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高中语文课外古诗文曾国藩《原才》原文及翻译》,欢迎阅读!
曾国藩《原才》原文及翻译
原文:
风俗之厚薄奚自乎?自乎一二人之心所向而已。民之生,庸弱者戢戢②皆是也。有一、二贤且智者,则众人君之而受命焉;尤智者,所君尤众焉。此一、二人者之心向义,则众人与之赴义;一、二人者之心向利,则众人与之赴利。众人所趋,势之所归,虽有大力,莫之敢逆。故曰:“挠万物者莫疾乎风。”风俗之于人之心,始乎微,而终乎不可御者也。
先王之治天下,使贤者皆当路在势,其风民也皆以义,故道一而俗同。世教既衰,所谓一、二人者不尽在位,彼其心之所向,势不能不腾③为口说而播为声气。而众人者,势不能不听命,而蒸④为习尚。于是乎徒党蔚起,而一时之人才出焉。有以仁义倡者,其徒党亦死仁义而不顾;有以功利倡者,其徒党亦死功利而不返。水流湿,火就燥,无感不雠⑤,所从久矣。
今之君子之在势者,辄曰:“天下无才。”彼自尸于高明之地⑥,不克以己之所向,转移习俗,而陶铸一世之人;而翻(同“反”)谢曰:“无才。”谓之不诬,可乎?否也!十室之邑,有好义之士,其智足以移十人者,必能拔十人中之尤者而材之;其智足以移百人者,必能拔百人中之尤者而材之。然则转移习俗而陶铸一世之人,非特处高明之地者然也,凡一命⑦以上,皆与有责焉者也。
有国家者得吾说而存之则将慎择与共天位之人士大夫得吾说而存之则将惴惴乎谨其心之所向恐一不当而坏风俗而贼人才循是为之数十年之后万有一收其效者乎非所逆睹已。
【注释】:①原,论说文体之一,其中“原”,解释为“推究”之义。②戢(jí)戢:聚集众多的样子。③腾:传播。④蒸:兴起、渐成。⑤雠chóu:应答、响应、应验。⑥自尸于高明之地:尸,主事、居位。高明,地位显贵。地,地位。⑦一命:官阶之最低者。周制:任官自一命至九命,九命为最高。
译文:
社会风尚的淳厚和浮薄是从那里产生的呢?(产生)于一两个人的思想倾向罢了。百姓们中间,平庸懦弱的人比比皆是,如果有一两位贤能并且有智慧的人,大家就会拥戴他们并听从他们的教导;特别有智慧的人,拥戴他的人就特别多。这一两个人的心趋向于仁义,众人便和他一起追求仁义;这一二个人的心倾向利益,众人便和他一起奔竞利益。众人所奔赴的,就形成大势所趋,即使有巨大的力量,也没有谁敢违背它,所以说:“摇撼天下万物的,没有比风得迅速强劲了。”社会风尚对于个人的思想影响说,起初很微弱,但最后将是不可抗拒的。
古代的帝王治理天下,使贤能并且有智慧的人都居要职、掌权势,他们教化人民也都用仁义道德,所以那时社会规范统一而风尚相同。世道教化已经衰微以后,(前面)所说的那一两个人并不全在重要的职位上,(所以)他们的志向主张,势必不能不从口中极力宣扬出、广为传播从而造成声势。那么普通的众人也势必不能不听从他们的号召,从而渐渐形成习俗风尚。这样,他们的跟随者同党就聚集增多,一时的人才就从这里产生出了。倡导仁义的人,
他的追随者会为仁义而死,义无反顾;号召功利的人,他的追随者也会为功利而牺牲,决不回头。(周易干卦文言说:)“水向潮湿的地方流,火接近干燥的东西烧。”没有什么感召是得不到感应的,这种情况已经由很久了。
现在掌握权势的君子,往往说:“天下没有人才”,他们身居高位显贵,不能用自己的理想去转变风尚,从而栽培造就当代人才,却反而推辞说“没有人才”,认为这不是自欺欺人的话,可以吗?不可以的!十户人家的小城,其中如果有崇尚仁义的君子,他的智能足以改变十个人,就一定能选拔十人中的优异者栽培成材;他的智能能够改变一百个人,就一定能选拔一百人之中的优异者栽培成材。那么,移风易俗和栽培造就一代人才,并非仅仅是身居显贵之人的事,凡是有一官半职的人,都有责任参与此事。
主宰国家行政的人采取我的主张并且推行它,就会谨慎选择能共同维护帝位的人才;士大夫采取我的主张,并且推行它,就会戒慎恐惧谨慎自己的志向,担心想法偶有不妥当因而败坏风尚和摧残人才。照这方法去做,几十年以后,万中取一收到成效的那一天呢,就不是我所能预见的了。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0b529120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43658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