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义空间的差异

2023-02-20 04:26:13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意义空间的差异》,欢迎阅读!
差异,意义,空间
意义空间的差异及其量度的七级量表由美国心理学C.E.奥斯古德于1957年提出的一种心理学研究方法,又称SD法。奥斯古德等人认为,人类对概念或词汇具有颇为广泛的共同的感情意义,而不因文化和言语的差别有多大的变化。因此,对“智力高的和言语流利的研究对象”,直接询问一个概念的含义是有效的。 语义差别法由概念和若干量尺构成。这里的"概念",既包括词、句、段和文章那样的语言符号,也包括像图形,色彩、声音等有感情意义的知觉符号。这里的“量尺”,是用两个意义相反的形容词作为两极而构成的。量尺一般分7个等级,如:

①“非常好”,②“相当好”,③“稍微有点好”,④“不好不坏”,⑤“稍微有点坏”,⑥“相当坏”,⑦“非常坏”。让被试对提出的概念(如“战争”、“和平”、“人生”、“自我”、“我们的学校”等)依据在感情意义上的评定,在这7个等级之中最适合的一个上打上“×”号。最后对得到的资料进行因素分析。经奥斯古德及其他研究者的多次测试,发现被试对每一概念的反应大多在以下三个方面表现出差异:评价(好-坏),潜能(强-弱),活动(快-慢)。这三个维度也就是一般“语义空间”中最主要的因素。语义差别法所获得的结果,可以对数据作概念间的分析、量尺间的分析和被试间的分析,也可以用图示以直观的形式表示。语义差别法的缺点

被试往往倾向于对自己的感情喜好作夸大的描述,并倾向于在中性段打×,因而会产生误差。但是,这种方法极为灵活,易于构思,便于使用和记分。因此,虽然历史较短,却已在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经营学、市场调查、宣传研究以及跨文化研究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编码和译码(或解码)编码:认知-表述过程,就是把看到、听到、想到的意思,化作符号。

译码:表述-理解过程,就是把符号还原成意思。

四、符号编码和译码的作用

在传播过程中,每个人既是信息的发送者,又是信息的接受者。要发送信息和接收信息,就得分别进

行编码和译码。

所谓"编码",就是传播者将自己要传递的讯息或者意义转换为语言声音文字或其他符号(语言文字图像等)的活动”沃纳·赛佛林,小詹姆士·坦卡德,1999)。这对传播者来说,是一个如何传情达意的创作过程。而对大众媒介来说,要发布讯息还必须经过一个集体的创作过程。所谓"译码",是编码的逆变换,传播对象对接收到的符号加以阐释和理解,读取其意义的活动”(沃纳·赛佛林,小詹姆士·

卡德,1999。换句话说,如果符号没有办法还原,讯息失去了意义,传播就会中断。

当我们收到符号时,如果懂得这些符号并且把它们还原为讯息的话,那么就会产生某种反应。我们把这种反应称为"中间性反应"其具有处于译码和编码之间的"解释者"功能。一方面它要解释还原后的讯息的

意义,另一方面还要进而决定如何按照我们自己的意愿开始新的符号编码。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参加传播

过程的每一方在不同阶段都依次扮演着译码者(执行接收和符号解读功能)、解释者(执行解释意义功能)和编码者(执行符号化和传达功能)。由于编码和译码都属于人的主观活动,那么在编码与译码的过程中


受主观因素的干扰便难免发生信息的失真与变形。对简单符号的意义是容易获得和理解的,可是对复杂的

符号,由于人们的认识水平、生活经验等不尽相同,符号的意义和作出的反应也就会大相迳庭。因此,中

间性反应包含了哪些因素,仍然是研究者探讨的课题。

由此可见,任何传播过程都离不开译码、编码和解释者这三个环节。这也说明了,传播过程是一个循

环和互动的模式。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0f85ce3621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dd.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