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德者——“立人”之本》,欢迎阅读!
德者——“立人”之本
北大荒有首民谣:“月亮,象一只笼着青纱的灯笼,照着我们播种,一把种子,一片希望……”。陈雪良先生便颇似一位辛勤的“耕夫”,在教育“这片神圣的土地上”,他有一种普罗米修士窃盗天火般的精神。他孜孜不倦地耕耘了30余年,“手不停笔地挥写了30余年”,将中华五千年文明的种子播下,集腋成裘,今天终于结下了丰硕的成果——《陈雪良教育随笔》。
《随笔选》洋洋洒洒近40万言,共分四辑。其中既有作者于教务、编务之余的“沉思与低语”,内容涉及教育的方方面面,有看似信手拈来中不乏真知灼见,也有作者手不释卷、青灯苦读下的“书情与书缘”,其对读书与治学的感悟,颇多他人所未见、未道者。更有他的专业与擅长——“回眸与眺望”,篇篇是“治史”,却章章更是“修身”!然而,在这四辑中最令我心折,以为“有新意,文风也好”(《解放日报》编者按语),尤能发人深省者,倒是他的“专论”——“文理与哲理”,是他的“道德”文章。
说到“德育”,自然是个常说常新的话题,却亦是块颇令人头痛、生畏的禁地。一提到“德育”,人们不是把它想象成“牧师的布道”,便是将它揶揄为“汰脑子”,“捣浆糊”。而事实上我们曾闹过将“马尾巴功能”贴上“政治标签”的笑话。以致于时至今日,某些人仍顽固地以为“德育”便是做“空头文章”,是“讲大道理”。
然则,有道是:“古今来许多世家,无非积德;天地间第一人品,还是读书。”“只要我们对“道德”二字不持偏见的话,则不能不承认“德者,用立人之本也”!诚如鲁迅先生所说:“角逐列国是务,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而当我们耳闻目睹有高中生居然在作文中大言不惭地宣称:“要将自己的生命价值放在社会这个大赌台赌一把”时,我们则不能不为之痛心疾首,而深感“德育”之紧迫与重要了!
陈雪良先生同是一位学养丰富的德育工作者,凭着他多年的“传道、授业、解惑”的资历,故而他能透悟教育的现状,悉知传统德育之症结所在。于是他的“道德”文章便大大突破了传统教育的政治框架,八股条条,而是从“立人”的高度着眼,从培养孩子、学子做人、养性、修身、处事,乃至学习、行孝等方方面面做文章,充分发掘德育的内在魅力与功能。其深入浅出,说理生动,诚如吴锋先生评价的:“出自他笔下的那些课文(文章),突破了传统教材的程式、规格和八股、寓观点、知识、智慧、情感于一体,娓娓而谈,读来有声。说他开思想政治课教材一代新风,决不是溢美之词。”
陈雪良先生又因其专业是历史,故而他的德育专论不但字字句句都是行家语,绝无隔靴搔痒之感,且有一种深邃的历史目光,“几乎所有的篇章中都有‘历史味’。他擅长于从历史的角度来审视现实的缺失,又能从现实前进的脚步中来反观历史的滞重,两相映带,以史为鉴,于是他的专论不但有哲理,更有“史论”的意味。有些篇章完全可以当一则则脍炙人口的历史小故事来读,如《漫说“孝道”》,《读史随感》等。而“寓教于史”,无疑可视为探索德育的新路。从这个意
义上讲,陈雪良先生便不止是辛勤耕耘的园丁,而且是一位中华美德的使者了(他曾主编《中华传统美德读本》)。
德者,“立人”之本。“根深才能叶茂”,“本正”,才能德高。陈雪良先生的“随笔”正为我们作了示范与开拓,我们期待着在“德育”这块沃土上有更多的新作问世。以使我们的下一代,于“立人”方面亦走在世界列国之前,则家庭有幸,民族有望矣!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0c818c7e00d276a20029bd64783e0912a3167ce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