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单亲家庭留守儿童的教育对策

2023-01-07 10:20:16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析单亲家庭留守儿童的教育对策》,欢迎阅读!
单亲,留守,浅析,对策,儿童
浅析单亲家庭留守儿童的教育对策



在留守儿童中,有这样一群特殊的孩子,他们不但日夜忍受着远离父母的分离之痛,同时也不得不面对一个父母离异的破碎家庭。在我校245名留守儿童中,就有将近三分之一是单亲家庭的留守儿童。他们有的父母离婚后,抚养孩子的妈妈迫于生计,在孩子三、四岁的时候远赴他乡打工挣钱,孩子留给在家中由外公外婆照顾;有的在二、三岁时父母一同外出打工,在打工的过程中因种种原因双方感情破裂而分离,孩子交由抚养方的父母照看。社会学、教育学及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父爱和母爱在每个儿童的成长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单亲留守家庭里,在失衡的“爱的天平”上,儿童往往背负着超重的父爱和母爱,单亲留守家庭给儿童的成长造成了后果不堪设想的教育环境。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如何充分利用学校的教学资源,发挥教师、学生的积极能动性,营造宽松、平等、和谐的心理氛围,以弥补家庭环境所带来的缺陷,克服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使之健康全面地发展,是值得我们关注和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留守儿童 单亲 教育

一、 单亲家庭留守儿童常见的心理问题

1、自卑和脆弱。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单亲家庭留守儿童由于家庭不全,往往会产生自卑心理。凡是觉得低人一等,同时由于承受了家庭变故的原因,他们表面上虽然坚强,但是内心却很最脆弱,因此参与集体的积极性、主动性非常低。

2、性情冷漠、孤僻。单亲家庭留守儿童给人的印象是性格内向,寡言少语,与人相处冷漠无情,对事物缺乏热情,对集体的事漠不关心。

3、缺乏信心。由于受到家庭变故后所面临的困境和压力的影响,单亲家庭留守儿童极易心理失衡,进而放任自己、自暴自弃。他们对学习和生活没有兴趣和动力,对人生没有目标和信心。

4 情绪不稳,厌学严重。单亲家庭留守儿童中的学困生,在学习心理上存在着严重的问题,表现为情绪不稳定、意志力薄弱、志向水平低、厌恶学习等等。其外部表现为:行为懒散、放任;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不主动参与学习回避老师,不主动向老师、同学请教;严重的还干扰课堂纪律,有的甚至逃学、缺课等。

二、 单亲家庭留守儿童心理问题案例分析

我班的王万锋,既是单亲家庭的孩子,又是留守儿童,父亲常年在外打工,家中只有六十多岁的奶奶操持家务,为了多挣一点钱,农忙时,奶奶常和村里的人插秧、收稻谷、糊纸箱等等。由于父亲常年不在家,因此父子关系不是很好,孩子性格由此也变得孤僻、内向,不善言辞。

一个星期一的早上7:50左右,学生纷纷到校入班级进行晨检、早读。这时,王万锋的奶奶急匆匆地走过来对我说:“我这个孙子大概是想妈妈了,昨晚把头蒙在被子里哭了好长时间,哭得我心里难受……唉,大人只顾自己,害的我这么大年纪还得替他们爷俩操心……”

像王万锋这种既是单亲家庭,又是留守孩子的,我们班里就有好几个,有的


是爷爷照看,有的是外公外婆照顾,有的是朋友照顾。他们平时有什么事总闷在心里,啥也不肯跟别人说:在课堂上从不主动回答问题,更谈不上提出问题了,针对这部分留守孩子,设计了一些问卷了解情况,内容包括:你的愿望是什么?心中有事想对谁说?对不高兴的事你怎么解决?你希望有一个什么样的老师?你想对老师说什么?……王万锋有两项的回答是“老师与他的个人交流太少了”“又是谁也不告诉”等。针对他的这种情况,我暗暗下决心,一天至少要有两次以上到他那里问问情况,哪怕只是一个眼神,一个抚摸的动作;落实班上那些性格开朗的同学与他结对子帮扶;同时利用教室内的“风采角”“展示台”“进步之窗”“心灵的沟通”信箱等展示王万锋的点滴进步,有意识的培养他的自信心。同时通过亲情电话让他和自己的父亲多沟通。



三、 单亲家庭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教育对策

用装满爱的心灵对待孩子,对孩子富有同情心、体贴入微、温和、乐于帮助,这一切应该是我们教育者的行动指南。我们教育者有义务去理解孩子,正确引导留守儿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1、爱心温暖,以情动人。根据这类儿童的特点,对他们的教育我们以情感为依托,深入了解,及时准确地发现他们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利用各种教育素为其创设良好的心里情境,使其发现自我的价值,换其他们的自尊和自豪感,恢复正常的心态。

首先,我们用真挚、持久的爱。给他们父母般的关爱,以情动人,聆听他们的心理感受,让他们心甘情愿吐露真情,宣泄心中的苦闷,减轻心理压力。帮助他们转移不良情绪对他们倾诉的内容表示理解,但千万不要急于向他们讲道理,对他们要热忱关心体贴,引导他们主动融入集体。

其次,发挥学生群体力量,鼓励班上的同学和他们亲近,正确对待和帮助那些心理出现问题的同学,使其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同学的信任,消除排斥心理。当他们在集体中“享有”一定位置,体验到自身价值和尊严时,就会以崭新的心态参加集体活动,自卑情绪就会受到积极情感、气氛的感化。

最后,优化家庭环境。我们不断加强同家长的联系,争取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同步,要求家庭给予孩子更多的温暖,希望家长调整好心态,与学校共同努力,创设平等、和谐、温馨的情境,使其不良心态得到调节。 2、榜样激励。产生共鸣。“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儿童模仿力强,可塑性大。根据这一特点,我们让她们身边的老师、同学或他人,与其有同样的经历,让他们饱尝家庭的不幸,通过自身努力,凭着坚强的意志品质战胜自我,走出困境。同时还介绍了一些类似经历的伟人、科学家或文艺作品中的人物作为范例。比如卓别林、冼星海等有关单亲家庭子女为人类做贡献的事例,引发他们的思想转化,使他们引起共振,产生共鸣,产生积极向上的思想情感,帮助他们认识自身的价值,执着追求自己的奋斗目标。

3、培养兴趣,树立自信。兴趣是做事情的基础和前提条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只有充分展示自己的兴趣、特长,才能培养和树立信心。因此,教师和家长必须善于发现并及时引导小孩的兴趣,并适时地把这一兴趣迁移到有利于儿童身心发展的轨道上来,只有这样,才能产生较好的教育教学果。

4、抓住闪光点,体验成功。在教育教学中,我们充分发掘他们的“闪光点”,发挥他们的特长,给他们创造成功表现的机会,甚至可以“以其之长,比人之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0fc812ff30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3f.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