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学生早恋现象的社会学习理论分析》,欢迎阅读!
关于学生早恋现象的社会学习理论分析
进入青春期,孩子们开始意识到两性差异,对异性好奇心增强,日益希望与异性接触,同异性交往。渴望、喜欢与异性同学往来,这是青春期学生的性心理发展的必然。但这只是从人的自然属性上分析,属于人的一种生物性本能反应。
人之所以有别于动物,就在于人的本质属性--社会性。一个正常的社会成员,在其社会化过程中会不断地用社会规范、伦理道德、纪律守则要求自己,约束自己,监管自己,使个人的言行符合社会要求,得到社会的承认。故,异性交往问题就不能是仅凭一时情感冲动的行为,而要蒙上一层社会性的面纱加以规范。
早恋的提出就是根据个体生活的自立程度和与法定最低结婚年龄的相差程度作为标准来衡量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凡中学生的“恋爱”都属于早恋。
起初他们对异性的“爱慕”常常是广泛的,几乎是针对所有同龄异性。男孩子表现为主动找女生说话,喜欢在她们面前显露自己的才能,以博得女性的青睐;女孩子则注重自己的外表修饰,主动帮助异性或要求异性的帮助,有时会矫揉造作,甚至假意回避,而更多的则是默默注意异性的举止、言行。
伴着男女间的彼此接触和青春期性意识的进一步发展,他们对异性的爱慕逐渐趋于专一化,由原来泛泛地对异性的好感,渐渐发展成为对某个具体异性的追求。男性大多以漂亮的女孩子为追求的目标;女生多以勇敢、坚强、有才华的男生为对象。一旦选中就会产生强烈的情感。在这种情感的驱使下,他们会寻找各种时机将感情的信息传递给对方,或含情脉脉、或大胆倾诉、或鸿雁传情,甚至故意给对方造成难堪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如果双方彼此爱慕已久,那么,一定条件之下,早恋就发生了。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0bb0b3962fc58bd63186bceb19e8b8f67d1cef7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