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难》品读三题

2022-04-22 16:14:16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蜀道难》品读三题》,欢迎阅读!
蜀道,品读
《蜀道难》品读三题

明代诗学家高棅在《唐诗品汇》中,曾引用三句话来评判李白的《蜀道难》,即“妙在起伏”“才思放肆”“语次崛奇”。现就这三句话,对《蜀道难》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品读。

一、妙在起伏

“文似看山不喜平”,诗也是如此。为了幸免写诗的“平”,就需要讲究诗意的起伏,如此才能提起人们的阅读爱好。在《蜀道难》里,这种诗意的起伏也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第一,诗人极力抒写蜀道之难。“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猴欲度愁攀援”……“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等等,都印证了“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断语。这是从大处着眼来渲染蜀道的艰巨,我们能够把它看作是“起”

其次,在对“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渲染中,传达出来的是挽留友人、阻止其西行的细腻感情。从“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中,我们看到的是大诗人细致入微的精神世界。我们能够把它看作是“伏”

在这种起伏当中,诗人豪爽不羁的个性和丰富细腻的思想感情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古人评说它“妙在起伏”是不无道理的。

二、才思放肆

所谓“才思放肆”,指的是写诗时,思路要放得开去。关于李白如此一位浪漫主义大师来说,这一点自然不在话下。为了突出蜀道的“难”,诗人第一从整体印象即“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上来写蜀道的“高”与“险”;其次从蜀道开通的历史即时刻的角度来写蜀道的“难”;再次从空间的角度即地势的险恶来写蜀道的“难”。在对蜀道的“难”作直截了当的描摹之外,诗人还不忘用“悲鸟号”“子规啼”等来侧面烘托蜀道的“难”蜀道的“难”除了地势上的奇险之外,还有人为的动乱夹杂其间,“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磨牙吮血,杀人如麻”。这些人为的动乱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蜀道的“难”


时而从整体印象写,时而从时刻角度写,时而从空间角度写;既有直截了当的描摹,又有侧面的烘托;自然的环境和人为的动乱夹杂在一起……诗人的才思如信马由缰,随意驰骋。古人评说它“才思放肆”,道理或许就在此吧!

三、语次崛奇

所谓“语次崛奇”,指的是在人们料想不到处下笔。全诗要表达的是挽留友人之意,却在诗的一开始来了这么一句:“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是颇出人的意料的。关于立即西行入蜀的友人来说,那个开头无疑具有“当头棒喝”的警示作用的。这是“语次崛奇”之一“奇”

接下来该写蜀道的“难”了吧?但是诗人却不急,他还要拐弯抹角地搬出“蚕从”和“鱼凫”开蜀国的典故和“五丁开山”的传奇故事,来证明蜀地封闭之久和蜀道开通之难。这种写法也是颇出人的意料的。这是“语次崛奇”之二“奇”

在为蜀道那个“畏途”营造气氛时,诗人请来了“悲鸟”和“子规”助阵,用它们的“号”“绕”“啼”“愁”来尽力渲染蜀道的“难”。这种写法也是颇出人的意料的。这是“语次崛奇”之三“奇”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0b5b602c7a563c1ec5da50e2524de518974bd356.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