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中谣言的传播与对策

2022-05-17 00:39:22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汶川地震中谣言的传播与对策》,欢迎阅读!
汶川,震中,谣言,对策,传播


汶川地震中谣言的传播与对策

【摘要】 08512日,在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级的强烈地震,地震的波及面之广破坏力之大举世震惊。地震发生之后,全国各地纷纷出现地震的谣言和地震后次生灾害的谣言,相比之前的谣言,在当今时代谣言又具有了新的特点。自然的恣肆我们无法抗衡只能承受,然而研究人类社会中谣言的产生、播、平息等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汶川地震; 谣言; 控制

今夏,中国的大地被撕开了一个个口子,这血盆大口口吞噬了近七万条生命。大地的暴怒让经历过的人心有余悸,然而之后的种种谣言对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地震过后,水污染的谣言使成都人集中的抢购瓶装水,蓄水;全国各地多处出现了地震谣言,造成了广大人民的恐慌——“广东省地震局澄清广州近日将发生大地震谣言 ;省地震局:鸡西市近期将发生地震纯属谣言; 青岛地震局辟谣:全市未发现地震前兆异常 对于网上流传的重庆今晚将发生地震的说法,纯属谣言;地震谣言最早起于528日、29日的陕西省地震局网站被黑客攻击事件,其后陕西省地震局通过省政府网站辟谣;北京市地震局分析认为,近期北京地区不会发生破坏性(5级以上)地震,请广大市民保持正常的工作生活秩序。 有关北京地区今晚将发生地震的说法,纯属谣言……”



1. 地震谣言的几个基本问题

1.1 地震谣言的定义

根据《地震预报管理条例》第十四条和第十五条定义地震谣言是指来自没有地震预报发布权的单位或个人,带有地震预报内容(发震时间、震中和震级)并在社会上较大范围内传播,造成居民的心理和行为恐慌,影响社会正常秩序的信息



1.2 地震谣言的分类

此次汶川地震之后,我对地震谣言产生的客观原因进行了梳理。之所以按照原因分类是为了理清原因后,才能在应对策略上对症下药社会上传播的地震谣言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1) 防震减灾工作被误解引起的地震谣言。上世纪八十年代,江苏省连云港市,由于当地成立抗震机构和对地震知识的集中宣传,造成群众的惶恐。



(2) 个人地震预测意见泄漏引起的地震谣言。1981年广东省海丰县,因内部预报意见外泄,人们纷纷出航避震,大吃大喝,影响到当时渔业生产






(3) 地震预报意见、地震预报意见评审结果被泄漏引起的地震谣言。19865月,陕西省西安市就因为正常的地震工作会议,使得群众人心惶惶,抢购物资。



(4) 对自然现象误解引起的地震谣言。深圳、重庆彭水、青岛等地出现大量蟾蜍过街,水井混浊引起民众担心,认为这些现象都是地震的前兆。奇特天象出现时,比如地球、月亮、太阳在一条直线上潮汐最大将有地震。



(5) 异地或海外传闻引起的地震谣言。中国网上最近也流传所谓巴西预言朱瑟里诺的惊天大预言“2008913日中国将发生9.1级巨大地震,震源在南宁和海南之间,并引发30米高的海啸,造成数百万人死亡,并可能冲击到日本



(6) 这次比较特殊的是,黑客利用网络技术侵入到官方的信息网站,恶意散步地震谣言。汶川地震后,有黑客多次入侵了陕西省地震信息网,并在网站上发布了“23点左右,陕西将发生强烈地震的消息。这一官方消息引起了部分民众的恐慌。



2. 地震谣言的传播方式

从汶川地震发生后产生的谣言来看,谣言的传播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一是树状传播,比如通过电话、手机短信和电子邮件,一个人听到地震消后通过打电话和发短信的方式把消息散播给自己的认识的人。二是放射状传播,比如在网络论坛上,QQ群里散步地震谣言,这样信息容易地同时被无数人接收,达到极高的传播效率。此次尤为特殊的是,某黑客攻入陕西省地震局的网站,篡改消息,以官方的名义散步将有强震的谣言,给社会造成了一定混乱。三是漩涡型复式传播,现在通常在一场完整的谣言传播过程中,往往既有人际间的口头传播和其他媒体的组合,也有大众媒体与网络之间的交叉。这种媒介的交叉组合容易形成谣言信息漩涡型传播而积累更大的能量。这些方式都是以传统的链状传播模式为基础的,但是链状传播现在已经很少能看到了,一般都是口口相传。[1]



3. 地震谣言的发展过程与对应的心理状态

当前,有人提出一个关于谣言传播的传播学方式: 在新旧媒体并行的时代,从众多的谣言传播看,其传播模式大致为:群体传播大众传播组织传播众传播。当一个谣言冲破把关人的监管,越过群体传播到大众传播后,一旦造成恶劣影响,势必通过组织传播内控,再以有组织的大众传播而终结。



地震谣言的传播有其特殊性,时效性,因为地震谣言不可能是无限期的,报地震在精确的时间发生或不久后发生。所以在不辟谣的情况下,谣言也会不攻自破。研究平息谣言,是指在谣言发生后的短时间内主动平息。纵向的研究一个地震谣言是经过制造谣言传播谣言平息谣言三个阶段。






在传播的过程中,始终存在三类人:信谣的,半信半疑的和不信谣言的。在关心震情阶段,地震谣言开始在社会上流传,半信半疑的群众并多方求证,包括电话咨询,亲自到有关部门了解情况,同事、亲戚、朋友之间互相询问等。这期间地震专业人员以及各级地震部门是群众求证的焦点。因此,地震专业人员和地震部门在这段时间做出明确的、负责任的和合理的解释将会有效地消除群众的恐惧和不安心理,起到稳定民心的作用。



如果群众的恐惧和不安心理得不到解除,反而不断被强化,到一定阶段就会相信谣言而采取避震行为以消除恐惧,使地震谣言的发展进入第二阶段。该阶段的产生可能有进一步的诱因,比如,谣传的地震发生时间将要临近或者有新的谣传产,使群众的恐震心理进一步加剧等。该阶段避震行为的发生具有扩散效应,有时在短时间内会有大量的跟随者。可能采取的避震行为包括户外避震、人员外流、抢购物品、停工停产等,以及因为仓促逃生而造成的跳楼与恶性拥挤事故等。[2]



4. 地震谣言的控制

俗话说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很多事例表明,较严重的地震谣言事件所造成的经济损失、社会恐慌,不亚于一次中强地震。从这次地震中,谣言的控制与以下几方面有关:



第一,谣言止于透明。透明包括政府工作的透明、媒体的透明、群体的透明和个体的透明。这种透明使大家增强了信心,找到了依靠。非典疫情之后,国务院各部门加快了建立完善新闻发言人制度的步伐,地震新闻发言人制度应运而生。此次汶川地震后,地震新闻发言人则成为舆论的引导者和意见控制者,他会促使全社会达成共识,以形成最佳的方案,从而在全社会形成强大的号召力和解决突发震情危机的公众凝聚力,对抑制谣言、避免恐慌发挥了积极作用。[3]



BarabasiAlbert提出的BA无标度(scale-free)网络模型中,聚类系数的增大可以抑制谣言的传播,聚类系数的提高对应于网络中三角形的数量增加。角形结构在实际社会网中代表了一种完全透明的社会关系:我,你和他三个人之间完全互相认识,互相了解。换句话说,聚类系数增大,网络信息的透明度肯定会增强,人与人之间加强了了解和互信,从而使得欺骗被限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总之,人与人之间的公开、坦诚和互信,有利于抵御各种虚伪和欺骗。[4]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10da4983de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b7.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