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探析word资料3页

2022-04-29 23:26:20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国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探析word资料3页》,欢迎阅读!
思政,探析,教学方法,中国,融入
“中国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剖析

201931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中国精神”这一重要概念,为伟大“中国梦”实现与小康社会全面建成指引了方向。习近平在会议上指出:“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民族精神与以改革创新为核心时代精神[1]40怎样把“中国精神”内涵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当中,使大学生接受并认同,是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点之一。

当前对“中国精神”研究成果非常之多,而在如何将其融入高校思政课这方面研究尚有待加强。据笔者所见,关于此方面研究主要有王兆云《中国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理论教学关键点》《中国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关键点》①,其他学者研究则大多从某一个具体精神入手,像“雷锋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

“中国精神”包含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是全体中国人民在长期社会实践剖析中形成,是能够发出正能量各种优秀品德、价值总与。需要注意是,不管是爱国主义还是改革创新、对外开放,都仅是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核心”,而非“全部”。这就意味着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构成都是多因素、多层次复合体。例如:民族精神中除了爱国主义之外,还有孝悌、勤劳、节俭、仁爱、诚信等,这些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聚集在爱国主义与改革开放周围,互相联系、互相影响,并与其汇成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这两个整体,而这两个整体又组合成了中国精神。在搞清楚这个问题之后,接下来必须正确认识与处理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中核心与其他部分关系:一方面维护爱国主义与改革开放这两个“核心”地位,注意发挥核心作用。另一方面关注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中其他因素与成分地位与作用。以勤俭为例,它虽然不是中国精神核心,却是中国精神重要组成部分,至可以说是中国精神基础。几千年来中国人民一直传诵着有关勤俭动人故事与处世名言,例如:“人惰而侈则贫,力而俭则富”《管子?形势解》“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尚书?大禹谟》等。中国共产党人九十多年奋斗史,包括改革开放以来历史,都是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历史 “中国精神”包含内容大多与中国传统文化密不可分,中国几千年历史孕育了无数延续至今东西。因此,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结合“中国精神”引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是很有必要。此外,由于高校思政课特殊性,很多大学生不愿意学习并接受,将“中国精神”内涵加入历史元素以灵活形式呈现出来,更容易让学生接受,这对于更好地传播“中国精神”与做好高校思政课教育都是十分有益。

“中国精神”在高校思政课教材中主要体现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二章《弘扬中国精神共筑精神家园》与《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六章中“实现中国梦路径”中一部分②。虽然教材上内容很少,但是“中国精神”教育应该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始终,怎样将教材上关于“中国精神”内容有效融入学生课堂学习中,是当前面临关键问题。我在“概论课”教学实践过程中进行了一定尝试,在讲授“中国精神”这一部分时,将中国历史上体现“中国精神”人物、事件等向学生介绍,即在“历史维度”下将“中国精神”学习融入思政课。不仅在教材当中这几部分,在整个学期教学过程中,每一章节讲授都可以结合中国历史上与“中国精神”紧密联系例子。

1


例如:在“概论课”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涵”讲授中,其中第三点“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优秀文化之中,赋予马克思主义以鲜明中国特色”就可以与“中国精神”联系起来。中国优秀文化特别是几千年来留存优秀传统文化体现“中国精神”在当前社会具有十分有益价值,所以马克思主义需要与之相融合。关于“中国精神”中“孝”《论语?为政二》曰:“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4]14孔子话中反映情况与当今社会现状其实是一致,当今社会矛盾中占比很大家庭矛盾很多都是由赡养老人问题引发③。当前社会出现一系列问题其实在中国历史上都出现过类似情况,甚至解决问题一些经验训也可以寻找到,因此,历史与现实对比能够让学生更为深刻地理“孝”“中国精神”内涵。涉及“中国精神”改革创新方面,则可以引用中国历史上大量发明创造与著名改革家、变法者,以此说明中国人民历来都是非常富有创造能力与创新精神。当前我国倡导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仅是现实需求,还可以从历史中寻找到源头。再如:“概论课”第八章中与谐社会与生态文明讲授。与谐社会思想可以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道家一系列思想相结合;生态文明则可以与历朝历代有关环境保护律法制定与实施等具体事例结合,既可以让“中国精神”讲授更为有效地呈现,又能让学生更好地接受这部分内容并了解许多历史知识。

以上列举仅是“概论课”中例子,其实整个高校思政课都可以此为例,在课程讲授中采用类似方法,从中国历史中选出与“中国精神”紧密联系,既典型又切合主题事例与思政课课堂教学相结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关于道德讲授必然联系中国历史上无数道德楷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关于近代中国革命讲授应该重点渲染“中国精神”作用体现。思政课对“中国精神”讲授不仅体现在某节课或某几节课中,更应该融入思政课每一个地方。

教育学角度来说,学生在能力培养与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塑造方面远比单纯学习知识来得重要,所以相对于知识学习,学生将“中国精神”领会意识之中,融入自身活动中,才是讲授“中国精神”最终目标。本文要解决问题正是如何让思政课教师更好地在课堂上讲授“中国精神”,以及如何让学生更有效地学习与接受“中国精神”并将其内化,以对其正确价值观、人生观形成起到很好引导作用。至于具体方法则是将思政课教学历史学相结合,把整个中国历史关于“中国精神”事例汇总筛选,与各章节结合教学此方法不仅可以在本文剖析方面发挥作用,在整个思政课教学体系中都可以应用,从而改善高校思政课教学效果。 注释:

①王兆云.《中国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理论教学关键点》《改革与开放》2019年第20期;《中国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关键点》《学理论2019年第29期。

②本文中所涉及教材皆为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19年修订版马工程重点教材。 ③从社会学角度来说,家庭是社会重要组成部分,同样社会矛盾严重与否往往与家庭矛盾息息相关。因此,构建与谐社会,缓解社会矛盾一个关键点也是在于如何处理家庭矛盾。 希望以上资料对你有所帮助,附励志名言3条:

1、世事忙忙如水流,休将名利挂心头。粗茶淡饭随缘过,富贵荣华莫强求。

2


2“我欲”是贫穷的标志。事能常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 3、人生至恶是善谈人过;人生至愚恶闻己过。



3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103046c3fb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08.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