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浅探

2023-04-07 05:42:10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浅探》,欢迎阅读!
内部控制,财务管理,事业单位,行政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浅探

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行政事业单位的规模和数量不断扩大,行政事业单财务管理的范围和内容也越来越丰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核心是内部控制,对于内部控制的规范和完善,能够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效率和质量。本文将从内部控制的概念、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审核评价以及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等几个方面浅探行政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 一、内部控制的概念

内部控制是管理人员为了保障组织价值和利益达到预期目标而建立和维护的组织、政策、流程和过程,是对组织经营活动的一种自我控制和管理。内部控制是企业内部的一个体系,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和监督等五大要素。其中,控制环境是整个内部控制的基础,包括组织结构、员工素质、管理风格等;风险评估是评估组织内部和外部的风险因素,在执行组织活动时对风险的评估和处理;控制活动是为了达到组织目标而设置的控制规程和程序,包括控制措施、控制程序和控制方法等;信息是支持内部控制的关键因素,是内部控制各要素之间发挥协调作用的纽带和衔接点;监督是对内部控制制度和活动的监督和审计,对内部控制工作的持续性和有效性进行监督和评价。 二、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是一项长期性的、系统性的过程,最终目标是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应具有科学性、系统性、综合性和实效性等特点。 (二)系统性

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第二要素是系统性。系统性是指内部控制制度是一个有机整体,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以实现组织目标的一致性和高效性。 (三)综合性

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第三要素是综合性。综合性是指内部控制制度应充分考虑组织内部环境、外部环境、法规制度和人员素质等多方面因素,充分考虑行政事业单位的特点和实际情况。 三、审核评价

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完成后,需要进行审核评价,鉴别和纠正控制环境和控制活动的缺陷,检查内部控制体系是否有效执行。审核评价是内部控制制度实施的保证,是提高内部控制质量的有效途径。


审核评价可以分为内部审核和外部审核。内部审核是由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专业机构或专业人员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自我监督,意在发现和纠正内部控制中的缺陷和问题,确保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外部审核是由独立的第三方机构或专业人员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审计,判断内部控制制度是否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内部审核和外部审核相辅相成,互为补充。 四、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行政事业单位的不断扩大,内部控制也面临一些问题。 (一)控制环境差

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的特殊性质,有些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体制比较官僚化,管理方式过于形式化,控制环境不够理想。 (二)风险意识淡薄

有些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人员缺乏对风险的认识和认识,对财务风险处理不及时、不有效,对于风险的预测和处理方式也不够科学和合理。 (三)制度设计不完善

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相对滞后,制度设计缺乏科学性、系统性和实效性,部分制度落后,未能及时跟进相关法规,造成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混乱。 (四)监督不力

行政事业单位监督管理部门的监督不力,缺少有效的法律法规,监督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监督效果不理想,未能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监督,监管执法手段落后、效力不足。 五、结语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0d522ab04a649b6648d7c1c708a1284ac9500569.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