴部内动、静脉,阴部神经。这些结构由坐骨小孔进入坐骨直肠窝分布于会阴部结构。
4.听诊三角:在斜方肌的外下方,肩胛骨下角内侧有一肌间隙,临床称听诊三角,又称肩胛旁三角。其内上界为斜方肌的外下缘,外上界为大菱形肌内侧缘,下界为背阔肌上缘。三角的底为脂肪组织、深筋膜和第6肋间隙,表面覆以皮肤和浅筋膜,是背部听诊呼吸音最清楚的部位。当肩胛骨向前、外移位时,该三角范围会扩大。 5.枕下三角 :位于枕下、项区上部深层。其内上界为头后大直肌,外上界为头上斜肌外下界为头下斜肌。三角的底为软后膜和寰椎后弓,浅面为夹肌和半棘肌,枕大神经行于其间。三角内有枕下神经和椎动脉经过。
1、翼丛是位于颞下窝内,翼内、外肌与颞肌之间的静脉丛。翼丛收纳与上颌动脉分支伴行的静脉,最后汇合成上颌静脉,回流到下颌后静脉。翼丛与上颌动脉在颞下窝的浅部;翼内、外肌的肌腹,下颌神经及其分支则在该肌的深部。
2、腮腺鞘为颈深筋膜浅层直接向上的延续,在腮腺后缘处分为浅、深两层,包绕腮腺形成腮腺鞘。
3.翼颌间隙位于下颌支与翼内肌之间的间隙。与咬肌间隙仅隔下颌支,两间隙经下颌切迹相通。此间隙前邻咬肌,后为腮腺,内有舌神经、下牙槽神经和下牙槽动、静脉通过。
4、腱膜下隙位于帽状腱膜和颅骨外膜之间的薄层疏松结缔组织。此隙范围较广,前至眶上缘,后达上项线。
1、神经点在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处,颈丛皮支浅出颈筋膜的集中点,是临床颈部皮神经阻滞麻醉的部位。
5、囊鞘间隙:甲状腺被气管前筋膜包裹,该筋膜形成甲状腺假被膜,即甲状腺鞘。甲状腺的外膜称真被膜,即纤维囊,二者之间形成的间隙为囊鞘间隙,内有疏松结缔组织、血管、神经及甲状旁腺。 6.颈交感干由颈上、中、下交感神经节及其节间支组成,位于脊柱两侧,被颈深筋膜椎前层所覆盖。颈上神经节最大,呈梭形,位于第2~3颈椎横突前方。颈中神经节最小或不明显,位于第6颈椎横突的前方。颈下神经节位于第7颈椎平面,在椎动脉起始部后方,多与第1胸神经节融合为颈胸神经节,又称星状神经节。以上3对神经节各发出心支入胸腔参与心丛组成。
7、臂丛由第5~8颈神经和第1胸神经前支的大部分组成臂丛的3个根,经斜角肌间隙进入锁骨上三角。臂丛在锁骨下动脉后上方合成3干,各干再分为前、后两股。根、干、股组成臂丛锁骨上部,在锁骨中点上方,为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处。在锁骨上三角内,臂丛发出肩胛背神经、
肩胛上神经和胸长神经等。臂丛与锁骨下动脉均由椎前筋膜形成的筋膜鞘包绕,续于腋鞘。
1.海绵窦:海绵窦是硬脑膜窦,位于颅中窝蝶骨体的两侧,窦内有颈内动脉和展神经通过,窦的外侧壁有动眼、滑车、眼和上颌神经通过。海绵窦可借助眼静脉与面静脉交通,故面部感染可经此途径蔓延至颅内。
2.椎前筋膜(prevertebral fascia):又称颈深筋膜深层或椎前层。此层位于气管与食管深面,椎体、椎前肌、斜角肌、肩胛提肌、臂丛及锁骨下血管之前。 3.肺丛Pterrygoid plexus:
4. .Cooper韧带:胸壁浅筋膜伸入乳腺之间,形成纤维束,连于深筋膜之间 5. 静脉角: 又称无名静脉,由同侧的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在胸锁关节的后方汇合而成。汇合处的夹角称静脉角。在第1肋的外侧缘续于腋静脉,伴同名动脉走行,在胸锁后方与颈内静脉合成头臂静脉,两静脉汇合处称静脉角。 6.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11096349fe4733687e21aa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