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草原天气晴》纪录片文本分析

2023-03-05 23:29:20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蒙古草原天气晴》纪录片文本分析》,欢迎阅读!
蒙古,纪录片,草原,文本,天气
《蒙古草原天气晴》纪录片文本分析

2013人力资源管理_谢思玥_41316047

1999年日本探险家关野吉晴在前往非洲探险的途中横越蒙古,偶遇了蒙古草原上桀骜不驯的6岁小女孩普洁。《蒙古草原天气晴》用100多分钟讲述了小女孩普洁的家庭和学习生活,还有普吉一家在遭遇天灾和整个蒙古国面临转型时期时的真实经历以及他们与探险家关野吉晴之间建立起的深厚感情。

影片内容是导演历时5年(1999-2004年),以探险家关野吉晴的先后三次造访普洁家为背景对其所见所闻的真实记录。影片的叙事手法为纪录片中常见的常规线性叙事,即按照正常的时间先后顺序进行。中间适当穿插了几处图片展示作为特殊的影像处理加强叙事的效果,比如普洁与妈妈合照的呈现与镜头放大给观众带来了心理上的冲击,很容易产生共鸣。

导演在一开始也许只是想记录关野先生探险途中的见闻,然而被普洁这个马背上的小女孩吸引最终选择了普洁一线,我们可以看到这是个十分出色的选题:一是因为普洁一家本身具有典型性:普洁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女孩子,年仅六岁便可以操持大大小小的家务,另外也有着自己的追求和梦想,她本身具有话题性。而普洁一家遇到的种种磨难,如丢马、遭遇暴风雪等等,加剧了影片的戏剧冲突,使故事具有可看性。二是这条线索带来的社会学张力是巨大的:普洁一家作为蒙古国转型时期逐渐减少的游牧家庭的典型代表,他们的生活状态反映了整个落后的游牧民族的生活状态,普洁的经历映射了蒙古留守儿童的现实情况。导演用平民视角通过保持原生态的拍摄方式记录着当地人民的游牧生活,挖掘出了许多社会现实问题。导演拍摄时在微观叙事中加入了宏观叙事的方式,通过镜头对普洁家所处的蒙古国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拍摄,对比城市生活,普洁一家的命运告诉着我们:尽管国家的工业化进程加快,那些被淘汰阶层人民的生活却难以得到基本的保障。这样的选题会带给观众更多的思索,也体现了导演自身对人的关怀。

对于整部影片的发展来说,探险家关野吉晴起着重要的作用。本片可以说是对关野吉晴与普洁一家对话的跟踪拍摄。关野先生的介入,起着挑动者的角色,以访谈的形式促使影片主人公参与拍摄进程。本片无任何旁白和解说词,通过关野吉晴的自白和一些背景事件为内容的字幕交待故事的发展进程。一般来说,一人称的表述会影响影片的客观性,强加给观众导演的主观色彩。很显然,普洁一家是讨人喜欢的,除了他们本身优秀的品质以外,在影片一开始,关野的话语,如字幕里“吸引我的孩子有共同点,他们独立自主„„”便带给观影人采访者自己的观点。尽管如此,影片整体展现出来的真实性是毋庸置疑的,大量影视同期声的运用,镜头中每一个人的一言一行都有记录,包括关野身边翻译员的话语、普洁舅舅在镜头面前的局促、普洁外婆与摄影师的亲切握手甚至是牲畜的死亡和被杀害等等也被完整保存了下来。

影片的真实性还体现在镜头的应用和剪辑,可以说这是一部镜头运用粗糙但不影响影片内容表达反而增色不少的纪录片。场景的选择并不多样化,镜头的拍摄犹如白描一样,简单质朴。拍摄过程中并未使用三脚架,所有的镜头都有些晃动,镜头与镜头之间的转化在有的地方衔接得十分生硬。导演也许是希望通过一种质朴的剪辑方式来配合影片的性质,让观众真实的感受到故事的发展。另外,本片远距离长镜头和特写镜头的运用比较频繁。长镜头主要用于人与景结合以及人劳作时的镜头,如普洁在暴风雪下想为羊圈盖上盖子却因力气小无能为力的镜


头以及普洁在大山下放羊的镜头。长镜头的运用除了增加故事的真实性,也更好的表达了人物的内心。对景物的远距离长镜头拍摄让观众对普洁一家生活的自然环境有了大致了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导演似乎特别喜欢这片土地,这样宽阔美丽的土地滋养了这一户善良的人家,靠天吃饭的游牧民族离不开这片土地,对这片土地上景物的拍摄也加强了与城市化的对比。而大量远距离拍摄的镜头中人与大自然相比显得无比渺小,犹如普洁的命运一样,坎坷艰辛由不得自己。在角色说话过程中,一般会运用特写镜头,放大人物的表情,人物的情绪表现在他的面部表情上显得十分的真实,很容易使观众产生共鸣。普洁外婆在叙述母亲死亡过程那一段,特写镜头的运用清晰地展示了外婆情绪的变化,悲伤绝望的心情通过特写镜头更加突出的展现了出来。

影片中对无声影响的处理显得很有特色。在一开始,黑底白字幕的滚动十分引人注目,色彩的对比带给人视觉上的冲击,没有任何配乐带给人肃穆的气氛。在影片播放过程中也不时会有图片的插入,如普洁母亲去世后通过照片无声切换的方式再加上对照片中母亲笑颜的放大特写,这种无声的效果加强了对观众心灵的冲击,前后的对比使人印象深刻。影片的结尾让人悲恸不已,纪录片是残酷的,它用全静音和照片切换的方式,平静舒缓的告诉你现实让人不堪一击。没有任何背景音乐有的只是三张照片和普洁与妈妈骑马离去的的背影的慢镜头,以及简简单单几个字的字幕,导演用极为克制的方式来告诉观众 “无声胜有声”悲伤到已无法继续。

总的来看,本片镜头的处理并不出奇,胜在影片内容独特感人。与复杂的影片剪辑相比较,拿着摄像机简单平实的记录更加打动人心,导演在细节的处理上也很有诚意,如无声影像的处理,这些都为影片增色不少。本片带给观众的不仅仅是一个悲伤的故事,还有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0f685d2f00d8ce2f0066f5335a8102d277a2615f.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