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的继承

2023-01-16 13:31:13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的继承》,欢迎阅读!
黑格尔,马克思,辩证法,继承
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的继承

——基于对《〈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的分析



摘要:马克思在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时,批判的继承了黑格尔的辩证法,这一继承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以下简称《导言》)里已初见端倪。本文在研究《导言》的整体的批判逻辑基础上,进一步分析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的继承,进而揭示《导言》在马克思主理论中的重要地位。

关键词马克思 黑格尔 辩证法 继承

一、《导言》的批判逻辑

马克思认为对宗教的批判是一切批判的前提,但由于费尔巴哈对宗教的批判已经达到顶峰,因此转向了对德国制度的批判;由于德国制度的滞后性,德国的国家哲学和法哲学与时代的同步性,马克思继而转向对德国旧哲学的批判;但仅仅对哲学的批判还不足以实现人的高度革命,要实现人的高度革命,只有把对哲学的批判在现实中实现,即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才能得以完成;而能做到这一点的,只有无产阶级。至此,“精神武器”哲学)与“物质武器”(无产阶级)达到同一,德国人才能实现真正的解放。

二、《导言》中对黑格尔辩证法的继承

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的继承,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作为推动原则和创造原则的否定性的辩证法’,二是‘自然向人生成’的目的论世界观,三是‘历史和逻辑相一致’历史唯物主义的发展观。[1]p4

(一) 否定性的辩证法

黑格尔辩证法的灵魂是否定,“所以称为灵魂,就是说黑格尔辩证法的动力,它得以发动起来的生长点,在其未发动起来之前,已经潜在地蕴藏在他的体系之中,后来的整个体系都是从这一点生长出来的”[2]p59)黑格尔否定性的辩证法不只是外在的逻辑描述,更是一种内在的运动过程。其基点是否定,其过程是否定之否定。“否定”“否定之否定”形成了一条原则,就是“否定之否定”原则,这一原则贯穿了黑格尔的整个哲学体系。事物通过“否定之否定”,也就是自否定,实现自我超越。这种超越性正是西方传统精神的努斯精神。可以说否定性的辩证法体现了一种“从潜能到现实的运动过程”[3](p53)

马克思将黑格尔的否定性的辩证法娴熟的运用于整篇当中,尤其在提到“消灭哲学时,更体现的淋漓尽致。“你们不使哲学成为现实,就不能够消灭哲学[4](p8)这是在批判实践政治派忽视理论的重要性时提到的。这里的“消灭哲学,指消灭德国的国家哲学和法哲学为代表的思辨哲学“使哲学成为现实”就是使思辨哲学与德国现实相结合,才能使思辨哲学具有革命性,才能成长为革命哲学。事实上,“消灭”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消灭,而是思哲学通过与德国实践相结合达到自否定,成长为革命哲学可以说革命哲学是思辨哲学


产物,思辨哲学在自否定前已经孕育着革命哲学而与现实的结合使之真正的达到了革命哲学。在《导言》后来谈到的“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做自己的精神武器”[5](p15)哲学就是思辨哲学自否定后的产物,即革命哲学

在整篇中,宗教德国制度的否定也是这种否定性的辩证法的深层体现,在否定的同时肯定了人的重要意义,由此引发出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第二个层面的继承。

(二)目的论世界观

目的性在黑格尔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这一原则中有所体现,“否定之否定”对于“否定”就带有目的性,这种目的性体现在自然界中就是无机物发展到有机物的过程。无机物的目的就是发展到有机物,有机物利用周围环境的一切要素来维系生存。“上帝永远不会僵死,而是僵硬冰冷的石头会呼喊起来,使自己超升为精神。[6](p21)黑格尔通过把上帝的绝对精神外化为自然界,使自然界中的无机物具有一种向有机物生成的目的性,生成有机物后也就植物动物,再发展到人。这种目的性不是完全的,但已经具有了最初的目的性。人利用一切生物维系生存,人是自然界发展的目的。黑格尔赋予了自然界一种能动性,一种生命力,这本身就带有唯物主义色彩。

在《导言》一开始,马克思就提出“人创造了宗教,而不是宗教创造人”“人就是人的世界,就是国家,社会,最后得出“人是人的最高本质”[7](p1)这一结论。在这里,马克思强调了人的作用,人具有主观能动性,是人创造了国家、社会通过对宗教的否定以及对人的肯定,体现了马克思的唯物主义思想。马克思继承了黑格尔哲学的中间环节——从自然界到人再到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在随后马克思由对宗教的批判转向对德国制度的批判,现了马克思对现实批判的重视,这是一种“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思想的闪现,也就是马克思对黑格尔第三个方面的继承:一种历史与逻辑相一致的历史唯物主义发展观。

(三)历史唯物主义发展观

黑格尔的历史目的论相对于自然目的论而言是一种完全的目的,也就是自然界无机物发展的最终目的——人的精神。上帝的绝对精神外化为自然界的目的不仅仅是发展到人,而是要通过人进行伦理、家庭、市民社会、国家的实践,达到艺术宗教哲学领域,发展为绝对精神。这一过程是上帝的自我认识过程,体现了绝对精神的反思黑格尔描述的这一历史过程,摒弃了前人认为的历史是偶然事件的堆积或自然规律运行的过程,认为历史无非是‘自由’意识的进展,这一种进展是我们必须在它的必然性中加以认识的”[8](p57)黑格尔这一观点使历史具有规律性,具有逻辑必然性。

在批判德国制度的时候,马克思谈到“如果想从德国现状的本身出发”“结果依然是时代错乱”[9](p3)也就是说德国制度落后于历史发展潮流,所以“即使对我国当代政治状况的否定,也已经是现代各国的历史废旧物品堆藏室中布满灰尘的史实。[10](p3)这说明马克思继承了黑格尔的历史目的论,承认了历史发展适合逻辑的,具有规律性。

马克思擅于在批判中继承黑格尔的辩证法,比如“这些国家如果看到,在它们那里经历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10c4e177e009581b6ad9eb2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