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心情随笔:听朋友讲那做贼的故事】做贼一样》,欢迎阅读!
【心情随笔:听朋友讲那做贼的故事】做贼一样
心情随笔:听朋友讲那做贼的故事自从今年九月份进入《中原知青网》以后,我有幸参加了多次的网站活动,从中结识了许多知青网友而让我受益颇深。知青情,情更浓,是浓浓的知青情结将我们的心紧紧相连。 在网站活动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网友“MIFENG”老兄。他是我们郑州市较早下乡的老知青,一九六五年就下乡插队到市东郊的原祭城公社的黄庄村。当年的插队生活比我们后来的郑州十大知青集体农场更加艰苦,这一点我们大家都能够想象得到的。但是,他对生活的乐观精神始终都深深地感染着我。如今已经是六十多岁的人了,他不愿在家享清福,也不甘心落后于时代,却整天奔波在知青网站的每一项活动中,为弘扬知青精神而默默地再奉献着自己的一切。 在和“MJFENG”老兄的接触中,他向我讲了一个当年的故事。 想当年插队的时候,艰苦的生活环境让他们吃尽了苦头,每天和社员们一起下地挣工分,出尽了力总是填不饱肚子,更不用说吃到新鲜的蔬菜了。尤其是在每年冬春季“青黄不接”的时候。一日三餐就是吃一些用粗玉米面加些水和成团,在两只手中拍成饼子丢在开水锅里煮熟了的饼汤。大家都把这样的饭叫煮饼,没有油,没有菜,了不起就是在饭里加两粒大盐疙瘩添点儿咸味儿。
在他们下乡插队的地方,离他们村子不远的西边就是当年的“郭当口农场”,上世纪60年代末的文革当中改为河南省“五七”干校。这个干校安置着许多在文革当中被受*“靠边站”的省直机关干部。说是干校,其实就是个集体农场,是让他们在那里走自食其力的“五七”道路,改造所谓的“世界观”的地方而已。由于他们和知青们有着近似相同的命运,所以知青们和他们相处的非常好,相互之间有着很好的交往。知青是他们的家常客,干部们也经常到村里的知青住处做客。然而,干校和知青插队的生活条件又不一样。干校里面有着正规的组织,况且他们还有着资深的生活经历和社会关系网,他们的劳动条件自然要
比知青们强得多。所以,“五七”干校农场里面种的庄稼和蔬菜长势都远比当地农村要好得多,也使得他们的生活自然丰衣足食。看到他们足够的粮食和蔬菜,让饥饿难耐的知青们常常垂涎三尺。因为都是苦命人,知青们又不好意思向他们张口伸手。 那年冬天,冬雪过后的天气格外的冷,知青们屋子里的玉米面粮食也所剩无几,并且已经几天没有吃到蔬菜了。年轻人正是长身体的时候,无粮无菜怎能受得了?在这个危难的时候,这些年轻人他们突然想起附近的干校农场菜地里还种着许多蒜苗,如果能够弄一些回来放在煮饼里和着吃自然一定很美。俗话说“饥寒者起盗心”, 为了填饱肚子,为了不能顿顿都是“清汤寡水”,于是,他们几个知青小伙子在一起商量了一下,决定在夜晚去悄悄地拿回一些应急。说是拿,其实就是去“偷”。 当天夜晚,趁着夜深人静,他们真的去做了一次“贼”,并且进行的很顺利。当他们将“偷”回来的一些蒜苗放在煮饼里和着吃的时候,那个味道真是香的很啊,每人饱餐了一顿。因为太顺利了,第二天夜晚,趁着夜色他们就又悄悄地出发了,还带了一个大口袋,准备大干一场多“偷”些回来。 来到干校的菜地里,见四处静悄悄的鸦雀无声,于是他们就开始放心大胆地拔起蒜苗来。 正当他们干得起劲的时候,谁知在这个当头,只听四面齐声巨吼:“抓贼啊!”深夜吼声像惊雷,一下子把知青们吓得不轻!正所谓“做贼心虚”啊,知青们也顾不得已经收获的“成果”了,个个急忙扭头就跑。在他们逃跑的时候,只听见后边还有人在喊:“不许跑!再跑就开枪了!”唉!你可别说,那时是文革中经历过“武斗”的特殊时期,说有枪可不是吓唬你的,况且干校农场还有保卫处,他们是有备而来,说不定他们真的会拿枪的。所以,再傻的人也不会站下呀。知青们一股劲地向着村子的反方向跑个不停。(因为他们来时已经做好了准备,如果向来时的方向往回跑,虽然能够尽快回到驻地,但是可能会暴露自己的身份。)奔跑时,地里的积雪和沟沟坎坎知青们也全然不顾,一口气跑了很远。待他们跑到精疲力竭的时候回头一看,结果发现并没有任何人追来(年纪大的干部们肯定是跑不过这些年轻人的),他们这才敢慢慢地迂回驻地。 第二天,恰巧就有干校的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0fc399d31b2e453610661ed9ad51f01dc38157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