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代新诗

2022-07-20 10:01:15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20年代新诗》,欢迎阅读!
新诗,年代
第四章 新诗 (一) 8学时)

教学要点:

1“五四”新诗运动 2、前期新月派 3、早期象征派诗歌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早期白话诗(2学时)



一、 新诗的诞生——“五四”新诗运动

1 梁启超设计了“诗界革命”。要有“新意境”“新语句”“古风格。所谓“新语句”,即是不仅要吸收新名词,而且要引入新句式,在语法结构以至内在思维方式上进行根本的变革,还要打破传统诗词格律,这些与保留古风格的要求显然是背离的。而在梁启超看来,打破传统的诗的格律与文言语法结构,就不存在“诗人之诗”,后改为“以旧风格含新意境”“诗界革命”始终限制在传统诗歌的范围内。

2 黄遵宪提出了“我手写我口”,包含有一种个性主义主张。诗应是写我想写的,我想说的,我内心的感受。他就做过转向古风、乐府,“用古文家伸缩离合之法以入诗”等多种实验,而向“散文化”方向的努力,则又显示了背离占主流地位的“唐诗”传统,向“宋诗”靠拢的倾向。这也构成了“诗界革命”的一个极限:晚清诗界最终止步于宋诗派的模仿风气中。

3 胡适提出了“做诗如作文。一是打破诗的格律,换以“自然的音节”;二是以白话写诗,不仅以白话词语代替文言,而且以白话的语法结构代替文言语法,并吸收国外的新语法,也即实行语言形式与思维方式两个方面的散文化

胡适在提倡“诗体的解放”的同时,还提出了“诗的经验主义”,其核心就是他所说的“言之有物”,也即“有我”与“有人”“有我就是要表现著作人的性情见解,有人就是要与一般的人发生交涉”(胡适:《五十年之中国文学)前者突出了写作者(知识分子)主体的性情与见解,后者强调了与“一般的人”即平民百姓的沟通与交流,这正是“五四”时期的文化启蒙主义在诗歌观念上的反映。这种诗歌观重视的是“精神、观念”的表达,所谓“有什么题目做什么诗;诗该怎么做就怎么做”的要求,诗的口语化、明白易懂的要求,自是“题”


中应有之意。这就是说,“五四”新诗运动的“散文化”与“平民化”的目标,两者之间,是存在着深刻的内在联系的。 二、“尝试”中的新诗——早期白话诗

1 中国第一批白话诗人有胡适、刘半农、周作人、沈尹默、俞平伯、康白情等。李大钊、陈独秀、鲁迅等也写过新诗。

2 胡适无疑是第一白话诗人。他的《尝试集》充满矛盾,显示出传统诗词中脱胎、蜕变、摸索与试验的艰难过程。

3 早期白话新诗的“最初形态” 1、主要用白描和托物寄兴手法;

2、倾向于散文化和平实的风格,以求跳出旧诗词的束缚,实现诗体解放。 4《尝试集》和其他早期白话诗很幼稚,但与传统诗歌相较,艺术形式有其自身的特点:

1、虚化意象和寓言意象的大量出现; 2、强烈的主观意志。

5早期白话诗的贡献、价值与局限:历史文件”性质—一方面明白而平凡;另一方面,缺乏飞腾的艺术想象力,其历史价值与局限性均在此。 三、“开一代诗风”的新诗创作

五四后,郭沫若以他的《女神》在给新诗带来浪漫主义雄风的同时,奠定了新诗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他的新诗感情浓烈,想象丰富,具有飞动之致,克服了初期白话诗歌泥实、琐屑、忽视诗歌内在特征的缺点。与此同时或稍后,其他新诗作者也不断出现在文坛上,形成了浪漫新诗、小诗、情诗等风格多样的新诗创作热潮,一时为青年热衷模仿。

1、这一批诗人选择了早期白话诗缺少“诗味”,作为批评的目标,着手进行新诗内部的结构性调整:

1、成仿吾的《诗的防御战》:诗的“抒情本质”

2、郭沫若的《论诗三札》:诗=(直觉+情调+想象)+(适当的文字

2“湖畔诗人”的爱情诗:历史青春期的特色” “湖畔诗社”的成员仅四人:冯雪峰、潘谟华、应修人、汪静之。他们曾被朱自清赞誉为是在“缺少情诗“的中国,能够真正专心致志做情诗”的人。

1922 汪静之、冯雪峰、潘漠华、应修人 《湖畔》 1922 汪静之 《蕙的风》


1923 汪静之、冯雪峰、潘漠华、应修人 《春的歌集》 天真开朗的抒情主人公形象,时代精神与诗人个性的统一。

3“小诗体”:小诗创作兴盛于19221923年。当时较有名气的是小诗集是宗白华的《流云》,梁宗岱的《晚祷》。冰心的《繁星》和《春水》。即兴式短诗。日本短歌和俳句、泰戈尔《飞鸟集》影响下产生,表现出对诗歌形式的探索和捕捉内心微妙感受的努力。从外部客观世界的描绘转向内心感受、感觉的表现,自由诗体的句法与章法的趋于简约化。

4、冯至对诗情哲理化与半格律体的追求。 冯至《昨日之歌》

1艺术的节制:明净的形象。激情外化为客观物象或蕴涵于简单叙述。 《蛇》《雨夜》

半格律体。整饬、有节度的美

2)哲理化诗情 沉思的调子,幽婉的风格 3)叙事诗 《帏幔》《蚕马》《吹箫人的故事》

第二节 新诗的“规范化”3学时)



一、 前期新月派的诗歌主张

刊物阵地:《晨报副刊》“诗镌”

主要诗人:闻一多、徐志摩、朱湘、饶孟侃、杨世恩、孙大雨、刘梦苇

1新诗的自觉:“在新诗与旧诗之间建立一架不可少的桥梁”提出要写“中国的新诗” 把创作的重心从“非诗化”转向“诗”自身,“使新诗成为诗”

2“理智节制情感”:所谓“理性”是指艺术上克制,并非一般所说的诗的哲理化,其目标是要纠正“五四”新诗中滥用的直抒胸臆和极端的感伤主义,转为将主观情愫客观对象化,追求诗的蕴藉含蓄和非个人化倾向。如《口供》

3、新诗格律化:和谐、均齐的审美特征。“三美”音乐美—有音尺,有平仄,有韵脚; 建筑美—有节的匀称,有句的均齐; 绘画美—要与中国诗画的传统相通。区分新旧格律。 二、 闻一多与徐志摩的诗 1、闻一多的诗歌创作

闻一多诗歌创作分为三个时期,19201922年秋为清华时期,19231925年为留学时期,19261928为成熟时期,前二个时期的新诗创作大多收在23年出版的《红烛》集中,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0dae446b52d380eb63946d38.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