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感来自读书

2022-09-13 07:18:19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语感来自读书》,欢迎阅读!
语感,来自,读书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语感来自读书

作者:田国敏

来源:《语文教学研究(综合天地)2015年第01

《红楼梦》第48回写香菱要学做诗,拜林黛玉为师,黛玉并不给她讲如何去做诗,而是说:你若真心要学,我这里有《王摩诘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一百首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读一百二十首老杜的七言律,次之再把李青莲的七言绝句读一百二十首。肚子里先有了这三个人做了底子,然后再把陶渊明、应、刘、谢、阮、庚、鲍等人的一看……不用一年工夫,不愁不是诗翁了。香菱按照黛玉的指导,读得很认真。对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等诗句,无不细心揣摩、反复体味、熟读成诵。有了这番底子后,香菱便学着做诗。果然,半年时间不到,香菱的诗就做得不但好,而且新巧有意趣,受到了众姐妹的夸奖。香菱为什么就学会写诗了呢?原因在于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即在反复读、悟的基础上,形成了一种对诗的语言的特别的感受力。这种对语言文字的准确而敏锐的感受能力就是语感,由此,我们明白了,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是很重要的。

叶圣陶说: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于语言的敏锐感觉。吕叔湘也说 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而当前语文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对学生语感素质的培养,一是阅读教学中,大多数语文教师缺乏培养学生语感素质的意识,往往仅在语表意义上兜圈子,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分析来分析去,久而久之,在学生心目中课文只是些抽象、干巴巴的内容梗概和毫无生气的语言符号,而对语言的感受力提高不太明显,其教学效果显然不能令人满意。二是在当前的复习备考中,大量的专题复习、练习及试卷评讲、作文训练代替了语感训练,学生逐渐变成了应付考试的机器,对语言的感受力也就变得迟钝了。我认为,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感素质,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感技能,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感悟水平、阅读水平和写作水平,而形成语感最主要的方法就是要,引导学生广泛阅读、熟读成诵、涵泳体味,语感就会增强,语文平就会提高。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不一而足,无不在说明阅读对于培养语感的重要。从前的私塾教学,在这一点上可以说是成功的典范,他们在学习上十分注重诵读。鲁迅《朝花夕拾》写三味书屋老先生读铁如意,指挥倜傥…”的情形更是逼真形象,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虽然状貌近于可笑,但鲁迅还是赞其读书入神的态度。这种入神的诵读,叶老称之为美读,他以为读书要读得感情充沛,抑扬顿挫,移情动容。首先,我们要熟读教材中的古诗文,从特点来看,古诗文具有很强的可诵读性。通过诵读,使书面语言有声化,从视觉扩大到听觉,赋予作品以新的艺术生命。其次,对于一些精典篇目中含义丰富的语句,我们一定要精读品味,增强感悟。例如,鲁迅先生的《祝福》中的祥林嫂第二次到鲁镇做工时逢人便说我真傻,作者用这字难道只是向我们读者传达祥林嫂不知道春天狼也会吃人这一信息吗?绝对不是。作者在文中要向读者传达的是她的真傻在于:只看到自然界狼会吃人,却不知道旧社会封建礼教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0c2ed76d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f2300e7.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