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独坐池塘如虎踞》,欢迎阅读!
独坐池塘如虎踞
,绿荫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
该诗托物言志,把自己立志成为英雄豪杰的远大抱负寄托在小小的青蛙身上,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少年毛泽东感人心魄的英雄情怀和壮怀激烈的宏大抱负,也表现了毛泽东从小就具有的啸傲寰宇的“霸气”。
这一首小诗,如果仅仅作为一幅“咏蛙”画上的题诗,那是一首很精彩的诗。它描写了大自然中生物存在的一个方面,一个缩影。在自然界弱肉强食的生物链中,一物降一物,一物养一物,构成了大自然和谐统一与相互依存的微妙关系。在青蛙与虫儿之间,青蛙自然是强者:
它会吞食虫儿,虫儿会被它吞食掉。这里自然也存在着一股弱肉强食的血腥味儿。但是,人们对此不会感到凶残,也不会同情虫儿这种弱者。因为,在人们的观念中,虫儿一般是害虫,是为害人间的,比如蛀食庄稼,等等。于是,青蛙吞食虫儿,人心大快,并被视为天经地义。至于造物主为什么造了虫儿这种生物,人们一般也就不加思考了,也就更谈不上这种弱小的生物在自然界是否也具有或也应该具有生存的权利。这个问题,恐怕只有生物学家、环境学家以及佛教界人士才会考虑到。总之,看着这幅画,读着这首诗,人们会得到艺术上的一种享受:
这诗与画配合得如此巧妙,也具有了大自然中某种和谐的美。同时,从内容上讲,青蛙也极可能成了人们心中的英雄,因为,它为人间消灭害虫。
这首诗如果仅仅这么来读的话,确实是一首好诗,而且,据在下的浅见,它的内容含义也就仅此而已。可是,现在一个十七岁的少年拿它或借它来表达个人的抱负与心志,就不能不使人对这个少年敬佩与敬畏了。人们会觉得,这位少年抱负不凡,或者说,其志惊天:
他怀有君临天下、治理国家的雄心。这种雄心也会被有些人称为野心。那么,这首诗如果这样被用来言志抒情的话,在封建时代,它便极有可能被贴上“反诗”的标签,并因此引起一场株连九族的血腥大屠杀与大镇压。想到这里,不免使人有种头皮发麻的感觉。更何况,在
1 / 3
七、"八十年之后,当年借用这首诗来言志的少年,早已经成为一位举世闻名的伟人。这时,读这首诗,把诗和写这首诗的人联系起来,不知你有何感受?
我想,从这首早年的言志诗里,我们可以读出一代伟人的雄心抱负,大有治理国家、收拾河山,舍我其谁的味道。
这首诗自然地流露出了毛泽东的君王思想,而且还有一股君王的霸气。 当然,政治本来就是残酷的。不如此,君不成君,王也不成其王了。回想毛主席从一个农民的儿子,到一位国家领袖,这其中所经历的风风雨雨、坎坎坷坷、出生入死、惊心动魄,是一般人所难以想象和承受的。不过,在他推翻了旧政权,建立了新中国之后,虽说也有风波动荡,但基本上是他稳坐江山。象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全国上下乱成了那个样子,在老人家一声令下之后,就风平浪静。这就足以使多少人佩服与赞叹不已。
但这样的效果和功夫,却是多日修炼的结果。这与老人家在历次重大政治斗争中建立起来的威信分不开的。
在一部描写毛泽东的电视连续剧里有这样一个情节:
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我国大面积遭受了自然灾害,全国人民勒紧了裤带,还要还苏联老大哥的外债。这是我们国家面临的一个非常困难时期。好多地方发生了饥荒,人民忍饥挨饿。可是,没有人敢将这个真实情况汇报给毛主席。当老人家知道这个情况以后,非常生气,也有点意外。他和他身边的警卫员在院里散步时,有这样的几句对白(大意如此):
毛主席:
有些地方的老百姓都吃不上饭。这么重大的事情,怎么就没有人及时地向我汇报?
1警卫员:
主席,他们(指中央高级领导)都怕你,不敢给你汇报。 毛主席:
2 / 3
他们怕我?他们为什么怕我?我又不是老虎,我又不吃人。怕我是何道理?警卫员:
可能是政治斗争吧。 毛主席:
我是看着他们官僚主义生气,才想教训他们,没想到事情弄成了这个样子。
从这里不难看出,当时的中央高层领导干部怕毛主席。有人曾说,在敬畏二者之中,如果可以选择的话,那就宁愿选择后者。这话看来是经过深思之后才说出来的,有一定的道理。
因为选择后者比选择前者可以使人处于一种更安全的境地。不是吗?光“敬”有什么用?秀才遇见兵,有理说不清吗。
毛主席建立了惊天动地的丰功伟业,一生显赫,受人敬重。这恐怕也与他早早地树立了雄心大志有关。如果没有这种雄心大志,就没有这种非凡的举动,也就没有如此辉煌的一生。
但是,这种大志,只有伟人才会有。凡夫俗子是不会有的。自然,凡夫自有凡夫的志向,比如:
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娃娃热抗头,等等。正所谓:
狼走十里吃肉,狗走千里吃屎。如果凡夫小人立下了天大的志愿,没有才能去实现,到头来,也只能落个一事无成的下场。就象狗立志不吃屎而要吃肉,还要吃天鹅肉,结果恐怕只能是因为吃不到肉,而落了个饿死的下场吧。
2
3 / 3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0e9c1317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8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