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谈纪实摄影真实性》,欢迎阅读!
浅谈纪实摄影真实性
摘要:因为摄影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大众化趋向,我们对摄影的理解和诠释也在发生着变化。纪实摄影作品的真实性,是评判纪实照片的重要标准。纪实摄影的真实性也包括摄影师情感的真实,只有建立在真实性基础上的纪实摄影作品才会引起观者的共鸣,能够产生积极的社会影响。 关键词:纪实摄影、现场感、情感表达
帮助达盖尔确立摄影术的阿拉戈着重推介的是摄影术精确、逼真摹写客观事物的能力。摄影术诞生之初,一名记者向没有见过摄影术的读者解释摄影为何物时,形容为:“就像马路上拿着一面镜子,周围的景物都极细致地反映出来,然后带回家,这些景物就永远在上面了。”这是对于摄影艺术纪实性特征的形象阐述。
“纪”同“记”,所谓“纪实”,就是逼真、精确地表现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各种事物或现象,摄影艺术的这一特征来源于透视成像和感光材料的光敏特性,是其所具有的技术性所赋予的。摄影纪实性有三个不同层次的含义:摄影艺术能够精确地复制客观对象,这时的纪实性表现为真实与逼真;纪实性表现为一种现场感,必须在现场直接面对被摄对象,如实再现现场中的人、物和环境;纪实性表现为现实性,只能表现一定空间和时间内的事物,既不能再现过去,也不能于是将来。
由于摄影者本身自己的个人情感因素、观察角度以及构图思路会影响到纪实摄影真实性的这一客观的表现方式,从而会影响到纪实摄影的社会性、史料性、文化性、真实性。纪实摄影的真实性不仅仅是摄影者公正、客观的还原出来真实的场景,还包含有有摄影者自身的个人情感、角度、观点等。法国纪实摄影大师马克吕布曾经说过:“在我镜头的那一边,是一个客观现实的世界,而在我镜头的这一边,则是一个梦幻世界。”随着科技的发展,相机越来越先进,但是有两件事永远不会自动化,一是镜头对准哪里截取哪一部分场景;二是哪一瞬间按动快门捕捉动态瞬间。同一场景、同一事件,不同摄影者会因观点不同而选择不同的角度和景别,在各自认为合适的时候启动快门,最后呈现的照片会对所发生的事实作出不同的解释。优秀的摄影作品可以超越地域界限,为不同国家、民族的观看者所理解。“图像不是方言,图像可以作为一种国际语言让人交流。”
纪实摄影照片的真实性,是评判纪实照片的最重要的标准。纪实摄影的真实性不仅体现在相机成像原理上的真实性,所拍摄的照片内容必须是客观真实的,也就是说,拍摄的事件必须是已经发生的真实存在的或者正在发生的。拍摄题材的真实性是所有纪实摄影师拍摄作品的前提和基础,是客观公正的记录这个社会的前提性条件。那些在摄影史上能够保存至今为人们所铭记的作品,都是建立在客观真实的基础上完成的。摄影师们在创作时应该先以作品真实性为基础前提,这样才会被社会大众认可并且能够广泛接纳。只有坚持拍摄题材的真实性,才能使纪实摄影作品具有生命力,让观看者产生思想上的共鸣。
纪实摄影真实性也包括摄影师情感的真实。纪实摄影是客观历史的记录,具有较强的现实时性,在社会纪实摄影的拍摄过程中,摄影者会自觉或者不自觉地融入了自己的思想情感、自身文化修养、审美理想和艺术情趣。罗伯特•卡帕一生为拍摄战争而奋斗不息,他说:“照相机本身不能阻止战争,但是照相机拍摄出的照片可以揭露战争,阻止战争的发生。”这一观点正是社会纪实摄影所独特的情感表现。
南非摄影师凯文•卡特1993在苏丹他拍摄《饥饿的女孩》获得了普利策新闻摄影奖,这张照片以最直白的方式颠覆了人们对天灾与饥饿的认知。在领奖两个月后,他把自己锁在汽车里自杀了。他在死前留给家人的遗书中:“真的对不住大家,生活的痛苦远远超过了快乐的程度。”因为当听说他拍摄的这个女孩子,在他离开不久活活饿死了。他自责为什么只顾拍照而不马上去救助这个危在旦夕的小女孩,自责为什么只顾拍照而不去解囊相救,自责得知获奖后沾沾自喜的情绪,并因此陷入深深的痛苦中,决定到天堂去给苏丹女孩道歉。
英国记者麦克•维尔斯拍摄的《乌干达干旱的恶果》,两只质感极其强烈的手,骨瘦如柴孩子的手无精打采搭在肥胖的联合国救济人员手心里,近距离的特写凸显人间社会贫富悬殊的残酷现实,触目惊心的画面不仅揭示了1980年的非洲灾情,而且使人不禁联想起战争和
灾难给人类造成的种种悲剧。纪实摄影作品在创作的过程中,被赋予了许多的情感因素,摄影师通常是通过拍摄的摄影作品来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换句话说,纪实摄影的作品中所想表露给大众的情感就是摄影师本人所想表达的感情色彩。
纪实摄影的真实性在也表现在追求客观真实的现场感。不必过分追求完美,允许在技术和艺术技巧上存在某些缺陷和不足。1944年卡帕在英吉利海峡拍摄的《诺曼底登陆》 这幅作品,由于战场条件艰苦,底片烘干失误,造成了影像扭曲虚化,卡帕传至美国时曾担心被指责,结果大受好评,读者看到感到尤为真实,当时有位资深编辑说,照片似乎让我感受到炮火震撼大地的颤抖,使战地摄影的高手也无法端稳相机。这些拍摄上的“美中不足”,反而增添了纪实摄影的真实感。我们往往用“美”来形容一张艺术摄影作品,而选择“视觉冲击力”、“现场感”、“真实感”作为优秀纪实摄影作品的评价语。
美国纪实摄影大师尤金•史密斯,他拍摄的作品震撼而细腻,1971年路过日本,发现了一个渔村正遭受汞的毒害。当地化工厂把化学废物排入河流,使水中的鱼中毒许多孕妇吃了有毒的鱼生下畸形的后代,他留下来报道帮助日本渔民打官司。一住就是三年,冒着被当地黑势力打死的危险,毫不留情的用相机揭露真相,帮助当地渔民索赔,打赢了官司。《给智子洗澡》是组照中最令人心痛的一幅。史密斯含着眼泪拍摄了这张照片,画面上忧伤的母亲,抱着病态畸形的女儿洗澡,触目惊心的揭露了工业污染的悲剧。
优秀的纪实摄影家通过摄影纪实性特征对社会发展发表客观见解,而且积极参与自己报道事件中。解海龙《我要上学》,照片中一位小姑娘坐在教室里,手拿铅笔,睁着一对大眼睛望着前方。不需要任何言语,我们就能从“大眼睛”里读出那种强烈的“渴望”,是希望能够获取知识的渴望。解海龙的我要上学组照,对宣传捐助农村教育的希望工程发挥了巨大作用,同时,他本人也成为“希望工程的演说家和捐款人。”
纪实摄影从摄影器材的真实性、内容的真实性延伸出的摄影师情感的真实性,世界上有那么一批人,长年累月,热衷于把相机镜头对准社会生活,对准人的活动,执着于摄影的纪实性,对社会对历史有种自发的使命感。纪实摄影由于人的参与,必然带上情感的因素。好的纪实摄影作品必须是绝大多数受众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理解、认同和接受的。只有建立在真实性基础上的作品才会引起观者的共鸣,能够产生积极的社会影响的观念。 参考文献
[1]汤天明.摄影艺术概论[M] .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王传东,摄影艺术与赏析,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 [3]唐东平.摄影作品分析. [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作者简介:刘从蓉(1968-),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师,研究方向为摄影。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107737b4f32d2af90242a8956bec0975f565a4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