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议中国会计国际化》,欢迎阅读!
浅议中国会计国际化
摘要:随着全球贸易的飞速和世界一体化趋势的不断加强,国际化已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现实。本文首先从会计国际化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入手展开论述,然后了会计准则的国际化趋向,最后对中国会计的国际化发展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会计;国际化 近年来,会计国际化在我国倍受关注,尤其在我国加入WTO后各方面都与世界惯例接轨之际,会计作为间贸易交往的媒介——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也要尽快地与国际惯例接轨,逐步融入到国际会计中去。 经过十几年的引进和吸收,中国会计界对有关会计国际化方面的和实务已有比较成熟的理解和认识。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协调已取得积极进展,开始了一定层面的对话,但由于中国特定的经济特征,中国的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协调过程仍很漫长。 一、会计国际化——必然趋势 1.会计国际化的含义 经过近几年的探讨,,人们认为会计国际化是指由于国际经济发展的需要,管理上要求各国在制定会计政策和处理会计事务中逐步采用国际通行的会计惯例,以达到国际间会计行为的沟通、协调、规范和统一,即采用国际上公认的原则和来处理和报告本国的经济业务。 中国会计国际化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会计准则国际化,即在制定、修正和完善会计准则的过程中,充分借鉴国际通行的做法,体现国际会计惯例,使会计准则指导下的会计信息在世界范围内可比和有效;二是会计实务国际化,即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应采用国际上先进的会计处理方法,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和效益,适应国际竞争的需要。在这两方面中,会计准则的国际化处于核心地位,会计准则的国际化程度体现着一国会计发展的国际化程度。 2.中国会计国际化的必然性 (1)会计国际化是跨国公司发展的必然要求。国际竞争的加剧、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的加快以及市场的变化无常,使得跨国公司作为一种新的企业组织形式得到了迅速发展。跨国公司通过在国外设立子公司并享有其控制权和经营决策权而达到节约成本、降低税负和风险、优势互补、增加利润、保持市场份额等目标。母公司为了加强对子公司的管理,需各子公司提供统一可比的会计信息,并编制合并报表;东道国以及居住国政府处于财政、税收等方面的考虑和对跨国公司的监管,也要了解跨国公司整体的经营绩效、财务状况及子公司的经营成果;另外,跨国公司的股东和债权人为了维护自身利益,也要求跨国公司按国际惯例提供会计信息和处理利润分配等会计事务;这就需要消除各国之间会计的差异,按照国际上公认的原则和方法来处理和报告跨国公司的经济业务。 (2)会计国际化是国际贸易发展的必然要求。近几十年以来,各国双边、多边贸易活动日益增多,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发展。企业从事对外贸易,必然通过客户提供的财务报告来分析评价客户的资产实力、资信状况和风险状况。会计信息已成为各市场主体达成市场交易的重要媒介,其质量的高低直接市场交易质量的高低,并影响全球范围资源的有效配置。因此,作为商业语言的会计应按照国际惯例,提供可比和有效的会计信息,以提高国际贸易的高效率。 (3)会计国际化是国际资本流动的必然要求。目前,跨国上市和发行债券等国际性筹资活动日益增多,资本市场国际化的程度正在不断提高。在国际资本流动的过程中,不仅资
本的供需双方需要了解彼此的财务状况,满足各自需求,而且国际证券监管机构为实施有效监管,也要按照国际标准,严格审核跨国筹资公司的财务报告。这就要求在国际资本市场融资的公司按照国际通行的会计准则编制财务报表,而无须对原有财务报告进行重编或调整。这样,对于减少跨过发行证券和股票上市的成本、提高证券市场效率以及跨国财务信息的透明度和可比性无疑具有重大意义。 二、准则的国际化倾向 1.国际会计准则的及认可程度 IASC(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是由主要发达国家的会计职业团体于1973年发起并创立的,30年以来,他一直致力于能在全世界范围内被接受和遵守的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与协调。尽管IASC是非官方组织,其成员也大多为民间会计团体,不具备强制实施其准则的权利,但由于其一直坚持不懈的努力以及国际会计准则质量的不断提高,国际会计准则在全世界的认可和实施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1996年IASC对67个国家的调查结果显示,其中有56个国家将国际会计准则作为本国的会计准则或以国际会计准则为基础来制定本国的会计准则;国际会计准则得到了世界大多数证券交易所的承认。截至2001年底,有90多家跨国公司根据国际会计准则编制财务报表。1999年,IASC完成了“核心准则”的制定工作,2000年证券委员会国际组织的技术委员会完成对核心准则的审核,并向其成员推荐,这样,一家公司的财务报表只要遵循本国的会计要求和IASC核心准则,或者其本国的会计准则已经符合国际会计核心准则,这家公司就可以在世界各地接受国际会计核心准则的证券交易所上市,而无须重编或调整其财务报表。IASC正逐渐获得国际的普遍认可,其规模也正日益扩大。 2.中国会计准则的倾向 中国会计准则在中国的实践首先体现在1985年发布的外商投资会计制度。1992年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实现了我国会计模式由计划会计模式向市场经济会计模式的转换,是中国会计准则国际化的一个里程碑。在随后的16项具体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制定过程中,始终注意借鉴国际会计准则,尽量实现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充分协调。,采用中国会计准则编制财务报告的企业,在境内发行B股和到香港发行H股,按国际会计标准所要做的调整已经较少。 尽管中国会计准则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在与国际会计准则协调方面已取得重大突破,但与国际会计准则之间依然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些差异的产生有些是由中国特定的、、经济、文化环境所决定的,也有一些是由于国际会计准则本身存在的技术性所造成的。因此,我们既要重视中国会计的国际化,又要重视其本身所具有的中国特色。 三、中国会计国际化发展的建议 1.增进中国会计准则的国际化水平 首先,要尽快建立中国自己的会计原则框架。国际会计准则有一个概念框架作为参照,以此来制定具体的会计准则,但中国还没有这样一个概念框架,只就中外会计准则的差异分项处理,这就无法有逻辑地发展一套在原则上连贯一致的具体会计准则。其次,加快制定新的具体会计准则,继续修改与国际会计准则存在差别的准则。当前,中国尚未对许多会计问题发布具体准则,如企业合并、工具、所得税、资产减值等,要加强这方面具体准则的制定工作;同时,在商品销售和提供劳务收入的、债务准备的计量、利润分配方案等方面的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之间还存在差异,应及时修改,使之与国际会计准则尽量保持一致。 2.正确处理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的关系 会计制度侧重于如何记账,会
计准则是就某个会计要素或经济事项的不同情况,规定如何合理核算并反映在财务报表中。从长期看,会计制度是一定时期的过渡办法,在我国现阶段,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将并存,二者不能相互代替,缺一不可,必须做好两者的相互协调与配合。 3.加快培育国际会计人才 要建立一套完善的会计人员培训制度,在会计人员的培养上,既要通过增加国际会计准则、外语、技术等新的教学和完善会计专业技术制度来造就复合型的国际会计人才,又要重视会计现职人员的后续,使目前的会计人员能够及时更新知识观念,全面了解国际会计惯例,提高业务素质。另外,要努力提高国内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水平,提高其独立、客观、公正职业的自觉性,使其尽快向国际水平靠拢。 4.正确对待国际化与国情的关系 尽管国际会计准则的规模及其认可程度日益扩大,但中国特定的会计环境决定了我们既不能全盘接受国际会计准则,也不能全盘否认国际会计准则,要在吸收、借鉴其先进的会计、时,体现自己的特色。中国会计的环境特征主要表现为政府还是信息的主要使用者、法制化程度不高、发展水平还不高、市场发育尚未完善、会计人员整体业务素质还不高等等。鉴于此,我们在推动中国会计国际化的进程中,还必须充分考虑中国的国情。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要充分实现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协调,仍将是一项十分艰巨、复杂乃至漫长的任务。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0f51a13412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d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