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学简答题

2022-04-17 02:29:20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高等教育学简答题》,欢迎阅读!
高等教育学,答题
高等教育学简答题

1西方中世纪大学的特点是什么?P28

第一、宗教色彩浓厚。中世纪大学充满了宗教色彩,学校被教会控制,教师由僧侣担任,教学内容浸透了神学精神。第二、自治权利高度凸,自治权利在内部表现为大学实行自治,由学生或教师组成的行会来管理事务。在外部表现为反对来自外界的干涉,享有各种特权。第三、国际界限模糊,中世纪大学在招收学生和聘请教师方面没有国籍的限制。第四、制度不健全。中世纪大学的早期办学带有极大的随意性与自由度。

2我国高等教育的现状与未来走

我国高等教育的现实发展状况,可以用规模庞大、居世界第一,形成了多种类型、层次、能级的教育结构,质量不高,效益较低来概括。未来的走向,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表述:改革的步伐不会止息、发展是不变的主题、以质量为永恒的追求、体制改革持续推进、重点工程建设的加强、联合办学的深化、收费教育的延伸、民办大学规模的增长、高等教育的国际化。

教育质量不高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高等教育的结果、层次不合理;2教育模式僵化、教育内容陈旧;3、学生实践能力差、创新能力差;

高等教育效率不高,效益低下存在与哪些方面?

高等教育效率不高,效益低下存在宏管理,也存在于微观管理;宏观管理来看:我国高等教育体制高度集中计划管理模式,国家集兴办者、投资者与管理者为一身。学校的兴建、机构的设置、人员的配备,学科、专业、教学内容、招生、分配等都在国家严密而具体的计划之中。计划手段造成以下后果:1一方面是教育经费的短缺,另一方面是重复建设、教育资源闲置和浪费严重。2我国高等学校从新中国成立以来,分分合合。搬迁重建一直没有停止过,给高等教育资源造成了极大的浪费和流失。3得过教育资源分配使用的随意性。微管理来看:微观管理主要是指大学内部的管理。我国现在的大学还是以完成上级的计划、指令、任务为工作方向和目标。完成了上级的计划就完成了任务,就可以获得相应的拨款和其他资源,没有经营之责,也就不用过多地考虑办学的效率和效益。 3 高等教育与高深知识之间有怎样内在的联系?

1)高深知识是高等教育活动的基本前提。2)高深知识是高等教育的基本工作材料。3)高深知识规定了高等教育活动的边界。4)高等教育是高深知识最重要的制度化载体。

3.1高等教育的本质55

1高等教育本质:渗透于高深知识的发展轨迹之中,并在高深知识丰富文化背景中,滋养出丰富的、完善的人性和不断创造、不断超越的理性人格,实现着高等教育的最终诉求。1、高深知识的生成,凝聚着高等教育主体的经验性。2高深知识的选择,体现着高等教育主体的主动性。3高深知识的创造,体现着主体发展和超越性。

4结合世界高等教育结构改革的背景与趋势,论述我国高等教育结构改革的基本思路

背景:目前,世界各国的高等教育在致力于结构改革与调整,其改革的方式、过程虽不尽相同,但是,产业结构的变化,教育的大众化、国际化已经成为新的时代特征,也成为世界各国高等教育结构改革的主流背景和不容忽视的重要基础、

趋势与发展:1高等教育层次和类型结构的多样化;2高等教育科类和专业结构的多样化;3高等教育投资构和管理结构的多元化

改革的基本思路:1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2要发展自我特色,避免模式照搬3应当建立规范、完善的制度保障改革的进行。

4.1高等教育的科类结构存在那些问题,应当如何调整? 存在的问题:1科类专业设置的短期行为较严重,部分高校为了迎合市场需求,盲目的设置热门专业,造成了人才质量的低劣;2一些应用科类专业的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严重,多数高校不从宏观角度理性思考科类专业的废立,而从自身利益出发盲目的建设,即带来了教育资源的浪费,也造成了人才的结构性过剩;3适应科学发展的新兴学科、边缘学科比较薄弱,复合型、应用学科较少;4教育的科类结构缺乏有效的调控和监督,影响整体科类结构的优化。 针对以上问题,我国高等教育的科类结构调整,应当由“对口性”向“适应性”,从而达到与社会的高度契合。具体来说:首先,要适应产业结构的调整,更要研究高新技术发展的趋势和发展知识经济的需要,加强专业结构调整的超前性、预见性,避免专业设置的短视行为。其次,要以综合化为基础来调整科类和专业结构,合并相近专业,避免重复建设,创建交叉型,边缘型学科专业,培养跨学科符合人才;整合已有的优势资源,形成新的学科专业,以节省教育资源,提高教育效益。最后,科类和专业的调整应当在以市场为导向的同时,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和管理能力,也需要高校能够从实际出发,理性选择。总之,高等教育的科类结构调整即与社会需求的变化有关,也与学科、专业自身的规律相关,所以在具体调整中应当适度、稳妥,不可盲目废立科类专业。

5简述高等教育的基本功能?

育人功能和社会功能是高等教育的两大基础性功能。

第一,育人功能。高等教育的育人功能也就是高等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并给予这种人才以怎样的个体意义的问题,这是教育的本体功能。高等教育的本质须回归到人本身,首先,任何高等教育的形式都应当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过程,其次,高等教育要赋予个体谋生的能力,最后,高等教育要赋予个体享用的功能。

第二,社会功能。包括高等教育的政治功能、高等教育经济功能、高等教育文化功能。政治功能是高等教育在期最初阶段就具有的功能之一;经济功能是在科技发展、社会生产代化和人们的教育观念演变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而且科技发展的速度愈快,社会生产现代化程度愈高,这一功能就愈突出;文化功能包括文化传承和传播、文化选择、文化批判等功能。

5.1高教的社会功能有哪些?

答:1、高等教育政治功能:现代高等教育政治功能,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是高等教育的核心功能,主要表现在它传播一定的政治意识形态方面,即社会公平、公正精神,社会政治的发展。高等教育政治功能还体现在社会批判上。2高等教育经济功能:首先,高等教育生产人力资本的产业。其次,高等教育生产知识的产业。高等教育是知识生产、经营和传播的知识性产业。再次,高等教育生产科技的产业。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3、高等教育的文化功能:其一,文化传承和传播;其二,文化选择;社会的主流文化,其三,文化的批判;对社会现实文化行分析,引导社会文化向健康方向发展。其四,文化创新。4、其他功能:社会整合和社会控制,甄选和分类,分配和改造社会的功能

6 我国的高等教育制度应怎样实现创新?

(一)以诱致性制度变迁为主,与强制性制度变迁相结合是高等教育新的基本原则

(二)以理顺政府与高等学校的关系为高等教育制度创新的突破口

(三)以改革高等学校的内部组织管理结构,建立良好的运行机制为高等教育制度创新的根本

(四)完善高等教育系统的制度执行体系是高等教育制度创新的保障 7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的特征

通才教育特征:1知识与能力的基础性;2教学内容的普泛性;3教育式的多样性;

专才教育特征:1专才教育主要是通过分学科、专业进行的,培养的人才在短期内具有一定的不可替代性;2教学内容与社会生产和生活紧密联系,具有相当的应用性。3比较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在毕业之后能比较快的适应社会生产的需要。 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的关系

1、专才教育必须以通才教育为基础,通才教育必须以专才教育为目标,两者是辩证地统一;2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都是高等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3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是完全不相容是一种误解

8英才教育和大众教育

高等教育向大众方向发展的必然性 从世界范围来看,高等教育大众化一是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二是追求教育民主和平等。

我国实现高教大众化采取的原则。①适度要适中。一方面要主动适应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要,认真做好人才需求预测;另一方面要考虑高教自身的基础和条件,主要是师资条件和办学设施。②以内涵发展为主。应该充分挖掘现有学校的内部潜力,应该通过联合办学的方式,使资源优化配置,在不增加投资的情况下,使学校资源集中共享。③建立多元化的筹资体系。目前我国税收还不足以支持大众化的高等教育,应建立政府投资为主,多渠道筹集资金的多元化筹资体系。④发展终身教育。要促进高教育的多样化。使任何年龄阶段的人在生活中的任何阶段都能进出的接受各种非正规教育形式。

9科学教育人文教育的整合必要性

(一)科学教育人文教育整合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二)科学育与人文教育整合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三)科学教育人文教育是创新型人才个体发展的需要(四)科学教育人文教育的价值与局限

科学教育人文教育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不可或缺。科学教育人文教育为指导,人文教育要以科教育来奠基,二者相互依存。高等教育只有坚持人文教育科学教育的统一,用人文教育引导科学教育使科学造福于人类,实现真、善、美的完美统一,才能更好地完成时代赋予自己的历史使命。

10高等教育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一)公平与效率的矛盾性 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把资源适当集中,必然要减少入学机会,这从根本上说不符合公平的精神;2选择的手段,标准本身也不是可靠地,即不一定是平等;3从宏观上分析,提高高等教育的效率要求建立一种竞争机制,通过竞争使得教 育资源流向效益好的部门,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但是这种竞争机制仍是建议在以往不平等的事实上。(二)公平与效率的统一性 1效率决定公平的发生、发展2公平是提高效率比不可少的条件 11高等学校教师的基本特性:

1学术性:教师只有经过规范化的训练,具备了规范的知识,才有资格在大学中教学2专业性:高等学校教师不仅是一种职业,也是一种专业1服务社会功能;2)专业技能;3)具有高度的专业自主权和权威性4)需要经过长期的专业培养和发展。 高等学校教师应承担哪些角色? 答:1、教书育人角色。在教学工作中注意把对学生传授知识、发展智能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等有机结合在一起。2研究者角色。一名高校教师的科研能力与学术成果不仅对教师威信的树立有极大影响,而且对学生的科研习惯的养成也有潜移默化的作用。3社会服务者角色。4、管理者角色。

简述高校教师专业化的内涵和发展特点?

内涵:高等学校教师专业化是指高等学校教师真正成为一个专业,高等学校教师成为专业人员,像律师、医生等那样作为一种专业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同。高等学校教师专业化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教师专业既包括学科专业性,也包括教育专业性,国家对教师任职既有规定的学历标准,也有必要的教育知识、教育能力和职业道德的要求;第二,国家有教师教育的专门机构、专门教育内容和措施;第三,国家有对教师资格和教育机构的认定制度管理制度

高等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特点:高等学校教师作为一种专业有其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高等学校教师专业化的特点包括专业发展的自主性、专业发展的阶段性和连续性、专业发展的情境性、专业发展的多样性。本质特征是自主发展。

教师专业发展具有哪些特点?

答:第一,专业发展的自主性。这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第二,专业发展的阶段性和连续性。第三,专业发展的情境性。第四,专业发展的多样性。教师专业发展从其本质特征来看,主要是自主发展。 高等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途径

1、岗前培训2业务进修3教学导师4反思教学5

高等学校教师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必要性

1终生教育的需要2教师自我发展的需要3教师确立发展目标的需要4师适应未来竞争的需要5教师解决其职业倦怠的需要

.12简述高校学生的本质属性?(一)高等学校学生是人:第一,高等学校学生是具有主体性的人;高等学校学生是独立性的人;高等学校学生是具有独特性的人;第四,高等学校学生是具有思想情感的人。(二)高等学校学生是正在发展中的人(三)高等学校学生是完整的人,全面的人(四)高等学校学生是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人。

高等学校教师对学生应有的基本信念。

答:1、要把学生作为完整的生命体来认识看待。2、要相信学生是可以教育的。3、要从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角度来设计安排教育活动。4、要相信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能获得发展。

高等学校学生的基本社会特征? 答:1、感受时代精神的敏锐性。(正处于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形成时期,思想活跃,不保守容易接受新思想、新信息2参与社会活动的积极性。(不是被动的,消极的,总以不同方式参与实际的社会活动,对社会的发展变化产生影响)3、群体成员的互动性。(成员间互相影响,互相促动,相互模仿,容易产生共鸣)4内部结构层次的复杂性(在思想与行为上有着许多共同的特点,但很难找到一个统一的模式)

高等学校学生的学习过程具有哪些特点?

答:1、基础课学习与专业课学习机统一。2、广博性学习与专深性学习有机统一。3、独立性和自主性不断增加。(能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自我调节与控制)4理论与实践有机统一。(在实践活动中丰富他们的感性知识,加深对理性知识的理解)5继承和创新有机统一。(二者辨正统一,在了解前人的科学文化成果上不断创新)

学习应遵循哪些原则? 答:1学思结合的原则。(孔子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是基础,可以促进思考,思考是学习的进一步深化)2、博专结合原则。第一,要注意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具有较广博的知识基础。第二,在全面学习本系或本专业规定所学各门课程基础上,注意发展自己的爱好特长,可深钻一门课程第三,加强课外阅读,搞好自学活动。3学用一致原则。理论与实践的统一)4循序渐进原则。5勤学持恒原则。(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13高等学校专业

专业划分的原则1学科为基础的原则,专业的内容和发展方向必须适学科的发展,专业的变化必须以学科为基础;2是职业适应性原则,专业必须适应社会职业分工的需要,满社会各种类型、层次、规格的高级专门人才的需求;3是独特性原则。不同类型的专业必须通过培养目标以及与它相适应的课程体系体现自己的个性;4是层次性原则。应根据研究生。本科生和专科生三个层次划分专业,分别确定每个层次的培养目标和规格。

专业设置的原则:1需要性原则;2合理性原则;3持续性原则;4超前


性原则5结构性原则6动态性原则7稳定性原则8调控性原则;

专业建设的目标:1优化专业结构2提高专业水平

简述专业建设和学科建设的关系?

区别:专业建设和学科建设的不同主要表现在两者工作任务不同。专业建设涉及多方面的内容,主要包括制定专业培养目标、确定专业设置的口径、制定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等,具体体现在专业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学科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学术队伍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质量以及图书资料、实验设备等物质条件的改善和管理工作的提高等等。高校的学科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脱离学校的专业特色,从而形成科学研究方面的特色。

联系:第一,专业建设是学科设的基地,即专业为学科承担人才培养职能提供基地。第二,学科建设是专业建设的基础。学科建设为专业建设提供的基础包括如下几个方面: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教学研究的基地、包括学科发展最新成果的课程学内容等。

高等学校必须处理好专业建设学科建设的关系,二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因此,必须把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统一起来,避免出现就学科建设抓学科建设、就专业建设抓专业建设的情况。

品牌专业建设的意义:1品牌专业建设是高等教育产业化、大众化的要求,是适应市场化需要的产物2品牌专业建设是适应高校专业调整改革的需要;3品牌专业建设是提高高等学校办学层次的需要;4品牌展业建设是高等学校提高专业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需要。

品牌专业建设的目标:1、师资队伍结构合理,数量充足,水平高;2办学条件和先进的教学手段3教学规范,专业改革力度大,教学改革成果显著;4学术水平高,学生创造能力强,教学质量高;5专业特点鲜明,毕业生就业率高,社会声誉好。 品牌专业建设中需要注意的若干问题:1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中心2准确定位,突出专业特色;3品牌专业建设与学科建设调整的关系4高等院校要加强对专业建设的宏观指导 14如何建立合理的课程结构:建立合理的课程结构一般需要正确处理一下几个问题:(一)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关系。基础课泛指包括公共基础课(如政治课、外语课、体育课等)在内的全部基础课程,但一般来说,基础课是指学习某一系或某一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二)博和专的关系。现代科学既高难度度分化又综合的趋势,一方面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另一方面又要求具有广博的知识,而且只有在广博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成为某一方面的专家。(三)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关系。必修课是指学习某一专业的每一个学生都必须修习的课程,是学生获得该专业资格必备的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结构的根本保证。选修课是指高等学校根据专业需要和人才培养的要求而设计的可供学生自行选择修习的课程,是指学习某一专业的学生可以有选择地加以修习的课程,它有指定等候和任意选修两种形式。(四)课程间的纵横关系。纵向关系是指各专业的设置的各门课程的先后顺序和相互衔接。横向关系是指所设置课程各门类学科内容上的相互渗透和配合。

高等学校课程的组织;1学年制;2分制;3学年学分制;

教学计划的构成:从内容上看,教学计划主要有一下几部分构成:1专业培养目标;2课程设置;3主要教学形式;4时间分配5学年编制; 教学计划的编制原则:1遵循培养目标与实现德智全面发展原则,保证教学内容的全面性2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保证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3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注意培养能力的原则;4遵循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保证教学计划适应性;5遵循稳定性与变异性相统一的原则,保证教学计划的适应性; 教学大纲编制的原则:1思想方向性科学性相统一;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3循序渐进原则

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分为三个阶段:1申报阶段2评审阶段3公布结果阶段

高等学校教材建设包括哪些方面? 1)高等学校教材的编写。编写教材是选择和使用教材的前提。目前我国高等学校教材的编写分国家、省(市或区及各部委)和学校三级进行。第一、适应性原则。第二、思想性原则。第三、科学性原则。第四、系统性原则。第五、平衡性原则。第六、发展性原则。

2)高等学校教材的选择。第一、高等学校要从提高教学质量的高度,加强教材的“精品意识”,为所开设课程选用高质量的教材,正确处理好选用国家推荐教材与学校自编教材的关系。第二,严格选用程序。这实际上是一个逐级申报,逐级审批的过程。第三、加强材质量跟踪,及时进行信息反馈。

3)高等学校教材的使用。第一、要注意比较新旧教材的区别,认真分析和理解教材编写的意图。第二、正确把握教学内容和教材内容的区别。第三、依据学生的实际需要设计教学活动。

15高等学校教学的基本任务:1授知识、进行技能和技巧的训练;2发展学生的智能;3促进个性发展,培养合格公民;4掌握科学学习研究方法

教学在高等学校教学教育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1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2高等学校必须以教学为主;

高等学校教学过程的特点:1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具有较强的专业性;2高等学校学生具有更强的学习主动性;3富有探索性,强调教学和科研的紧密结合;4富有专业实践性,强调培养学生理论应用于实际的能力 高等学校教学原则:教学原则是人们根据一定社会教育目的和已经认识的教学过程的规律,为指导教学作而提出的基本要求。教学原则具有历史性、科学性、实践性三个特点。 制定教学原则主要的依据:1反映一社会的需要和教育目的要求;2一定的教学理论为依据;3汲取丰富教育遗产的合理内核,总结教学实践的丰富经验

高等教育教学原则体系:1科学和思想性相结合的原则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3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性相统一的原则4传授知识和发展智能相结合的原则5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原则6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统一的原则

结合自己教学实际,谈谈在高等教育过程中如何贯彻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原则?

如何贯彻教学和科研相结合原则:1.教学和科研相结合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使他们掌科学研究方法并具有科学的态度和精神。这是高校教学过程特有的原则。它反映和处理的矛盾是高等学校一般教学过程的特殊性。2.教学程和科学研究本质上都是一种认识活动。有其内在的联系,这种联系表现在:一方面,高校教学内容是根据前人科研成果加工而制定的,因而教学是以前人科研成果总结出来的各学科理论体系为主要内容的;另一方面,教学又是科研的前提和继续,只有通过教学才能使人掌握前人的科研成果,在这个基础上才有可能开展新的探索。因而,在高校教学程中,教学与科研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互结合的。

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原则,是指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求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是时,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使他们掌握科学研究方法并具科学的态度和精神。为达到这一要求,一般可从几方面着手:

1. 高校要端正科研价值观,在进科学研究时,力求选择那些有利于人才培养的科学方向和课题,不仅要与学校的专业和学科方向相一致,而且要能够推进高等学校专业和学科建设。

2. 要使科研成果向教学转化,

时把科研成果充实到教学内容中去,

使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前沿性和探索性。

3.科学研究列入教学计划,积极创造条件,让高等学校学生参加科研究,使他们成为高校科研的重要力量。

16何谓高等教育质量?内涵、定义和外延都要答。

答:高等教育质量的内涵:1、高等教育质量是一种实践活动的质量;2高等教育质量应体现高等教育实践活动的本质;3、高等教育质量应反映高等教育实践活动的规律性。 高等教育质量就是指高等教育作为一种实践活动,在实现自身功能的过程中对高等教育基本规律的体现程度。

高等教育质量的外延:1、培养高级专门人才活动的质量;2、构建高等教育体系的质量;3、创办高等教育机构活动的质量;4、宏观管理:高等教育系统的质量。

高等教育质量的特征:1主观性和客观性相统一2相对性和绝对性相统一3抽象性和具体性相统一4时间性和空间性相统一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0e142503cc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6f.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