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李商隐《蝉》诗词鉴赏》,欢迎阅读!
李商隐《蝉》诗词鉴赏
本文是关于 李商隐的文学文章 ,仅供参考, 如果觉得很不错, 欢迎点 评和分享。
蝉 李商隐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韵译:
你栖身高枝之上才难以饱腹,你虽含恨哀鸣徒然白费神劲。 五更以后疏落之声几近断绝,大树依然苍翠却无丝毫同情。 我官职卑下象桃梗漂流不定,家园早已荒芜杂草埋没脚胫。 烦劳你的鸣叫我得借以自警,我也举家操守象你高洁不佞。 赏析:
古人有云: “昔诗人篇什,为情而造文。 ”这首咏蝉诗,就是抓住 蝉的特点,结合作者的情思, “为情而造文 ”的。诗中的蝉,也就是作 者自己的影子。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首句闻蝉鸣而起兴。 “高”指蝉栖高 树,暗喻自己的清高 ;蝉在高树吸风饮露, 所以“难饱 ”,这又与作者身 世感受暗合。由 “难饱”而引出 “声”来,所以哀中又有 “恨”。但这样的 鸣声是白费,是徒劳,因为不能使它摆脱难饱的困境。这是说,作者 由于为人清高,所以生
活清贫,虽然向有力者陈情,希望得到他们的 帮助,最终却是徒劳的。这样结合作者自己的感受来咏物,会不会把 物的本来面貌歪曲了呢比方蝉,本来没有什么 “难饱 ”和“恨”,作者这 样说,不是不真实了吗咏物诗的真实,是作者感情的真实。作者确实 有这种感受,借蝉来写,只要 “高”和“声”是和蝉符合的,作者可以写 出他对“高”和“声”的独特感受来,可以写 “居高声自远 ”虞(世南《咏 蝉》),也可以写“本以高难饱 ”,这两者对两位不同的作者都是真实的。
接着,从 “恨费声”里引出“五更疏欲断 ”,用“一树碧无情 ”来作衬 托,把不得志的感情推进一步,达到了抒情的顶点。蝉的鸣声到五更 天亮时,已经稀疏得快要断绝了,可是一树的叶子还是那样碧绿,并 不为它的 “疏欲断 ”而悲伤憔悴,显得那样冷酷无情。这里接触到咏物 诗的另一特色,即无理得妙。蝉声的疏欲断,与树叶的绿和碧两者本 无关涉,可是作者却怪树的无动于衷。这看似毫无道理,但无理处正 见出作者的真实感情。 “疏欲断 “既是写蝉,也是寄托自己的身世遭遇。 就蝉说,责怪树的无情是无理 ;就寄托身世遭遇说,责怪有力者本可 以依托荫庇而却无情,是有理的。咏物诗既以抒情为主,所以这种无 理在抒情上就成了有理了。
接下去来一个转折,抛开咏蝉,转到自己身上。这一转就打破了 咏蝉的限制,扩大了诗的内容。要是局限在咏蝉上面,有的话就不好 说了。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作者在各地当幕僚,是个小官, 所以称薄宦。经常在各地流转,好象大水中的木偶到处漂流。这种不 安定的生活,使他怀念家乡。 “田园将芜胡不归 ”,更何况家乡田园里 的杂草和野地里的杂草已经连成一片了, 作者思归就更加迫切。 这两 句好象和上文的咏蝉无关, 暗中还是有联
系的。 “薄宦”同“高难饱 ”恨“ 费声 ”联系,小官微禄,所以难饱费声。经过这一转折,上文咏蝉的 抒情意味就更明白了。
末联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又回到咏蝉上来,用拟人法写 蝉。“君”与“我”对举,把咏物和抒情密切结合,而又呼应开头,首尾 圆合。蝉的难饱正与我也举家清贫相应 ;蝉的鸣叫声,又提醒我这个 与蝉境遇相似的小官,想到 “故园芜已平 ”,不免勾起赋归之念。钱锺 书先生评论这首诗说: “蝉饥而哀鸣,树则漠然无动,油然自绿也 (油 然自绿是对 “碧”字的很好说明 )。树无情而人 ( ‘我'有)情,遂起同感。 蝉栖树上,却恝置 (犹淡忘 )之;蝉鸣非为 ‘我'发,‘我'却谓其‘相警',是 蝉于我亦 ‘无情',而我与之为有情也。错综细腻。 ”钱先生指出不仅树 无情而蝉亦无情, 进一步说明咏蝉与抒情的错综关系, 对我们更有启 发。
咏物诗,贵在 “体物为妙,功在密附 ”。这首咏蝉诗, “传神空际, 超超玄著 ”,被朱彝尊誉为 “咏物最上乘 ”。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0dba84d2b81aa8114431b90d6c85ec3a86c28b1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