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重大意义》,欢迎阅读!
理论与实际结合的重大意义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发展道路的理论,概括地说,就是以乡村为中心,在乡村中建立和发展红色政权,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在长期的斗争中积聚和发展革命力量,待条件成熟时夺取全国政权。
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核心内容是以乡村为中心的思想。中国民主革命的中心由城市转到乡村,不是一个简单的地理空间的变动问题,而是如何结合中国革命实际,将革命的立足点放在何处的战略问题。毛泽东在实践的基础上,论证了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把工作中心放在乡村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所谓“工农武装割据”,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以革命根据地为战略阵地三者密切结合的红色政权建设的总概念。
武装斗争是“工农武装割据”的主要斗争形式。土地革命是“工农武装割据”的中心内容。农村革命根据地是“工农武装割据”的战略阵地。 以上三者,相辅相成、密切联系、缺一不可。
在一个以农民为主体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度里进行革命,应该选择什么样的道路,这是党在领导中国革命的过程中面对的和必须回答的重大问题。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走出了一条不同于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这条道路,是夺取革命胜利的必然之路。
第一,在近代中国这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里,内无民主制度而受封建主义的压迫;外无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的压迫。中国的无产阶级根本不可能像在资本主义国家那样,先在城市经过长期的、公开的合法斗争,然后再组织武装起义,夺取政权。中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要战胜强大的敌人,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只能是武装斗争,以革命的武装消灭反革命的武装,相应的主要组织形式必然是军队。这是由中国的具体国情决定的。在近代中国这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里,内无民主制度而受封建主义的压迫;外无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的压迫。中国的无产阶级根本不可能像在资本主义国家那样,先在城市经过长期的、公开的合法斗争,
然后再组织武装起义,夺取政权。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只能是武装斗争。 第二,近代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极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性使中国没有统一的资本主义经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广泛存在;中国革命的敌人虽然建立了庞大的军队,并长期占据着中心城市,但广大农村则是其统治的薄弱环节,这是农村革命根据地能够在中国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由于中国是一个大国,革命力量大有回旋余地,而帝国主义国家的间接统治及其互相问的矛盾和斗争,造成了军阀割据的局面和连绵不断的军阀混战,又使红色政权获得存在和发展的缝隙。而相当力量正式红军的存在,党的领导及其正确的政策,则是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主观原因和条件。毛泽东认为,这些原因和条件,为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提供了可能性。近代中国农民转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和革命的主力军。
第三,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农业大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农民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和革命的主力军。只有实行土地革命,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才有可能把农民充分发动起来,摧毁帝国主义和封建地主阶级反动统治的基础。无产阶级要想夺取革命的胜利,就必须派遣自己的先锋队深入农村,从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人手,组织、发动和武装农民,使革命战争获得广大农民的支持和参加,只有把农村建设成先进的、巩固的革命根据地,才能与占据着中心城市的敌人进行长期有效的斗争,为最后夺取全国胜利奠定基础。因此,中国革命必须把工作重心放在农村,先占乡村,后取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这是由大革命失败后的形势特别是敌我力量的对比状况决定的。中国的敌人异常强大,并且长期占据中心城市,实行残酷的统治,而农村是其统治的薄弱地区。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0eccd8e5a8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