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

2022-07-27 15:28:31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高考作文》,欢迎阅读!
作文,高考
高考作文“大题小作”立意方法浅谈



甘肃省镇原县孟坝中学□李仲楷



统观2012年全国19语文试卷作文题目,可以发现,无论全国卷还是各省市试卷,在作文命题上仍然遵循“减少限制,给考生更大的自主空间,让考生有机会充分展示自己的写作才能,在更加公平的层面上展示考生的实际作文水平”这一命题原则。从命题角度来看,大部分作文题目设题口径宽,立意角度多,取材范围广,给考生留有开阔深广的思维空间。这类题目一方面为考生提供了张扬个性、驰骋笔墨的广阔天地。另一方面,也使考生难于把握,落笔时不易集中,好比脱缰的野马,失去抓持,难以驾驭。面对这样的“大”题目,如何才能迅速找到立意角度,从而更好的切合题意,体现命题人意图,获取高分?笔者认为,高考作文立意时,采用“大题小作”法可以较好的解决这一难题。

所谓“大题小作”就是把内容宽泛的大话题具体为自己要写的小事件、小场景、小角度,为大题、宽题、虚题找一个小巧的突破口。这种立意方法常常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从小事件、小场景、小角度中挖掘出深刻的、闪光的思想,表现重大主题。即抓住一点,写深写透,避免泛泛而谈,让阅卷老师“窥一斑见全豹”“观一叶而知天下秋”。笔者结合2007年各省市高考作文题来谈谈“大题小作”的立意方法:

一、细化话题,见微知著。写作时将“大话题”进行“细化“,使之变成若干“分话题”,然后从中进行筛选,选取自己最熟悉的、最得心应手的一个去写。面对福建省作文题目“季节”,有的考生把它细化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正越来越远离自然界的四季”,有的考生把它细化为“春季”(或夏季、秋季、冬季)。这样,就使细化后的题目更贴近生活,更贴近考生,从而使作文内容既不显得空泛又不失之单薄。

二、添加限制,缩小外延。一般来说,题目的限制成分越少,留给考生思维的空间就越大;反之,题目的限制成分越多,词语的外延也就越小。因此,对于字数较少独词式和短语式题目,写作时必须添加限制成分,缩小话题的外延,题窄作。如果不加限制,开口过大,势必中心不集中,意蕴不深刻。添加限制的方法很多,可在前面加修饰语,可在后面加中心词,也可前后都加,甚至在中间加。面对湖北卷作文话题“母语”,就有很多考生采用在话题“母语”的前后添加词语的办法来缩小话题外延。考生们把这个话题缩小为“诗意母语”“品味母语的魅力”“捍卫母语”“母语如河”“母语之殇”等。这样一限制,写作的范围就缩小了,写作的内容就明确具体了,立意就不会有偏离题意的危险。

三、设问构思,打开思路。面对宽泛的题目,可以多问几个为什么,以此打开思路,缩小写作范围。对于广东卷作文《传递》话题,可以问:“传递什么?”“怎样传递?”然后明确:可传递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实实在在的物与物之间的传递,如接力棒的传递、信息的传递、话语的传递等;二是虚化的精神上的传递,如爱心的传递、坚韧精神的传递等。当然写人自我精神世界的传递,写人世间美好情操、思想情感等方面的传播,写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文化传承,样的立意会更深刻,容易写出精彩的篇章。另外也可以从反面批评一些丑恶思想的传递,以及生活在某些环境的小孩会受到大人的思想传递等。从这些角度立意,更容易打开思路,写出新意。



1


四、分析原因,深刻挖掘。任何事物的产生、变化和发展,都有其内在或外在的原因。因此,阅读分析材料的因果联系,从原因切入立意,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对于2007年全国卷I的漫画作文,考生在立意时可以作这样的分析:孩子为什么摔倒?因为孩子踩着了“西瓜皮”。这里的“西瓜皮”可以理解为人生道路上的挫折和磨难。据此可以从怎样正确面对人生道路上的种种挫折和磨难来立意。家长、学校、社会为什么会在孩子摔倒后说“摔着了吧”?因为家长、学校社会平时对孩子过于溺爱呵护,从来没有放手让孩子自己独立“行走”。据此可以从家长、学校和社会都要积极培养青少年独立自主的意识与能力,让他们大胆地迎接人生风雨的考验。孩子为什么容易摔跤?因为家庭的溺爱、学校的封闭教育社会的过度呵护,剥夺了孩子经受锻炼的机会。据此可以从孩子的 长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环境立意。这种方法能迅速激活学生的思维,诱发学生对自己亲身经历、真情实感产生联想及感悟,容易锁定写作的切入点和关键点,并使考生的思维逐渐地深入,写出立意深刻的好文章来。

此外,还必须善于以小见大。用日常的凡人小事、常见情景,表现重大的主题,把题材放入广阔的社会背景和时代高度,使文章跃动时代脉搏,传递时代信息,表现时代精神,从一滴水里映射出太阳的光辉,从一粒沙里看出整个世界的面貌。也可以把具体事物的某些特征同某种哲理、精神品质联系起来,进行由此及彼的联想,借具体的人、事、景、物来表达人类普遍的感情和抽象的道理,即“用最小的面积,惊人地集中最大的思想”(巴尔扎克语)。这样,才能写出立意深刻、内容充实、意蕴深厚的美文华章。

2013-3-29

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0e9111fb80eb6294dd886cae.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