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中国精神发扬光大

2023-01-10 20:39:31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将中国精神发扬光大》,欢迎阅读!
发扬光大,中国,精神
将中国精神发扬光大

巍巍泰山,虽历经风雨因其厚重而不损其形;浩浩黄河,虽流淌万载因其宽广而不减其势。近代中国,历尽沧桑,受尽磨难,却能在短短几十年重振雄风,傲视群雄,靠的就是五千年华夏文明所积淀下的优良传统和伟大精神,其精髓则是:厚德载物,自强不息。



《易经》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意思是:人应该像天宇一样运行不息,即使颠沛流离,也不屈不挠;人应该像大地一样接物度量,没有任何东西不能承载。所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就是要人们效法天地,在学、行各方面不断去努力。

古代不少学者,能深刻体认这种精神并自觉加以践履。孔子曾说“发愤忘食,乐而忘忧,不知老之将至”。来到河边他对他的学生们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就是激励他们效法自然,珍惜时光,努力进取。明末思想家顾炎武有诗云:苍龙日暮还行雨,老树春深更著花。他认为“有一日未死之身,则有一日未闻之道”。思想家王夫子于垂暮之年,疾病卧床,犹克服各种无法想象的困难,勤奋著书。他们所体现的,正是这种自强不息精神,直到现在我们后人仍时时感受到它那幽杳的理性与璀璨的美。

由此,我想起了著名数学家华罗庚。中学毕业后,因交不起学费他被迫失学,回到家乡,一面帮父亲干活,一面继续顽强地读书自学。谁知,又身染伤寒,病势垂危,虽几经治疗终于病愈,却留下了终身的残疾———左腿的关节变形,成了瘸子。当时,他只有19岁,在那迷茫、困惑,近似绝望的日子里,他想起了双腿残废后著兵法的孙膑,“古人尚能身残志不残,我才只有19岁,更没理由自暴自弃,我要用健全的头脑,代替不健全的双腿!”青年华罗庚就是这样顽强地和命运抗争。白天,他拖着病腿,忍着关节剧烈的疼痛,拄着拐杖一颠一颠地干活,晚上,他油灯下自学到深夜。终于,他的论文在《科学》杂志上发表,因此惊动了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教授,受聘到清华大学当了助理员。在名家云集的清华园,华罗庚一边做助理员的工作一边在数学系旁听,用四年时间自学了英文、德文、法文、发表了十几篇论文,在他25岁时,已是蜚声国际的青年数学家了。

由此,我想起了国学大师季羡林,季先生的一生,用他的话说,是“天天都在读书写文章,越老工作干得越多”除了让中国学者感到深奥无比的德国哲学研究之外,季先生数十年来主要从事印度文学佛教史以及中印文化交流史的研究和翻译,他还撰写了洋洋洒洒的散文随笔等作品。现在,《季羡林全集》已编到了 32 册,有一千多万字,真正是著作等身。更为可贵的是, 季先生绝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书斋学者,相反,他相当入世,胸中承载着天下万物,时时守望着民族、国家、世界。他还一直保持着独立思考的精神,始终秉持独家观点,绝不人云亦云。感动中国评委会这样评价他:智者永,忍者寿,长者随心所欲。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贫贱不移,宠辱不惊,学问铸成大地的风景,他把心汇入传统,把心留在东方。

由此,我想起了“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他曾遇到过政治风暴带来的险恶,经历过环境条件伴随的艰苦,遭受过科研攻关出现的挫折,品尝过天伦亲情割舍的愁苦。然而,他面对种种困难从来不屈服,而是矢志不渝,坚强地战胜困难,正是因为具有这种迎难而上的勇气,困难在他面前变得渺小,杂交水稻研究


的一道道难关被他攻克。出了名后,国际上有多家机构高薪聘请他出国工作被他婉言谢绝了,因为他把根深深地扎在了中国,他把情浓浓地洒向了祖国人民。如今虽年过七十,但仍坚持下田观察,不论日晒雨淋,从不间断,正是凭借“知识加汗水”的务实精神,他不断涌现新思路,育出好品种。

在众多的像他们一样的人身上,集中体现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优良传统,中体现了中国人民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敢于创新、顽强拼搏、为中华民族争气的宏大抱负。

新时代,新征程,面对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龙的传人,一定要抖擞精神,发愤图强,将中国精神发扬光大,让中华民族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让伟大中国永远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0f49fba6d3d233d4b14e852458fb770bf68a3b5a.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