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鼎立资料

2022-04-17 04:40:13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三国鼎立资料》,欢迎阅读!
三国鼎立,资料
18 三国鼎立



历史 概况

割据北方的曹操和袁绍两派军阀之间,为了控制北方地

区而进行的战争 时间:公元200 双方实力:袁绍率十万大军

曹操只有三四万人 结果:曹操以少胜多 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曹操为消灭江东的孙权和依附荆州势力的刘备,进而统

一全国

概况时间:公元208

交战双方:曹操率二十多万大军南下,孙、刘联军五万

多人

结果:孙刘联军用火攻的办法,以少胜多,大败曹军

历史这场战役曹、刘、孙三方的力量从此发生了新的变化, 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

概况 公元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魏,建都洛阳,东汉结束;公元221年,刘备成都称帝,国号汉,号称蜀;公元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后定都建业,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 影响 三国鼎立局面是东汉末年以来军阀混战的结果,也是从分裂割据走向逐步统一的过渡阶段。并存的三个政权, 为战胜对方,都采取了一系列恢复和发展生产的措施,

这为日后的统一准备了物质条件



1、官渡之战:河南的曹操和河北的袁绍大战,袁绍大败。 2、赤壁之战:曹操与刘备和孙权的联军作战,曹操大败。 3、三国: 建立者 时间 都城 经济

曹丕 220 洛阳



刘备 221 成都 丝织业 孙权 222 建业 造船业

四、三国经济的发展

魏国: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北方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 蜀国:丝织业兴旺,蜀锦行销三国;

吴国:造船业发达,吴国船队曾到达夷洲(现在的台湾),加强了内地和台湾地区的联系。

●★●P106-107活动与探究

●★●1.找一找:图上所标魏国“曹操称帝,221年,长安”,错了,应改为



历史 历史


“曹丕称帝,220年,洛阳”;蜀国“诸葛亮称王,220年”,也错了,应改为“刘备称帝,221年”;吴国“孙权称帝”,应改为“孙权称王,都城“赤壁”也不对。

●★●2.比一比:魏国实力最强,蜀国实力最弱。

●★●3.看图分析。 1)从画像上看,诸葛亮的年龄大。(2)文艺作品从表现主题、塑造人物性格的需要出发,可在不违背历史真实的前提下进行虚构。因此,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与历史的实际情况往往会不一样。 ●★●材料解析(8分)

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

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也,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有百万之众,挟天子

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

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请回答:

1)这是什么朝代谁对当时形势的分析?(2分) 2“跨州连郡者”指的是什么?(2分) 3“然操遂能克绍”是指哪一年的什么战役?(2分)

4)作者在文中提出了什么样的谋略?产生了什么历史作用?(2分) 答案(1)东汉,诸葛亮。 2)割据一方的军阀集团。 3200年,官渡大

战。 4)联孙抗曹。赤壁之战取胜,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基础。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三国志》记载,毛玠劝说曹操“宜奉(利用)天子以令不臣(号令不听话的诸侯)”,并“修(发展)耕植蓄(积蓄)军资”。这样,统一天下的大业就可以成功。

材料二 曹操采纳谋士许攸的计策,„„大败袁军。战后,又消灭袁绍的残余力量和一些军阀,基本上统一了北方。207年,曹操北征乌桓,胜利班师途中,写下了“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诗句。

材料三 观察所给的“三国鼎立形势图”

1材料一中,

曹操是如何采纳并实践毛玠建议的?他接受毛玠的建议对统一北方有何作用?

2)材料二中,“大败袁军”的战役名称是什么?这次战役发生在哪一年?

3)仔细观察材料三

所给的“三国鼎立形势

图”,指出图中有哪些知识性错误? 3综合三则材料,指出曹操的“壮心”是什么?这一壮心有无实现,为什么? 答案要点:

1)曹操把汉献帝迁到许,以天子名义发号施令;实行屯田。 作用:使曹操政治上取得主动权,基本解决了军粮问题,为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2)官渡之战;200年。

3)“曹操称帝”应为“曹丕称帝”;“长安”应为“洛阳”;“221年”应为“220年”;“诸葛亮称王”应为“刘备称帝”;220年”应为“221年”;“孙权称帝”应为“孙权称王”(或“222年”应为“229年”);“赤壁”应为“建业”。

4)他的“壮心”是统一全国。 没能实现,因为曹操在赤壁之战中惨败,退回北方,不敢再轻易南下。他死后,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据,中军帐里变金木土革爻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材料二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材料三 “今曹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1)材料一、二所赞颂的人是谁?最能高度概括其功劳的是哪一句? 2)材料一中“取西蜀”、“东和北拒”、“水面偏能用火攻”分别指什么?

3)材料三是他给谁提的什么建议?此建议是否正确?请用史实说明。 答案要点:

(1)诸葛亮。 “功盖三分国”。

2)“取西蜀”是指赤壁之战后,协助刘备进占四川;“东和北拒”是指确定联孙抗曹的战略;“水面偏能用火攻”是指赤壁之战,火烧曹军。

3)刘备。 建议刘备与孙权联合抵抗曹操。 正确,因为赤壁之战中孙刘联军大败曹军,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有人认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封建的大一统局面被打破,社会处于分裂状态,政权更迭频繁,是历史的停滞、倒退”,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你的理由(10分)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分裂的确是这一时期的一大特点,但在分裂的同时,局部地区的统一仍然存在,人们的生活相对安定(2分),各民族人民接触频繁,民族融合的进程加快(2分),江南地区的经济也得到开发(2分),这一时期的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有了长足的发展(2分)。所以说这一时期是历史的停滞、倒退是不正确的,这一时期是我国的封建社会由统一走向分裂,在分裂中孕育着统一的时期,我国封建社会继续发展的时期(2分)(明确观点得2分,理由每条2分,参考答案之外,如果言之有理,言必有据亦可得分,但本题总分不能超过10分)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0cdcac37c1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e9.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