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FOG》,欢迎阅读!
桑德堡的小诗《雾》是在意象派影响下创作的。诗人用猫的形象来表现雾,因为两者具有共性。诗人用具体的可感的猫来表现抽象的、飘渺的、虚空的、不可感知的雾。这样一来,虚感变成了实感,抽象变成了具体。雾既象征现代生活的瞬息万变,现代都市的神秘莫测,也象征西方社会的荒凉景象。我们也可认为,这首诗展现了人与自然、人与动物的矛盾。小诗《雾》充分体现了意象派的创作原则。诗人对所要表现的事物“雾”不加解释地、不加评论地予以直接陈述。诗的语言言简意赅,废除了无益于表现的词和修饰性词汇。同时,这首诗极富音乐性。 关键词:桑德堡;雾;意象派
卡尔·桑德堡(Carl Sandburg,1878—1967)是20世纪美国重要诗人之一。他的诗歌层次不一,变化无穷。他既写过短小精悍的意象诗,也创作过惠特曼式的长诗和狄金森式的短篇。他善于运用粗俗的、口语化的语言和俚语,诗歌语言朴素,清新而幽默,多用长句和平行结构,诗句长短不一,长篇气势宏伟,短章小巧玲珑,时而粗犷豪迈,时而空灵秀丽。他的诗歌没有固定的节奏和音步,有时几乎不用韵。在意象派的影响下,桑德堡创作了一些意象诗,如《雾》(Fog)、《失落》(Lost———)、《港口》(TheHarbor)等。《雾》一诗很短,仅有两个诗节,共21个英文词汇。为便于欣赏,现将全诗抄录如下:雾来了———踮着小猫的脚。它弓身坐下静静地打量港口和城市随后又走开。[1](P210)诗人用猫的形象来表现雾,因为两者有许多共同点:其一,来无影,去无踪。其二,匍匐行进。其三,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其四,神秘性。把握了雾和猫的共同点,我们就不难理解诗人为何以猫为切入点来展现雾的形象。雾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的自然现象,但是,在我们的脑海中,雾的形象十分模糊、抽象、虚幻,我们不知道它的形态、色彩等。猫是一种常见动物,清晰、具体、真实,有极强的视觉效果,具体的形态(四条腿、老、幼、大、小等)、色彩(白色、黑色、杂色等等)。第一诗节用猫的脚来形容雾的悄然而至,雾似一只葡匐行进的猫。第二诗节写雾的形象和雾的突然散去。因为雾的形象难以书写,诗人用猫坐的状态拟状雾的形象。这样一来,抽象的、飘渺的、虚空的、不可感知的雾便栩栩如生地呈现出来,虚感变成了实感,抽象变成了具体。诗人给读者呈现的是一幅黯淡的、模糊的、朦胧的画面:厚雾笼罩下的城市和港口。因为大雾弥漫,我们看不清楚城市中的建筑、行人、车辆,我们也看不清港口,不知道港口有多少个吨位,有多少船只停泊在那里,又有多少船只将要起航。因为雾浓,我们无法辨清是白天还是黑夜。诗的结尾也十分模糊,诗人只是告诉我们雾散去了。雾停留了多长时间? 怎么散的?雾散去时的情景如何?读者不得而知。这首诗常被誉为意象诗,因为它充分体现了意象派诗人在《诗刊》上发表的著名意象派三原则。即:直接处理无论主观的或客观的“事物”;绝对不用任何无益于表现的词;至于节奏,用音乐性短语的反复演奏,而不是用节拍器反复演奏来进行创作。[2](P10)可以看出,意象诗提倡具体意象的呈现,主张不假叙述和雕饰,追求言简意赅。对于意象派诗人来说,诗歌创作既不是借景抒情,托物寓意,也不是油然而生的激情的宣泄。诗既然不再是浪漫主义的感情滥觞,那么,诗人作为“人类立法者”的地位和在诗中的地位都必须淡化。既然诗讲究意象,崇尚简洁凝练,力主废除解释和修饰,回避情感的宣泄,那么,诗既已生成便不再属于诗人,而应属于读者。当诗人完成了诗歌创作,便“离”我们而去。这样以来,诗人留给我们的仅仅是一个“格局”,而这个格局中诸多的“联系”则需要读者去“实现”。读者对“格局”的“制造”确定着诗的意义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0cde85dc4afe04a1b071dec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