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民俗风情

2022-03-30 01:17:25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茂名民俗风情》,欢迎阅读!
茂名,民俗风情
茂名民俗风情

茂名市位于广东省西南部,是石油化工城市。陆地总面积11459平方公里,现辖高州市、信宜市、化州市、电白县和茂南区、水东经济开发试验区。总人口约618万。沿海有220公里海岸线,主要河流有鉴江、罗江、黄华河,港口有博贺渔港、茂名港。距今约4500年的新石器晚期,境内已有土著民族繁衍生息,创造人类文明。如今的茂名更有着浓厚的文化气息,有着自己的独特的民俗风情。

茂名春节风俗习惯 年廿六、七做(米乞)吃



每年到了农历十二月二十六或二十七,我市民间都有做吃的习惯。相传,从前茂名本是一片荒芜之地,五谷不生,后来来了一群

躲避战乱的人,见此处丘陵连绵,了无烽烟,便扎根开荒种作,繁衍生息。人们初时只能种些薯类等杂粮,聊以充饥。为充分利用

粮食,人们便将杂粮用木槌捣成粉,加水搅成糊状蒸煮,令其体积增加几倍,成为木薯糊、玉米糊之类的食物。再后来,人们已成功地在这块土地上种上了稻谷,并连连获得好收成。为庆祝丰收,也为调换口味,人们便按先前之方法,将米捣成粉,并配以蔬菜

之类简单的馅料,做成了有一定形状和一定味道的食物,这就是“(米乞)”了。初时,人们还只是用梗米(俗称“粘米”)粉做,后来发现糯米粉黏性更强、造型更易,口感更佳,便专门用糯米粉做(米乞),年复一年,渐成风俗。



茂名糯米(米乞)式样很多,有煮汤(米乞)、菜包(米乞)、寿桃(米乞)、水(米乞)、糖心糍、糖板(米乞)、槌挞(米乞)、灰

水粽、艾(米乞)、糯米糍、发(米乞)等。各种(米乞)都有不同的做法,不同的形状、不同的吃法、不同的味道。每年在过年

前几天,即腊月二十六、七的时候,我市民间便兴起做(米乞)的习俗,一来表示送旧迎新,二来可准备一些以“摆年”(即将(米乞)放在家中跨越新旧两年),以祈求来年五谷丰登、生活美好。



过了春节,茂名各地的年例也就陆续开始了。所谓年例,可解释为年年有例,俗语也叫饭期。茂名人有年例大过年的说法,可以说年例是茂名农村的第一大节日。



年例,是粤西南茂名的独特习俗。正月初二开始陆续有人过年例,意在年年有例,岁岁有歌,以农历正月至三月最为热闹。村村鸣锣醒狮,亲朋汇聚,乡俗缤纷,四野一片喜庆欢闹。农村人管这段时期叫年例春

在茂名市的电白、高州、化州、茂南、茂港及近邻吴川等地的农村,至今仍沿袭着一种奇特的民间文化习俗——年例。当

地人把做年例看得比过年更重要。过年可以简单点,年例则不能马虎,必须大操大办,热热闹闹,让亲戚朋友大吃大喝一餐。



追溯年例历史它实际上是扩大了的元宵节、庙会、社、粤西茂名等地方祖先迁移落脚纪念日等综合起来的节日。据了解,明、清朝时年例已记入当地的地方志,民国初年至解放初期都比较盛行,后来曾一度中断,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逐渐恢复,目前茂名

及其所辖市县(区)乡村,大都盛行做年例,而且相当隆重热闹。它还让我们去追根溯源其文化历史上的传奇人物——冼太夫

人的联系。

一、年例大于

年例,它与传统的过年一样非常热闹、喜气,不同的是当地人把它看着大于过年。做年例中其文化内涵不知不觉地深深印刻在当地百姓的心底,那就是冼太夫人文化。

民以食为天,年例的那一天家家都把宰好的猪和杀好的鸡、鸭拿到广场或村门口摆出来一同展示,他们称这种形式为摆谯摆谯年例那天的第一个项目,人们一早就在自家的摆谯位旁等候请来的神像” ——冼太夫人塑像。敬拜时,在浓浓的炮竹

烟雾弥漫之中,可以看到敬拜的人群里不仅有老人、中年人,还有年轻人和小孩子们,场面非常壮观。据说,摆谯一来是看一看谁家的猪肥,谁家的鸡、鸭大,二来也有请冼太夫人回家与大家一起过年之意。

年例活动,初时是骑马、射箭、比武,以后演绎为游神,演戏。其中的游神就是把神像请出来,抬着在各村和城镇的

大街上游行。游神的习俗如果用一种迷信色彩的单纯解释是不科学的。

我们发现年例游神的神像却总是有1400多年前南北朝时期的人物——冼太夫人的雕塑造型。游神时所经民宅之处鞭


炮齐鸣,烟花绽放,以示敬意。走访的时候,乡里人说,年例包含有三层涵义:一是请冼太夫人沐浴、更衣。因为冼太夫人生前

每逢节日都要出来巡视,所以这一带的人们就习惯性地把她接回娘家与大家一齐吃饭过年。吃饭时,来客无论认识与否,越多越好,以表示有人缘,家业兴旺的意头。二是请冼太夫人出来游一游,看一看家乡人们生活的变化,感谢冼太夫人给自己带来的富裕。三是今天的游神也是过去为抵御外来的侵犯而显示自己村落势力而演化的一种形式。

从史料中看,冼太夫人在当地一带已是一位颇具影响力的人物。年例活动最初是由冼氏家族而兴起。史料中说:冼太夫人的后裔他们按皇帝当年对冯氏家族祭祀和游神时的特许口喻,可以组织12支长号,每次可连续打12下铜锣,连续燃放12声响炮。尤其逢元宵节,冼太出游旧城时,随后队伍有几百米长,旌旗招展,锣鼓喧天,鞭炮齐鸣,气氛热闹,情绪激扬。

当大城市居民日益觉得传统的节日过得越来越无味的时候,家乡的民间传统的民情风俗依然可以保存得很好,家乡的传统文化没有在今天的一切都全球化的大潮中消失殆尽。年例在现实生活中固然存有迷信色彩,大吃大喝的不良一面,但年例二字却成

了每一位家乡人心中最最真挚的乡情!在年例中,和在其他地方生活的有着共同血液的亲戚和在外工作或生活的朋友共聚一堂。或

许,一年当中,就只有年例这一天能见到许多好久不见的朋友,在这一天,和好友们说着当年,说着以后,联络着朋友间真挚的感年例是茂名靓丽的一道彩虹~~~ 茂名习俗孩子满月 外婆送被

情。人的一生中拥有许多朋友是一件多幸福的事!和朋友相聚又是一件多惬意的事!年例就是这样一座桥梁,将友情亲情连在一起。

1 偶被ni宠坏oLV29 09-25 08:14

新生命的诞生总是带着喜庆祥和的气氛的,在我镇绝大部分地区都有着婴儿满月时外婆送褛被以驱秽辟邪、富贵保命的风俗。这一

习俗源自古代,而褛被的制作也颇有讲究。当婴儿呱呱落地后,闻讯的外婆便要开始一轮欢喜的忙碌了。逐家逐户地宣布新添了外孙,在人们的恭喜声中讨要布碎,名为“讨彩”,布碎要得越多越好,寓意有难众人帮、有福百人扶、吉庆有余。被面既要满足数量大又要美观大方,巧手慧心的人们便细心地剪成一块块大小均匀的三角形布碎,拼花缝结起来,名为“结(接)福。三角布碎的

总数定要双数,且要好意头,例如98(久发)、138(一生发)、168(一路发)、188(发上加发)。最后,缝被边时要请一位“全福”(父母、公婆、丈夫、子女双全)的妇人前来帮忙,寓意孩子日后亦可全福。满月那天早上外婆便将三角补丁被连同两条背带

交给携同孩子回娘家的女儿,寓意母亲连生贵子、孩子活泼健康、长命百岁。而今,人们生活由过去的求温饱到现在的奔小康,孩子已不用靠三角补丁被的保佑和帮助,自然也就可以让满月送褛被成为一项既名贵又实用兼吉庆的消费了。 三鸡”习俗

高凉古郡,地处僻隅,民情淳朴,古风奇异,婚俗事体颇多,其“三鸡”习俗(即“爬路鸡”、“扎屋鸡”、“口水鸡”),起源久远,沿袭至今。

爬路鸡

结婚男女举行婚礼的前一天或当天上午,男方的父母准备好一对“爬路鸡”放在红花大桥座位底下,请轿夫大叔抬花轿到女家迎

娶新娘前,将鸡送给女方父母。新中国成立后,新娘不再兴坐红花大轿了,男方则派人将“爬路鸡”用自行车搭送或挑到女家。“爬

路鸡”是一对又肥又大的阉鸡,装鸡的新笼子用彩红色染一遍,再在新笼子盖面上贴上用大红纸剪成的红双喜字样,笼耳用染红的九尺绳子结就。“爬路鸡”寓意是爬开路途中的障碍和迷雾,让新娘来往无阻,女家往返吉祥。

扎屋鸡

新婚夫妇于结婚三日后,便去探望岳父母。当返家时,岳父母送给女婿、女儿一对精选出来的“扎屋鸡”,这对“扎屋鸡”是一

雄一雌尚未成熟的“笋鸡”它寄托着父母的殷切希望,望女儿像鸡儿一样在女婿家中扎下根基,爱屋及乌,早日兴家,家大业大。


口水鸡

女婿女儿第一次带着新生孩子去探望外公外婆时,将得到热情的接待。当外孙返家时,外公外婆除了用篮子备好给外孙丰盛的礼品外,还挑选一对刚分公母的小鸡用染色的小笼子装着,送给外孙带回家中饲养。这对活灵灵、毛茸茸的小鸡叫做“口水鸡”。外公外婆送外孙“口水鸡”,寄望外孙日后不流口水,身体健康,日间玩好,夜间睡好,快快长大。 “吃秋”的传说

在茂名市的大部分地区都有“吃秋”的习俗,就是在农历的立秋那天用灯心草煮水,再放入黑豆同煮,最后才加入切成丁的芋头煮

熟即可,据说吃后有清心降火、解表散邪、祛风清热明目的功效。这一习俗源自于由古自今人们常讲的一句俗话“贱过阿贵”,在这句话的背后有一个发人深省的传说故事。从那时起,人们就用“贱过阿贵”这句话来教育后人若是从小不学好、沾染各种恶习终

将落泊低贱、最终因心不善而不得好报、不得好死,勉励人们要发愤图强、勤俭朴素才能真正拥有好运和贵人命,与此同时,在立秋那天“吃秋”健体亮眼这一风俗习惯逐渐形成并延续至今。 茂名人做担习俗

茂名市人的一生中,与年龄有关的三个“1”是一定要庆祝的:1周岁(抓周仪式)31(分祸聚福担)71(福寿双全大寿),其中又以31的做法最为特别、最讲究。

31岁是已婚男女才能做,俗称“做担”。做担的必须是岳母,一般在生日的前三天请舅仔“送担”(若无亲兄弟则用母系亲属中平辈或晚辈男性),担子数量一定 要三条,一条装煎堆,寓意金银满屋。一条为点红印甜,寓意夫妻生活甜蜜。还有一条担

中要放置米、糖、一对酒壶(两个酒壶用红线穿上打同心结,现在大多数人 都简化为打活结),因酒壶形似男丁,寓意子孙满堂。

上面压上两条裤子(每条裤袋要放一个封包,一左一右,寓意左右得力),寓意生活富足。另一头有糊上红纸 的鸡笼装入一对阉鸡,笼顶压上一刀猪肉(要有骨、有肉、有皮),肉的面上压两条鱼(鱼要用红纸包着并用红绳绑好),这就是俗称“三牲”,用来拜祭用的。

接担后,女婿一家便将煎堆、糖分装好,挨家挨户地分发,分得越多越好,名为帮运帮数31岁生日的第二天要回担。担上要有生菜(生猛顺利)、蒜 (钱财多得数不清)、发糕(发达)、红糖(日子舒心幸福),每条担上要各放两个封包,俗称压担是为岳母一家压惊,祝愿他们吉祥如意、健康长寿。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103a531e52d380eb62946d59.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