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国国际关系与国际政治研究新趋势》,欢迎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中国国际关系与国际政治研究新趋势
作者:章璐瑶 聂汝玉
来源:《西部论丛》2018年第08期
摘 要:国际关系与国际政治研究的对象是纷繁复杂的国际社会,是人类跨越国家界限进行的各种活动。具体而言是国际社会运行和国际行为体之间互动关系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性研究。中国的国际关系与国际政治研究已经经历了50 多年的探索历程,取得了相当的成绩。在几代学者的努力之下,中国不仅掌握了以西方学者为主建立的国际关系与国际政治研究方法及相关理论,并对其进行了运用、实践乃至拓展;而且开始不断尝试提出新的视角与思维方式,结合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及近代以来的实践经验,在国际关系与国际政治研究中发出自己的声音。
关键词:国际关系 国际政治 趋势 创新 1 国际关系与国际政治研究的中国化进展
(一)过程建构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新变化。“过程建构主义”是秦亚青于2012 年提出的中国国际关系理论。其理论在建构主义的基础之上, 将“过程和关系”这两个中国社会文化理念植入其中,注重国际关系变化过程中的关系互动及对国际关系的社会性解释。具体来讲,该理论采纳建构主义基本假设和分析架构,吸收了社会学关于社会关系的论述,内含要素则是中国“关系性”的核心理念,即过程中的关系和关系中的行为体。
(二)道义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新框架。“道义现实主义”属于新古典现实主义理论的范畴,是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副教授张峰于2012 年提出的一个概念。该理论将西方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同中国的传统道义观相结合,试图提供一种阐释国际关系,尤其是权力转移理论的新视角。具体来讲,道义现实主义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崛起国是如何取代现行世界主导国的地位,即主导国会失去主导地位的原因以及相应的国际体系变化的可能性与必然性的新趋势。 (三)国际关系归因理论的内外维度的作用。归因理论原本属于人力资源管理和社会心理学的范畴。后来由美国学者罗伯斯·杰维斯将其引入到国际关系研究领域的。《一个新的国际关系归因理论——不确定性的维度及其认知挑战》的作者唐世平在该文中以四个内部维度(即能力、意图、利益和决心)及一个外部维度(即外部环境)为基础,通过分析不确定性在不同维度可能带来的误差,为进一步全面理解国家在合作或冲突情景中的行为提供了可能。同时,也以此向结构主义的正统地位提出了挑战。这是中国学者在运用社会心理学归因理论解决国际关系问题时所作的一次大胆尝试。作者对归因理论在国际关系领域的运用做出了贡献:归因理论作为被引入到国际关系研究领域的外来理论,不仅需要根据该领域的特点做出相应调整,其理论本身也需要进一步完善。作者试图建立一种适合国际关系研究的归因理论体系。可以说,唐世平的这篇文章为国际关系和国际政治研究又加入了新的研究范式和路径,是中国学者在国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际关系和国际政治研究中国化进展中的又一次有益尝试。值得注意的是,这篇文章还反映出社会科学研究的一大趋势:即跨学科理论的相互借用及反哺。 2 国际政治中中国战略研究的深化与发展
(一)战略与心理学关系的前沿研究及探索。郝拓徳和庄嘉颖在《反复性紧张局势的后果研究》一文中以东亚安全中的四对双边危机为案例,讨论它们对于双边及东亚安全局势的战略性后果。作者将国际关系中情感要素研究的最新成果加入到分析反复性紧张局势的后果当中,认为重复且尚未解决的一系列紧张事件,应该被视为一种相互承接的过程,即前一事件会成为后一事件发生的背景并长期积累。紧张事件的不断累加会造成一国领导人和大众心理的变化,从而使得矛盾愈加激烈,甚至走向极端,形成积重难返之势。
(二)传统战略命题变化的环境因素及动因。国际战略格局与环境无时无刻不在发生变化。尤其是随着冷战结束,新的战略格局环境已经形成,传统战略命题必然受到这一影响并随之发生变化。任琳在《网络空间战略互动与决策逻辑》一文中结合网络空间的新特点,分析了传统战略中的互动,指出了造成这些影响的原因及可能产生的结果,并提出了在网络空间主导的新环境下,国家在制定战略过程中的关键所在。
(三)战略研究的理论性命题导向和战略互动分析。在战略研究的理论性命题导向上或者在经典的战略研究命题上运用新的案例,或者是结合新的议题或经验进行研究中,最值得关注的是,海洋战略的研究成为了战略研究的重点。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了“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目标。这激发了学界对海洋战略研究的热情,产生了一系列成果。其中,刘新华借鉴战略管理中的SWOT 分析法,即“优势—劣势—机会—威胁”模型,通过对中国发展海权所处环境等一系列因素的分析判断,明确了中国发展海权内部条件的优势和劣势、外部环境的机会和威胁及其关键因素。 3 国际政治中中国战略研究的拓展与创新
(一)外交研究议题及领域的深化。学界的主权争端研究在外交局势的影响下继续深入。杨昊、蔡拓的《公地化:解决领土主权争端的另一种思考》重点介绍了解决国家间领土主权纷争的另一种选择:即争议领土公地化。它既适用于地球特殊空间, 也涉及一般化的国家间领土主权争议。曲波则从条约视角出发,认为虽然没有条约明确规定钓鱼岛的主权归属,但从条约解释的角度可以证明中国对钓鱼岛拥有主权。
(二)新外交理念和政策的解读及分析。中国政府结合国际形势变化及中国实际情况,提出了新的外交理念和方针,学界随即对其进行了解读与分析,成为近年外交研究的一大亮点。新型大国关系构建最初是针对中美关系提出的概念。近年来随着中美在亚太地区的战略相遇,新型大国关系亦成为学界高度关注的现实性命题。倪世雄在《漫谈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一文中指出: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是时代使然,已经取得了历史性进展,但还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和新的考验,今后中美之间需要“释疑增信,管控分歧”。袁鹏认为:在中国新一轮改革已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然开始的今天,中美关系有了四个根本变化。即实力对比、战略态势、战略基础、决策环境,中美关系的未来应着眼于推动利益共同体、安全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等三个共同体建设。 (三)对外关系研究新议题的效果评估。近年来,学界对于对外关系研究新议题的问题认识和效果评估进行的还不够充分。相信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学界会对新议题有更为深入的把握,并能结合实践经验对其做出评估,提出建议。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0bc7c4a6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8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