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东县包公文化园的文化资源与规划思想

2023-04-10 22:03:19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肥东县包公文化园的文化资源与规划思想》,欢迎阅读!
肥东县,文化园,文化资源,包公,思想
肥东县包公文化园的文化资源与规划思想

摘要:肥东是包拯的出生地,作为展示包拯文化与精神的核心园区,包公文化园在规划设计中,注重文化资源的挖掘和应用。在小包、大包等片区设计中,将文化要素与空间规划巧妙融合,形成园区的空间魅力及其文化特征。 关键词:肥东县,包公镇,资源 0 前言

受肥东县人民政府委托,本人与2015年底,接受对包公文化园项目的概念规设计任务,同时统筹该项目的前期研究,并展开对该文化园几个节点片区的详细规划设计。其中概念规划部分,其范围包括了今包公镇东部龙山、虎山地区的大包、小包以及之间约10平方公里的片区。而详细规划部分,任务共分以下几个部分: 1)入口节点片区。主要指从石塘桥镇至小包村和大包村之各种景观设施和入口节点小品。2)包氏(拯)故居片区。主要指从小包村及其周边和包拯出生地有关的文化遗迹及文化园的建设。3)凤凰山片区。小包村前方的凤凰山及其遗址分出,作为单独的设计区域,称为凤凰山节点4)包氏宗祠片区。主要指大包村包氏宗祠及其周边景观设施和步道的建设。

在项目的设计过程中,特别强调了对肥东县包公镇文化历史资源的挖掘和研究。本文着重介绍这一研究过程及其在相关研究成果基础上,关键性思路的形成。

1 小包村文化资源与核心文化设计

包公文化园的核心建筑群组。应该是区别于开封、肇庆、合肥市包公墓等传统知名包公文化基地的一种文化建筑组团。这一文化建筑组团的文化核心,应体——正如同概念规划中提出的包公源一词所表明的。包拯出生地、包拯早年社会活动所在地,包拯遗骨的埋葬地,都在包公镇,这构成了包拯终其一生,从头至尾和肥东县包公镇山山水水的关系。这三个地点中,小包村是包拯的出生地,这里视野开阔,风景宜人。《包氏宗谱》中记载了村庄保留的一些特殊的遗迹:

距坟(指九连十三包下的包氏祖墓),为包姓老宅花园古井,基址犹存,盖发籍之地也,田内有土地庙基址,石板数块,至今不能移动,动则有碍人口,世亦不知其故。

这里的田内,估计是指传说中小包村前的衣胞田,在凤凰山墓图”1中,也详细标明了衣胞田的位置,它和花园井”“千斤塘之间相隔一条道路。衣胞田,当地人又称其胞衣冲,传说是埋藏了包拯出生时胎盘的一块田地。而宗谱中所说的那个由几块石头组成的土地庙,估计就是当地俗称的衣胞庙,这个庙由五块大的石板分别构成五个面,开放的一个面,中间供奉包拯的像,顶上则压着螺蛳型的宝顶,现在已经被迁移到凤凰山下的一个池塘边。

衣胞田和衣胞庙的传说,在很大程度上隐喻了小包村和包氏起源之间密切而久远的关系。按照原始思维逻辑,人或动物的局部体即使脱离其本体,仍然跟本体保持着神秘的联系,如果局部体受到伤害,就将导致其本体的伤害。由于这种观念,原始人非常重视对于胞衣、脐带和已脱落牙齿的保护,并由此产生了相关的风俗。”2社会学家弗雷泽也注意到这种东亚地区普遍性的胞衣(胎盘)禁忌,(在许多地方的风俗中,人们认为)如果他的脐带或胞衣处理得好,处理得当,那他就将一生幸运,反之,如果它们被丢失或损坏,他的一生将因之而多灾多难。例如在澳大利亚昆±兰州彭尼法瑟河上的土著居民中,人们相信一个孩子的


一部分灵魂是住在他的胞衣之中的。因之,他的祖母把胞衣拿走埋在沙里。”3上所述,结合小包村一带广泛流传的传说,以及花园井、九连十三包等遗址来看。小包村及其周围,是一片可以上溯至汉代的人类聚居区。包氏在这里的聚居历史十分久远。衣胞田中的衣胞庙下,是否埋藏的是包拯的衣胞或已无法考证,但可以肯定的是,它是包氏家族可能在此起源的某种证据。出于上述原因,我们以小包村为包氏的祖居地,并结合现存的各种遗迹,恢复包氏故居景观,应是可行的,合理的。

2 “因势利导”——大包村的资源情况和一路青莲设计思路

大包村是包公文化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也是小包村以外,包氏家族在本地区最大的聚居地。虽然这里没有有包拯出生的传说。但据近年来陈桂棣等人调查显示,1973年左右被发掘出的包拯及其家人遗骨,很可能就被大包村族人埋藏在大包村附近的龙山某处。项目进展过程中,笔者也曾为此调查了仍健在的当事人,据他们回忆,当时连夜拉回的一些遗骨,分装在一些小箱子里,偷偷埋藏在龙山脚下,八十年代政府重建包公祠,箱子被找到,但遗骨却下落不明。《凤凰卫视》分析,这应该是被族人偷偷隐藏在了大包村某处。从这个角度来说,大包村是包拯遗骨的栖身之所。它和小包村作为包拯诞生地有关的信息相对,构成一的对应关系。

除了极有可能是包拯秘密的埋骨地之外,大包村最重要的文化资源是包氏宗祠。该祠堂建立于一个三、四米的土墩上,可能是由于土墩面积窄小,也可能由于家族经济原因,盖上祠堂之后,土墩上就没有太大的空间可供扩建了。同时,土墩又在沪陕高速公路之北侧,虽然从包公镇有一条道路可以直通大包村,但从大包村却要穿过高速公路下的一个窄小通道,才能到达土墩。最初,肥东县政府计划利用该通道作为未来观瞻通道。再在土墩前建立广场。笔者认为从各方面条件来看,这么做会带来诸多不便,首先,从高速下通行会造成很大的安全隐患,其次,从下穿一出,即到达宗祠,无法体现瞻仰宗祠应有的庄严氛围。因此我们该祠所在位置周边进行了全面勘察,发现从土墩正对面的塔山上向西部观看,效果最好。因此我们选取从塔山上建立参观起点,利用农村机耕路修建和包拯的出生年月对应的999米长的步道,形成从远到近逐步接近包氏宗祠的参观序列。为了便于游人停留,同时丰富步道景观,在步道上建设三座凉亭,同时在步道两侧开辟水塘,遍种莲花,命名为一路青莲(图5),让游人既能在999米长的步道沿线观赏莲花盛开的景象,同时又隐喻包拯清心为治本的廉政精神。

一路青莲设计构思,其本质是对大包村各种资源的因势利导。从周边环境来看,大包村村庄北临过境公路,粉尘和噪音很大。村庄内部建筑空间杂乱,且无较有价值的建筑景观。包公埋骨地虽然是大包村潜在的文化旅游资源之一,但其位置无法确定,悬案有待解决。而包氏宗祠又被高速公路所分隔,前方为基本农田,实际上无法进行大规模建设。因此利用现有的地形地貌,建设一条高品质的参观或敬拜游线,对于文化园的总体效益来说有利,对于大包村和小包村的错位发展也较有利,且建设过程几乎不占土地,真正体现本项目的廉政属性。 3 “三十秒印象区的空间整合

通过挖掘文化资源、因势利导,我们确立了对大包村和小包村的错位发展。不过,在这两大主要片区之间,还需要对各类资源进行连接和强化,从而形成一个游人愿意来,能留得住的整体区域,这就需要对大包村和小包村之间的旅游资源、景观节点、道路交通进行梳理。最后,我们提出了一个三十秒印象区的核心理念。即以高铁观瞻效果为中心,将整个包公文化园、凤凰山等片区的景观效


果作协调和统筹考虑。这个概念提出,是基于小包村特殊的地理位置——它正处于合肥-巢湖之间边界,同时是武汉-合肥-上海高铁线路的必经之地。平均每15

分钟左右,会有一班高铁通过这一片区。从某种程度上说,建成后的包公文化园,既是包公镇的文化名片,更是肥东县、甚至合肥市的城市名片。

参考文献:

[1]《包氏族谱》凤凰山墓图

[2]詹鄞鑫著,《心智的误区——巫术与中国巫术文化》,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1.05477

[3]弗雷泽《金枝》60-61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101af7abd3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a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