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第二学期德育教育的渗透总结》,欢迎阅读!
2013-2014年度清远市第三中学高二第二学期德育渗透总结
高二级 化学科组 张俊芳
中学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中学化学是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使学生在具备科学文化素质和能力素质,同时提高他们的思想品德素质和对人类的责任感。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工作中要注意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站在力求把学生培育成具有完善人格、品德高尚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适应人才的角度,就一定能挖掘出教材中的德育因素,给课堂教学注入生机和活力,赋予灵魂和魅力,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下面谈谈笔者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的有关认识和体会。 一、培育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
我国灿烂的古代文明,在化学科学技术上的伟大成就,是使学生树立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尊心的最好素材。
我国是世界上文明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对人类作出过巨大的贡献。我国古代文明中的造纸和火药以及陶瓷和酿造术、商代青铜的制造、春秋晚期的冶铁和炼钢、煤和石油的开发及利用等等,都是同时代的西方国家无与伦比的。化学教材中的绪言部分,介绍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国化学工业取得的巨大成就,通过建国前后鲜明对比,使学生更多了解祖国,增进学生对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认识,坚定学生的社会主义信念,进而产生深厚的爱国之情,树立为祖国繁荣富强而发奋学习、报效祖国的思想。在讲钠及其化合物时,课本引入了“侯氏联合制碱法”,介绍了誉满世界的化学家、我国制碱工业的先驱者侯德榜博士。在20世纪初,为了打破帝国主义对我国制碱工业的垄断,他怀着建设祖国的雄心壮志,从美国漂洋过海毅然返回祖国,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研究出了“侯氏联合制碱法”,为中华民族争了光,为世界做出了贡献。在讲金属通性时,介绍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商代,我国人民就已制造出青铜器。在讲陶瓷时,介绍我国陶器的制造早在六千多年前的原始社会就已开始,而瓷器的制造则不晚于三千年前的商代。中国瓷器的制造技术于十五世纪传入西欧,欧洲人称之为“CHINA”(中国)。这是西方人对中国人民发明瓷器的永不忘怀的纪念。在讲蛋白质时,简介我国于1965年成功的合成了结晶牛胰岛素,在揭示“生命之谜”中夺取了世界上一项冠军。在讲淀粉时,提到碘遇淀粉变蓝色这一性质,可结合方志敏烈士在江西就义前夕,用米汤在白纸上写出机要文字,包上一份重要文件,说服一位女
1
青年,把这份文件带给鲁迅,鲁迅即用碘在白纸上一擦得知其内容后,安全地把这份重要文件转到中央机关。
二、使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辩证唯物主义是关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概括与总结,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所以,以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为指导去研究事物,就能深刻地认识事物的本质,正确地揭示和反映出事物运动、变化的客观规律。通过化学研究的对象与具体物质及物质变化的教学,使学生逐步认识和形成世界是物质的,物质运动是永恒的观点。在讲各元素时,注意渗透现象与本质、原因与结果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由量变到质变,对学生进行矛盾对立统一等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在讲元素周期规律、物质结构时,着重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判断推理、归纳能力,对学生进行事物内部的矛盾性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由量变到质变等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在讲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单质与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时,着重说明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 三、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三、教育学生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环境问题已经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这是涉及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问题。在众多的环境污染因素中,由化学品所造成的污染最为严重。因此,在化学课上向学生介绍一些化学与环境污染知识,进行环境保护教育,使学生养成环保意识是非常必要的。 总之,在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要注意它的策略性,一定不要喧宾夺主,切实提高渗透的自觉性,把握渗透的可行性,注重渗透的反复性。只要我们在教学中深刻挖掘教材中的教育因素,按化学学科自身的特点,不失时机地利用每个德育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经过我们长期不懈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学生的道德品质一定能朝着我们所期望的目标健康增长。
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10b022e4fd0a79563c1e72d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