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文化交流浅谈

2023-01-26 23:51:12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日文化交流浅谈》,欢迎阅读!
文化交流,中日
中日文化交流浅谈

61012209 李元

摘要:中国和日本一衣带水,仅仅相隔一个海峡,双方却是在历史上相互纠葛,关系几

经起伏,两国的文化也在历史的铁流中不断地碰撞、融合和交互可以说是互有借鉴也互有

差异。本人对日本文化小有了解,将其与中国文化进行了简单的对比,撰写本文以供读者借鉴。

前言:中国坐拥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其文化瑰宝不计其数,甚至可以说日本的文化起源

于中国。但作为两个不同的文化主体,必然有其差异之处,有自己的文化特点与发展方向。本文会就中日文化的过去、现在和将来进行对比和评价,分析其历史走向,提出一定的建议和本人的希望。

一、 中国与日本初期的文化交流:

中国的文化发源远远早于日本。中国的汉字起源于甲骨文,其后经历了由篆书到隶书、楷书的变换才有了现在的汉字。而日本的语言系统由平假名、片假名和“漢字”组成。这个“漢字”其实是日语里的汉字的意思,而读者应该一眼就能认出来,日文的基础来源于汉字可见一斑。而日语基础的五十音图是由中文的笔画简化而来,其发音和中国的吴语地区的发音有所类同,也进一步说明在早期的中日文化中,中国文化处于一个绝对的主导作用,徐福带三百童男童女飘洋过海创建日本的说法也不是完全无据可考。中国的文化经济基础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内是处于一个世界范围内一流的水平。往往经济基础决定了一个国家的文化展走向。所以初期时代中日文化几乎是中国“哺育”了日本文化这个阶段一直延续到宋朝初期。期间日本的学者和官员几乎是冒着生命危险来中国学习经济文化衣,中国的汉服传至日本,逐渐本土化为和服,至今和服中的十二单仍然和汉服极度相似;食,日本学习了中国的梯田种植法,终于在多山的地形上开辟出土地,以大米水料理养活一方人;住,日本学者从唐朝的住宿方式得到启发,建造了轻便的木质房屋;行,日本传统的高跟木屐几乎就是中国木拖鞋的翻版……等等不一而足,甚至连抹茶和茶道,也是在公元1267年日僧南浦昭明携蒸青茶叶东渡而由此发源。纵观日本历史几乎也是和中国走着同样的道路:从幕府时期到封建统治,再到战国时期织田信长,德川家康横空出世,都是受到同时期中国政治的影响和启发。这是一段值得中国人自豪的历史阶段,日本的古籍中也尊敬地称中国为“天朝”几乎以一种朝拜的姿态来面对中国。而中国的文化经济技术也在飞速发展,瑰丽的诗歌财宝,炫目的宋词元曲,甚至连神话故事也给周边国家包括日本重大的冲击和震撼。在这一个阶段的中日关系完全由中国主导,两国处于一个和平交融的环境中,中日文化也在这一片沃土中茁壮成长。这种和平的环境氛围一直延续到了清朝。

二、 中国与日本在近现代的文化碰撞:

清朝可以说是中日关系和文化的一个转折点。经过数百年的发展,日本终于有了自己的文化基础和特点,而反观中国却散发出一股垂垂老矣,盛极必衰的气息,看似强大的清帝国,却自毁长城,抛却了文化的交流。日本此时处于封建的天皇时代,社会虽然安定却隐隐地有暗流涌动。日本多山的环境、缺少必要的资源使得人们有种骨子里的凶猛,而受到中国儒家文化影响的道德观又强烈地约束着他们,这两个条件使得日本文化出现了一种崇尚强者,者为先的文化特点。日本可以在任何强大于自己的国家面前低头,放低姿态去学习而在同


等甚至不如自己的国家面前,日本会如同一只凶猛的野兽去拼搏。此时西方新兴的资本主义以经开始崭露头角并取得了不俗的成就,而中国却处于封闭和高压的文化状态止步不前。本表现出了一种强烈的崛起欲望。他们终于抛却了亦步亦趋跟随了数百年之久的中国,成为了资本主义的弄潮儿。天皇同意了类似君主立宪制的改革(实际可以说天皇根本没有反对)而日本的文化气息也由此转变了风气,转向自由开放的时代。而这一切在日本开始时,中国还在八股取士。日本的文化意识终于走在了中国的前面,中国第一次变成了应该学习的一方。虽然西方文化对日本也带来很多影响,但日本对其传统文化的延续和保存仍做得很好,比如茶道,花道,和服现在依然在日本人的日常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日本文化此时又出现了一种矛盾而又令人啧啧称奇的特点,那就是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日本仍然能够很好地保持住自己原本的文化特色。正如《源氏物语》被时代抛在后头,日本还依旧能将它捞起,放在书架之上成为日本的“红楼梦”。这恐怕和日本一贯的文化学习态度有关。可以说日本文化没有哪一部分是完全自己土生土长的,一直在不断地改进变化,可就是这种“大杂烩”式的文化让世人为之吸引,形成了自己的文化风格。而中国在受到侵略的教训之后,终于开始了自己的文化改变之旅,旅日学者、旅英学者陆续派出,中国文化终于有了新的开端。然而中国并没有向他人学习的经历,显得异常的笨拙,中国的传统文化与新兴文化的碰撞几乎是完全弹性的,没有任何融合的意思,甚至有种邯郸学步的意味。中国的文化走向了一个黑暗的时期。从这一阶段的文化发展可以初步地看出中日文化的特点和差异。再到后来的日本侵华,可以说也是日本文化本质的驱使:强者为尊。中国的保守而脆弱的文化特性失去了强大的国力作为基础,立刻失去了其先进性。所以后来日本尽管战败,却一直不认为是中国打败了他们,一直至今仍然不承认这点。而中国的文化经历了文革和改革开放的变化,犹如一个饿了三天的人一下吃下了一桌的筵席,有不少的营养,却是连骨头、虾壳和糟粕都吃下去了,一直到今天都没有找到自己的文化定位。改革开放使得中国有了和日本同等对话的权利,却没有重新给中国文化确立一根文化的主心骨。这是一种悲哀。

三、 中国和日本文化的未来:

中国和日本文化的目前现状处于一个相互竞争和相互融合的情况。日本的文化扩张是可怕的。日本动漫行业之发达全球无人能及,掌握了世界上大量的青少年的心理走向。同时他们也在隐忍而发(这也是日本文化的一种可怕之处),力图强国。而中国更像一个沉稳的中年人,文化有着丰厚的底蕴却不会或者说不愿拿出来加以利用,更愿意韬光养晦。中日之间现在的文化交流几乎大部分由青少年来完成。或许很多中国人由于历史的原因对于日本有种本能的反感,几乎不愿多看一眼,但仍然是有很多人付出了自己的努力去推动两国文化的交流和融合。目前中国国内看见的很多日本方面的消息或者文化交流都十分片面,没有把握一个整体的情况,对两国的文化交流产生了阻碍。就日本右翼问题而言,笔者也曾和日本友人进行过交谈,上至近30岁的已为人父,下至134岁懵懂少年,固然有极少数“尖閣諸島わ日本のです!”(钓鱼岛是日本的!)的愤青右翼分子,大多数的却是温和而友善的。他们对于钓鱼岛之类的事件表示了“完全是在折腾”的态度,并表示对中国人民并没有什么特别的看法。文化交流固然是建立在政治经济基础之上,但更重要的是在于民间的交互和碰撞。日本文化有自己的劣根性,正如中国文化有自己的劣根性一样,任何国家,任何民族都不能免俗。每个民族文化都有自己的特点,都会有意无意地掩盖自己国家或民族历史上的污点,笔者在和日本人交流时一旦提到侵华战争的历史时,大多数日本人都会轻轻带过或故做演示地转移话题;和中国人聊天时,也很少有人愿意提及政治上的话题。历史本来就没有谁对谁错,更不应该成为阻碍世界文化交流发展的绊脚石。未来两国可能会有冲突,会有乎好乎坏的关系,文化的交流一定不会停止,甚至不会再有以前那种一方主导一方接受的交流方式,而是双方相互促进、冲突融合的未来。笔者也希望中日两国能将文化交流提升到一个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0fcae265453610661fd9f431.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