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春归何处)教案

2022-04-21 22:10:28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清平乐》(春归何处)教案》,欢迎阅读!
清平乐,教案,何处
单元 课题

选修(一)唐诗宋词——“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二)

清平乐》教案

1.了解黄庭坚

教学

2.掌握意境分析题与手法鉴赏题的技巧

目标

3.深入理解作者的情感寄托

教学环节 导入 链接

教学内容

春天一派朝气,生机勃勃的景象。古代诗人最喜春天,但春天却又是稍纵即逝的美景,大多诗人借写春表达一种惜春、惜时的情感。今天我们共同走进黄庭坚的《清平乐》看看他是如何惜春的。

1.作者介绍: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又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所选是一首悼春词。词人少年得意,中进士,任校书郎,修撰神宗皇帝的“实录”,又以诗文受知于苏轼,并为江西诗派开山大师。 2.写作背景后因新党重新执政,作者政见偏于保守,晚年屡遭贬谪,死于西南荒僻的贬所。这首词写于被贬之时,词人借伤春悼春来抒写暮年无为的感慨。 (一)一读诗歌,整体感知



诵读 1.阅读注解,掌握词意。

【思考1】这首词的题材是什么?——惜春 【思考2】全文的线索是什么?

寻春:自行寻春——请人唤春——询问黄鹂。 【思考3】词人为什么要寻找春的踪迹?结果如何?

词人因春天的消逝而感到寂寞,感到无处觅得安慰。关键词在于“寂寞” (二)二读诗歌,评品赏析

【鉴赏1】这首词写春天,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在哪里?有什么作用?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表现在“归”“行路”“唤取”“同住”“踪迹”等词语上。

词人因春天的消逝而感到寂寞,感到无处觅得安慰,像失去了亲人似的。这样通过词人的主观感受,反映出春天的可爱和春去的可惜,给读者以强烈的感染。

【鉴赏2】词人思想感情的变化经过了哪几个阶段?结合全词分析所使用的层深手法。

春归无行路(寂寞伤春)→若有人知(假设希望)→春无踪迹(更加失望)→问取黄鹂(最后希望)→无人能解(彻底绝望)。觅春思春伤春之情层层深化。 【鉴赏3】感情的变化反映了词人怎样的人生态度?

此词为惜春之作,全词以清新细腻的语言,表现了词人对美好春光的珍惜与热爱,对美好事物的执着与追求。 【鉴赏4】你认为本词构思中最有境界(趣味)的词句是哪些?请简单赏析。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欲唤春归来同住的奇想,有童稚的天真,唯其“稚”,故艺术地强化了诗意的穿透力。

向黄鹂询问,而黄鹂无语,且因风而逝。又一童话的联想,传达出一个永无答案之谜。暗示伤春的永无慰藉,表现出伤春是人类终极烦恼这么一个主题。

有情与无情的对立和童趣的想象与联想,是此作美学魅力的源泉;精心地捕捉形象并人情味地加以表现,是此作成功的奥秘

(三)三读诗歌,总结归纳

总结】黄庭坚词的特色:A平淡朴实 ,委婉含蓄。 B构思新奇巧妙。 C多转折而层层深入。


设计

清平乐

理清思路

由现实到幻觉

思春(归何处)惜春(无行路)唤春(归来住)



问春(知踪迹)解春(蔷薇开)惜春(不复归)



由幻觉到现实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0da34e40a8114431b80dd80f.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