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佛教文化论文》,欢迎阅读!
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浅谈佛教与诗歌文化
诗歌文化在中国历史源远流长,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诗歌以其独特的文学体裁承载了创作者无尽的文学创意,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其中,诗歌的创作对象十分多样,也受到不少外来文化的影响,这才造成我国诗歌文化思想性文学性如此独一无二。在这些外来文化中,佛教的影响尤其显著。本文着重选取诗歌文化与佛教均发展得较鼎盛的魏晋南北朝时期和唐朝时期来介绍,这两个时期,以禅诗最为出彩。
佛教对中国古代诗歌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从诗歌的历史变迁来看看佛教文化对中国整个诗歌影响的一个历史过程。在魏晋时期受佛教的影响出现了一种新的诗歌玄言诗,进入南北朝后,诗风一变,两晋的玄言诗逐渐为南北朝的山水诗所代替,而山水诗之集大成者,当推晋宋之际的谢灵运,此正如清代诗人沈曾植所说的:“康乐总山水老庄之大成,而开其先者支道林。”支道林是魏晋般若学的最主要代表人物,而谢灵运则是南北朝佛教涅盘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是改治北本涅盘经为南本涅盘经的主要组织者和参加者,也是首倡顿悟成佛论的竺道生的最积极和最有力的支持者。他认为“六经典文,本在济俗为治耳。必求性灵之真奥,岂得不以佛经为指南邪!”谢灵运在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有很高的地位,其诗擅长景物刻划,讲究雕琢字句,喜用典故,注重形式,为后人留下许多名篇佳句。他对山水诗的贡献更是有目共睹。
到了唐代,随着中国抒情诗进入黄金时代,随着佛教的进一步繁荣,僧诗也进入了全新的、也许是最高的发展阶段。这一时期,不少僧人都有着很高的诗歌创作成就,如王梵志、寒山、拾得、无可、皎然、齐己等,都能够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唐音癸签》卷八记载中晚唐时,许多佛徒都善诗。他们“背箧筒,怀笔牍,挟海溯江,独行山林间。……游其心以求胜语,若有程督之者。嗜吟憨态,几夺禅诵”,就是这种状况的体现。而受着佛教文化影响最甚者就是诗佛王维,王维崇佛受家庭的影响,其母亲就是一个十分虔诚的佛教徒,师事神秀的高足普寂(即大照禅师)数十年,王维本人与禅学南北二宗的许多禅师都有交往酬唱,留下了许多富有禅意,影响深远的禅诗。王维的诗极富禅意,最有名的当推《终南别业》和《过香积寺》,被视为是禅诗的代表作。《终南别业》:“中岁颇好道,家居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这首诗以自在安闲的笔调表达了作者悠游山水时与大自然、林中叟亲切交流的态度。后二联是此诗之禅意所在。“行到水穷处”,一般人可能兴阑而返,或大为扫兴。王维则不然、,“水穷”则坐下来“看云”,并不因此一穷而扰乱心中的自在平静。也就是说,一切不在意,任运自然,随遇而安。如果把王维的这种态度与同样喜欢吟诵于山林的阮籍的态度作一比较,人们就更能体味到王维的任运自然之心。据史料记载,阮籍也常常“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辙所穷,则恸哭而返。”王维与阮籍的嗜好大致相同,一喜“兴来独往”,一爱“率意独驾”,,境遇也差不多,一是“水穷”,一是“车辙所穷”。但所取的态度则迥然有别。一是“坐看云起”,一是“恸哭而返”。可见,阮籍虽言寄情山水,但心中的世情却时时放不下,一遇行路不通,便触发出“世路维艰”之感慨,不由恸哭而返。王维呢?“水穷”则坐下“看云”,心中一无滞碍,真正寄逸兴于山水,一任听其自然。
总的说来,禅和诗虽然有着相通的机制,但诗受禅的影响更大些。这最主要地表现在以禅入诗上,王维、司空图诸人的作品,就能够很好地反映出这种境界。以禅入诗的结果确实丰富了中国古典美学的宝库,也给诗坛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佛教进入中国以来与中国诗歌彼此影响,互相融合,给中国的文化史上增添了更多的色彩,并将继续影响着中国以后的文化走势。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0f0b4341bb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1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