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医对动脉粥样硬化的认识

2022-05-03 07:39:13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谈中医对动脉粥样硬化的认识》,欢迎阅读!
粥样,硬化,动脉,中医,认识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谈中医对动脉粥样硬化的认识

作者:张玉会

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4年第28

[ ]动脉粥样硬化(AS)是临床常见致病因素, 其病因较一致的看法是,由损伤、炎症、免疫功能障碍三者相结合作用的结果【1】。中医没有动脉粥样硬化名称,归属于中医胸痹” “眩晕” “中风”“偏枯等范畴。我们通过大量临床观察,发现该病为本虚标实证,其病程历经本虚致实和标实致虚两个阶段,我们通过探讨中医病因病机,有利于该病的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更好地指导临床用药。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 中医 本虚标实 病因病机

中图分类号:R5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28-0317-01 动脉粥样硬化(AS)是一种主要累及大、中动脉的疾病,其根本病变是动脉内膜的脂质沉积、粥样斑块形成、内膜灶状纤维化引起管壁变硬,管腔狭窄,继而引起一系列继发性病变,尤其易在心脑血管等处引起缺血性疾病[1]AS是一种多因性疾病,涉及基因、环境、代谢等多种因素[2]。动脉硬化多发生在中老年阶段,与我们饮食、情志、生活习惯等有关[23]。下面浅谈中医对其病因病机的认识。 1 动脉粥样硬化的中医病因病机认识

动脉粥样硬化不仅仅是一种疾病的名称更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病变基础,祖国医学中无动脉粥样硬化之称,依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表现,可涉及祖国医学眩晕头痛痴呆中风胸痹真心痛厥心痛痰饮水肿等病症。其病理机制中,痰、瘀、毒是实体要素,而这些要素的产生是脏腑功能失调的结果,传统中医根据辩证经验认为As的产生与脾、肾、肝三脏关系最为密切。因此,祖国医学在重视As从痰、瘀、毒论治的同时,更注重把As放在脾、肾、肝等脏腑失调这个复杂的关系网中,从相互作用的矛盾关系上来认识As的发病机制和辨治规律。我们认为动脉粥样硬化以虚为主,为本虚标实证。归纳其主要病因病机不外乎内、外二因致虚两条途径。

1.1 内因致虚:动脉粥样硬化患病者多为年龄偏大,素体不足,先天禀赋不足或年老体虚,肾主津液,对津液的贮存、分布、利用及津、液、精、血之间的转化起主导作用。中年以后肾元亏虚,精气渐衰。若肾阳虚,则水不生土,衍生痰浊;肾阴虚,更可火化热生,炼液为痰,痰浊壅塞脉道,血滞成瘀。痰瘀互结,着于血脉,交结凝聚,即形成粥样斑块。As多见于中老年人,这些人群脾的内运化功能减弱,散精不利,阴阳失衡,对原系水谷精微之血脂,易化生为痰浊,正如《证治汇补》所言:脾虚不运清浊,停滞津液而为痰生,痰流滞于血脉,则形成痰瘀交结证,脾为生痰之源,年老脾胃虚弱,如《景岳全书》云:血者水谷之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0ea88efd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8a.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