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人民需要狂欢》,欢迎阅读!
人民需要狂欢
2015-01-04 10:52:21 来源:北京青年报-北青网
节日到来的时候,重要人士发表讲话,老百姓在家里默默吃月饼,或者到大街上烧纸钱。当所有的节日都被“意义”所充满的时候,“无意义”也就找不到出口。
世纪之交的时候,我在英国采访,有幸目睹了英国人迎接新千年的盛况。入夜时分,伦敦泰晤士河两岸聚集了百万民众,就为了看一场名为火焰之河的烟火表演。在我看来,那场烟火说不上有多么壮观,但所有的人都很兴奋,不停地喝酒、和陌生人交谈。钟声敲响的时候,香槟酒喷上天空,又洒在所有的人身上。我这个孑然一身的东方人,也收到了很多祝福。散场之后,人们走很远的路去搭地铁,地铁站外排了很长的队。街道上,不时能够看到躺在地上的醉汉,警察和志愿者用担架把他们往车上抬。
很多年过去,许多细节都淡忘了,但当时的气氛却让我印象深刻。传说中刻板的英国人都显得很开朗,甚至过于热情,极度拥挤的现场似乎隐含了某种秩序,让人安心。在外人看来乱糟糟的一切,对他们来说似乎稀松平常,而且早有安排。
在国内,我极少进入那种过于拥挤的现场,在那里寻不到多少欢乐是一个原因,但更主要的还是害怕。每次听到哪个地方出现了踩踏事故,我总是庆幸自己不在那里。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像我这样喜欢深宅。喜欢热闹是人的天性,在特殊的日子里去到有象征意义的地方,和很多人一起迎接某个时刻的到来,似乎早就成了一种庆典。这种对聚集、欢庆、仪式的需要,不仅仅出于从众的癖好,而更像是由古老的记忆和悠长的文化凝结而成的习惯。在这种自发的仪式中,人们克服孤独感,与陌生人打成一片,暂时忘却身份、阶层、财富所象征的一切,成为一个共同体。欢乐制造更多的欢乐,欢乐成为打破隔阂、冷漠和恐惧的一种武器。在狂欢中所体会到的迷醉,是在其它任何场合都很难觅到的。所以就不难理解,每到新旧交替时分,北京的后海和三里屯、上海的外滩,为什么总会挤满了乱哄哄的人群。
中国人有很多节日,每个节日都有特殊的纪念意义,都有其符号价值。节日到来的时候,重要人士发表讲话,老百姓在家里默默吃月饼,或者到大街上烧纸钱。当所有的节日都被“意义”所充满的时候,“无意义”也就找不到出口。印象里,几乎没有哪个节日是轻快的,是摆脱了意义纠缠的,是纯粹为了欢乐而存在的。没有哪个节日带有符合人性需要的狂欢性,没有哪个节日可以让人们放肆地走近和亲近。一辈子过这样的节日,整个族群都变得稳重、含蓄、内敛和深沉,似乎永远也不会表现出狂喜。但是,那些积累在身心深处的负面情绪,也就只能通过别的途径变相释放。 最近一些年来,出于对群体性事件的担忧,大型公共聚会已经越来越少见,民众在节日里的自发聚集也往往被叫停。由于缺乏仪式性的释放机会,公共情绪总是显得十分紧巴,甚至表现出戾气,民众也逐渐丧失了在人潮中自我管理的能力。狂欢的缺席,不仅让民族性格变得过于严肃和沉重,让不同群体之间的隔阂日益固化,也让社会失去了情绪调整和重启的机会。说不定,这就是广场舞变得普遍和热狂的原因所在。
上海外滩踩踏事故中的死伤者,基本都是年轻人。年轻人富有热情和活力,对世界充满好奇,对节日怀有想象。他们喜欢简单粗暴的情绪调整方式,也更喜欢自发的庆典。这种对肆无忌惮的欢乐的渴求其实是一种很美好的东西,刻意压制它,只会让它变态。但如果无视和放任,又会带来破坏。公共管理的重要性和艺术性就体现在这里,故意漠视和疏于引导都会带来难以想象的后果。
出于安全考虑,北京等地事先叫停了热门地点的新年倒计时活动。踩踏事故发生后,上海取消了次日的所有大型公共活动。会不会以后就不允许任何形式的节日集会了?这样的吃一堑长一智也真让人揪心。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0e6063a6482fb4daa58d4bc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