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新形势下“校园贷”乱象分析及对策建议》,欢迎阅读!
新形势下“校园贷”乱象分析及对策建议
作者:翟文娟,王梦茹
来源:《中外企业家》 2017年第6期
在“互联网+”的浪潮中,校园贷这种将传统借贷与移动互联网相结合的模式迅速兴起,众多平台纷纷涌现。随着大学生信用消费、提前消费的意识的不断加强,校园贷的出现弥补了市场空白,为满足大学生提前消费,以及短期借入较大数额资金需求的满足创造了条件。
一、校园贷发展现状分析
根据“网贷之家”发布的调查数据显示,2016年有超过30%的大学生使用过传统电商提供的校园贷,同时有22.15%和11.32%的大学生分别使用过分期购物平台和网络借贷平台。面对全国2500多万名在校大学生,校园贷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然而本应成为便利大学生日常消费以及短期资金需求的校园贷,近来却因为异化的抵押形式,高额的借贷利息以及暴力的借款回收方式成为了诸多媒体和家长眼中的洪水猛兽。
二、校园贷乱象的主要原因分析
(一)法律不健全,监管不到位
由于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仍处于初期,现存的法律以及监管体系尚不成熟。而一时间大量涌现的校园贷平台缺乏体系的制约,往往只能依靠平台自律、行业自查自纠来规范自身行为。这就使得校园贷平台处于“无准入门槛,无机构监管,无行业准则”的“三无”地带。行业类乱象丛生,各种恶性事件频出,严重影响行业形象,破坏行业生态。
(二)大学生非理性消费,易产生道德风险
现阶段,在各方对于校园贷的质疑声中有一种观点甚至认为:校园贷这类产品没有必要存在,应该被禁止。然而,这一观点显然违背了校园贷的初衷,正是这类产品的出现,打破了大学生这个特殊群体旺盛的消费需求得不到满足的困境。
由于学生群体使用信用卡的风险过大,各大行学生信用卡违约率、呆账、坏账不断上升,银监会于2009年下发通知,明确要求不得向未满十八周岁学生发放信用卡,而对于经查已满十八周岁的学生发放信用卡也做了诸多限制,这为校园贷的成长提供了土壤。
然而,大学生消费观念尚未成熟,缺乏合理的规划,盲目消费的情况较为常见。且大学生自身没有收入来源,极易引发拖账、赖账的情形,阻碍校园贷平台的资金回收,影响行业健康发展。此外,父母往往作为“被动的埋单者”成为还款的最后一道防线,这又进一步助长了大学生消费的放纵心理,加大了道德风险。
(三)平台缺乏风控意识
由于校园贷发展前景广阔,但日益增多的校园贷平台使得市场竞争压力过大。一些平台在上升期内野蛮生长,打出低门槛,低利率,审核程序简单的旗号,通过烧钱的“价格战”抢占市场份额。却没有花费精力构建风险防控体系,平台坏账率不断升高[1]。与此同时,一些校园贷平台,不断发展线下代理,以期扩大市场,发掘潜在用户。但由于线下代理的收入直接与其介绍的用户数相挂钩,从而出现校园贷代理人帮助不合格的借款人隐瞒或伪造信息获取贷款等情况。这种不稳定的运营机制进一步助长了坏账率的提高,这样风险过高的平台往往后劲不足。
(四)征信体制不健全,信息不对称
由于我国的征信体制不健全,借贷双方的信息不对称,不仅增加平台与学生之间的交易成本,还容易引发校园贷恶性事件。
对于贷款学生而言,贷款合同事先由贷款平台拟定,专业性较强,较难识别其中隐藏的陷阱。一些贷款平台以低息为诱饵,实则通过押金的名义扣押贷款额等方式变相收取高额利息,造成贷款学生不堪重负。
对于借款平台而言,由于征信体制的不健全,缺乏对贷款对象的资金情况以及偿还能力的合理评估。信息不对称,导致一些贷款平台为弥补自身所承受的风险不得不提高利率。这也使得那些较为理性的学生贷款人放弃校园贷平台借款渠道,而剩下的个体可能存在较大的信用风险,从而产生逆向选择的现象。
三、促进校园贷健康发展的建议
以上种种原因导致校园贷乱象频出,使校园贷这本应该弥补学生群体借贷市场空白的创新工具受到各方讨伐。校园贷平台建立的初衷是好的,但如何避免校园贷异化现象,促进校园贷健康发展,贯彻落实普惠金融的理念,更好地服务学生群体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对校园贷乱象产生原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之上,现就校园贷健康发展提出如下建议。
(一)对于校园贷这一“互联网+”创新产品,政府应当采取鼓励支持和规范引导相结合的方式
政府应当尽快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规范借贷双方的权利与义务。针对校园贷平台而言,首先,政府应当加大平台的准入资格限制,提高平台准入门槛,避免一些不合规(下转233页)(上接230页)的平台采取恶性竞争的手段,抢占市场份额,降低市场效率,破坏行业生态。其次,规范借款及资金收回的程序。对于平台对借款人资质的审核,利率水平及借款金额的确定,以及资金和利息的回收方式做出限制,防止出现平台违规借出“高利贷”,以及采用暴力催收等情况[2]。最后,相关监管单位应当加强对行业的日常行为进行监督检查,查处违法违规平台,保护学生借款人的合法权利。针对恶意违约的学生借款人而言,政府应当切实保护平台利益,促进行业可持续发展。
(二)学校要正确引领学生的消费观、价值观
大学生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群体,普遍具有较强的契约意识,不能因为少数恶性事件的发生,就对大学生这一较为优质的金融参与者加以否定。但由于学生群体尚不成熟,易出现冲动消费、盲目消费等非理性消费行为。因此,学校应当对学生的消费观、价值观进行正确的引领。通过开设一些基础课程或开展宣传教育讲座等形式,培养大学生理性消费的观念,同时提高大学生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每年都有毕业生步入社会工作,由于,大学生文化水平较高,其未来的收入水平较高,消费能力也较强。在校期间通过合理使用校园贷,增强了大学生的消费黏性,提高了大学生群体提前消费,理性消费的意识。因而通过校园贷不仅能着眼于在校的学生群体,未来还可以通过当前的用户基础,发展其他多元化的服务。
(三)校园贷平台应当增强自身的风险控制意识
面对日益饱和的市场,平台之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但不能为了抢占市场,盲目降低审核条件,扩大授信额度。校园贷平台应当充分利用学生的信用记录来控制贷出风险。通过建立信用风险评估模型,对学生的偿还能力进行合理预判。于此同时,学生的偿还能力与其家庭
背景密切相关。往往当学生依靠自身能力无法偿还借款时,家庭成为了贷款回收的最后保障。因此,校园贷平台在不仅要了解本人的信用情况,对其父母等家庭成员的有关信息也要有所掌握,从而确定父母作为最终担保人的实际担保能力。此外,校园贷平台还应当引用一种设限机
制,从而保证即使少部分学生贷款人出现违约现象,对于平台的正常运转也不会出现很大影响。
(四)完善征信体制,畅通信息传递机制
由于征信体制不健全,信息传递机制受阻,大大提高了校园贷平台与学生借款者之间的交易成本。因此,应当积极完善征信体制,畅通信息传递机制。现如今,各大高校数字化管理体系已经基本健全,学生在校期间的所受奖惩情况,甚至网约车违约情况等均可纳入学生借款人的信用考核范围。除此之外,校园贷行业想要健康发展,仅仅依靠某个平台的自律是远远不够的。通过加强平台之间的联系,构建行业协会等方式不仅能规范平台自身行为,避免恶性竞争,维护行业生态,而且为行业间的信息共享提供了便利[3]。现在,一些平台已经逐渐意识到信息共享机制的重要性。不久前,以爱学贷、优分期、分期乐为代表的几家规模较大的校园贷平台自发组建了“校园信用联盟”,初步建立起了贷款者违约行为信息共享机制,推动了行业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京橙,鲍夏悦.“校园贷”乱象的原因分析与监管建议[J].经
营与管理,2017,(6):153-157.
[2] 黄志敏,熊纬辉.“校园贷”类P2P平台面临的风险隐患及监
管对策[J].福建警察学院学报,2016,(3):17-22.
[3] 林燕霞,许再佳.关于“校园贷”乱象的背景分析及对策[J].长
春教育学院学报,2017,(2):58-60.
(责任编辑:王兰爽)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0e29d3ab2b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a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