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论语》三个英译本的对比研究

2023-06-25 00:07:27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谈《论语》三个英译本的对比研究》,欢迎阅读!
论语,译本,对比,三个,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谈《论语》三个英译本的对比研究

作者:何欣

来源:《现代交际》2012年第09

[摘要]在中国,有很多的思想家、作家,而孔子是受到评论最多的,也是受到西方思想家和作家所研究最多的。在孔子的著作里,《论语》是最能体现和集中孔子思想的。这样,《论语》就成为了国内外翻译与诠释最多的典籍之一。对于《论语》的各种英语译本就达到了二十种以上。我们所能够看到的资料基本上是海外译本和国内译本的比较。本文是对三个译本在翻译上的具体的差异的比较,并探讨对于译本所产生的误译和误读。 [关键词]《论语》 理雅各 韦利 安乐哲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9-0053-01

就本文选取的《论语》的三个译本,分别是英籍传教士理雅格的译本,汉学家亚瑟·韦利的译本,哲学家安乐哲和罗思文的译本。译者尽量避免用西方哲学的超越的概念,二元论和中国基督教化与西方的翻译方法及其目的论来代替中国哲学。时代的跨越,让我们认识到了《论语》的英语译本所发展的轨迹,这三个译本是海外影响很大的经典之作。 一、译本异化策略对比分析

三个译本的共同点都是采用了异化的翻译策略,共同点中也存在着不同。传教士的身份,让理雅格在翻译《论语》时主要的目的很直接,把中国的哲学思想传给西方读者,并且在《论语》的翻译过程中保留了孔子的中心思想。在翻译的过程当中,尽量保持作者的原文,保持语言的流畅性。韦利译本的出现要在理雅格几十年后,在这段时间,西方读者对于中国文化的理解更加的深入,加上英语本身的发展,韦利通过用现代英语将《论语》再次展现在西方人的面前,他的译本既能够表达中心思想,又不失掉语言的流畅。安乐哲对于《论语》的英译,主要是对其中哲学部分的诠释,他主要提出了《论语》当中哲学思想的异化。

由于中西方的文化差异及语言文化之间转化的多样化,包括译者对原文、原语语法以及对作品当中的文学性的理解,所以译本中不能避免出现误读误译。理雅格、韦利、安乐哲他们处于不同的时代、不同的背景,对《论语》都有着自己不同的阐释,这当中不可避免地出现对原著的误读。

(一)文化预设的引发

文化预设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十分明显的。文化预设的出现是语言因素和非语言因素产生的。如不同的背景受到不同的文化熏染,这都是译者很感兴趣的。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二)文化预设的复杂性

因为受到的文化熏染不同,文化的多样,使其容易在交际中缺乏互相理解,产生文化交流的障碍。文化预设的复杂性的分析,有利于在译者翻译的过程中针对不同方面的文化预设,有更充分的文化交流和对原文的误译。 二、译本误译的原因探析

在中国,传统的理念和思想教会我们实践经验和整体思考的重要性,并且借助直觉与知觉在认识对方的过程当中从模糊到直接。让我们能够清晰地认识到对方内在的本质和规律,从而能够直接快速地把握整体的感觉。《论语》则是靠直观的自然知识证明道德规范

语言是文化,翻译是文化意义的传递。文化预设作为潜在的观念选择,影响着译者对于翻译文本的解读。文化预设的不可避免、复杂性和历史性,导致了翻译过程中的文化译读。 在翻译《论语》的过程中,相对复杂的是语言的转换,这种复杂性是导致几乎任何一个译本都会出现误读和误译。处于不同时代、不同背景,译者不能避免地会出现这些错误。 (一)理雅格译本

1861年,香港出版了理雅格对《论语》的译本,传教士的动机和偏见导致了理雅格出现误读,误译,但他还是试图努力地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达到客观和公正。理雅格对《论语》的翻译大多采用直译的方法,几乎是每个字每句话的英译,努力把握《论语》的中心思想,对于思维形式和句法的结构他都尽量和原文一致。 (二)韦利译本

韦利译本,1938年在伦敦开始发行初版,1956年发行的新版。他的译文当中并没有附带中文原有的文章,而是注明了解释和序言。韦利是一个翻译家,也是汉学家和文学家,他希望通过翻译《论语》能够超越理雅格对于汉宋注疏的依赖,并且他希望传达《论语》表达的中心思想。韦利翻译的文章充满了文学的色彩和现代的气息,有着英语的语言流畅和语言的优美,能够做到把古代的汉语转换到现代的英语 (三)安哲乐

本着对《论语》哲学的诠释精神,安乐哲和罗思文也翻译了《论语》,并且做到了精准、精确,他们翻译的《论语》对于《论语》本身的文本哲学有着巨大的影响,并且能够反映出对于早期中国思想有了很深的解读,包括语言的、动态和关联上的解读。这表现了中西方之间的差异、不同。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三、结语

综上所诉,文化预设使翻译当中的差异凸显出来,并以文化预设的沟通互换结束。但是,在翻译中,最敏感的话题就是以什么样的文化为主体,翻译当中的目的和译者本身主体所存在的差异是受到不同时代和不同背景的影响,并且具有异化策略的特点。理雅格译本出现的误解,是因为他受到中西方的互相的交流不深入;韦利对于汉语的特殊句式和语法结构的曲解;安乐哲译本相对的错误减少,基本的根源是中西方的语言文化的巨大差异。 【参考文献】

[1]理雅格.汉英四书[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6.

[2]WaleyArthur.The Analects[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

[3]安乐哲,罗斯文.《论语》的哲学诠释[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0dcf8bf8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0c7081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