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 话题“支撑”导写及例文作文素材

2022-09-16 00:02:21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高考语文 话题“支撑”导写及例文作文素材》,欢迎阅读!
例文,素材,作文,语文,支撑


语文高考作文素材:话题“支撑”导写及例文

文题: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了自尊的脖子才能支撑起自信的头颅;有了不屈的脊梁,才能支撑起刚直的身体;有了无私的胸怀,才能支撑起无畏的抉择;有了无敌的信念,才能支撑起压顶的泰山。

一位创下奥运会200米和400米跑双料冠军的短跑老将说:“我用了十年的训练才仅仅加快了一秒多。”原来,那一秒之瞬间是用十年辛苦支撑起来的。

一位打破世界记录的举重运动员说;“我举得起世界记录,但举不起我平时流下的汗水。原来那世界记录是由那点滴汗水支撑起来的。

请你以“支撑”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或叙写经历,或抒发感情,或展开议论,或编述故事等,所写内容必须在这个话题之内。

注意: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800字;⑤不得抄袭。 【写作导引】

诚如材料所言:人,要有支撑,才活得自信,活得坦然,活得无畏,活得强大;也才可能有成功的辉煌。帝王将相如果缺乏对黎民社稷的牵挂,则必然成为昏君奸相;乞丐饥民如果失去了对生命的渴求,则一定会倒毙荒郊野外……支撑是一种精神,是一种品质,也是一种过程、一种行为。可见,本话题写成议论文、记叙文或散文均可,切忌“四不像”!动笔之前应充分借助材料的提示展开联想,尽可能让自己的选材余地大一些,刚想到一两个材料就忙着下笔难免人云亦云以致千人一面。“题好一半文”,拟题不可不慎,要充分借助比喻、拟人、引用等修辞,力求拟得准、新、巧、雅。唯有如此,选材的方向性也才会更明确,立意也才会更容易确定,行文也才会更有深度,一句话,不要小视“磨刀”工夫。正因为该话题思路容易展开,所以要想立于不败之地,还必须有追求“出采”的意识,譬如,巧借或巧改诗词、歌曲、格言、上乘广告语等,选用一些大气的事例和人文色彩浓的例子提升主旨。

撑起自己的天空

夜幕低垂,习习凉风吹拂着我零乱的面颊。我独自一人静静地坐在溪边的岩石上,望着潺潺的流水,我的心里像无边的海面,一会儿波涛汹涌,一会儿寂然无声。

正当我的思绪飘忽不定的时候,在一旁悠闲流淌的小溪问到:“老弟怎么了?,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说说看,也许我能帮上什么忙呢。”我叹了口气说:“我一直就在努力学习可总是取不到好的效果,面对一次次的失败我能不泄气吗?”我心神不宁的敷衍了几句,暗想:“你只不过是一条小溪,怎么会懂得什么是快乐,什么是悲伤!”这时,小溪却似窥透了我的心思,大笑起来:“你知道我是怎样到达这里的吗?”小溪说:“我已记不住自己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出发的,一路上有蜿蜒曲折的山谷,有阻挡前进的礁石……可我想到我的目标是走向大海,尽管我总是遍体鳞伤,可我依然一刻也不停地拖着身子往前挪,我之所以能到达这里,是坚定的信念在支撑着,于是,在点点滴滴的时间长河中我逐渐强大起来。”“我俩素不相识,我又怎能知道你的话是真是假?”我不屑的说。“不信你可以去问那边的大山,他最有见识。”小溪建议道。

我将信将疑地站了起来,来到了对面的大山询问良方。大山问:“你知道李白吗?”“当然知道,他是我国著名的诗人,他的性格豪放、洒脱,诗歌清新、飘逸、气势非凡,‘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是何等的气势磅礴;‘我本楚狂人,风歌笑孔丘’充满着一股傲气;‘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又不乏桀骜之气。”这时大山又说:“你知道李白是怎样读书的吗?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李白年少便游遍天下的名山大川,他到过庐山,去过黄山,他在蜀国留下了‘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佳句。李白之所以能写出如此多的佳作而成为一代诗仙,在于他广博的见识!是走遍天下所积累的素材支撑起他的不朽之作。”我被山兄的论述深深的折服。



- 1 -




是呀!小溪用它坚持不懈的奔腾支撑起了漫长的旅程;李白用他的青春激情走访天下而支撑起了他的不朽之作;司马迁在受了生不如死的宫刑后竟然熬过14年光阴写成被后人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一代信史”《史记》,不正是他用血汗支撑起来的吗?细细想来,古往今来哪一个卓越的人物不是靠着某种东西的支撑而使之永存于历史长河的?我只不过付出了一点微小的努力,没有取得大的进步,何尝不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但我相信,总有一天我会用勤奋支撑起一片自己的天空……

【点评】本文紧扣话题,以我、小溪、李白的故事为载体,亦叙亦议,形象而又精辟地告诉了读者一个道理:人要活得精彩,必须找到一个支撑物,而这个支撑物又恰是自己。

构思上,本文借鉴了童话这一体裁,避免了说理的枯燥。选材上,我、小溪、大山、李白、司马迁各有其类型意义,因而有机地组合起来也就具有了较强的说服力:小溪凭着柔弱的身躯走向大海,大山见证过李白的足迹,“我”同这一切又构成了鲜明的对照;另外,用例方面还注意了点面结合,李白、司马迁是点,“古往今来”是面。语言上,不仅用词准确,而且恰到好处的引用也让文章增添了文采,文末的反问更是使文章言尽而意未尽。当然,如果还能拉来霍金、史铁生等当代人物,文章就会更厚实一些。

靠谁来支撑自己

有了根的支撑,大树才会枝繁叶茂;有了细流的支撑,大海才会广阔无垠;有了意志的支撑,我们才会活得坚强与无畏。

每个人都应该靠自己支撑自己。靠他人支撑的人只是一时的聪明者和幸运者,就像是风化的基石支撑的高楼大厦,随时都有可能坍塌。任何人都支撑不起我们的肩膀,除了自己的脊梁!

一个农场主在麦草堆里丢失了他心爱的金表,找了老半天却一直找不到,于是他找来许多小孩,并对他们许诺:谁找到那块金表就奖给他一匹强健的骡子。孩子们高兴极了,马上去找。他们找了很久,都没有找到。眼见天色渐黑,孩子们一个个也都失去了信心和耐心,渐渐离去。可是还有一个小男孩,依然在认认真真的找,不放过每一个地方。他是多么想得到一匹骡子呀!于是他一直找到了深夜,身边的朋友们早已回家去了,周围也变得静悄悄的,蓦地,他的耳朵里传来了“滴答滴答”的声音,他向传来声音的那个地方慢慢走去,终于找到了那块金表,最终得到了那匹他梦想中的骡子。

一匹骡子能让一个小孩一直坚持到深夜,这似乎不可思议。其实这正是一种意志的支撑!正是他对那匹骡子的渴望,支撑着他始终不放弃自己的目标。这个世界上,有些人说下了许多豪言壮语,订下过令人心驰神往的目标,可最终却一事无成,不正是缺少一样支撑自己的东西吗?而那种东西又只能从自己身上开掘。

“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他们挺过来了;“左丘失眠,厥有国语;屈原放逐,乃赋《离骚》。”他们也没有倒下。如果不是“究天人之际,成一家之言”这种夙愿的支撑,司马迁能够和着泪水著成《史记》吗?,如果不是“心忧社稷苍生”,半生漂泊孤苦无依的杜甫能留下那么多华章而成为一代诗圣吗?而天才诗人海子风华正茂之时却魂断山海关,不正是“支撑”失去所致吗?再想想变法屡次受抵触的王安石、轮椅上的科学人霍金我们就更不难明白“支撑”对一个人的意义了。

前几天,我在报上看到一条让人触目惊心的消息:我国每年平均的自杀人数已达28万,自杀未遂者达150万!呜呼,在生活条件日益得到改善的当今时代竟会如此!这难道不能引起我们深思吗?

从温室里长大的同胞们,请铸炼好自己的脊梁,明天的太阳还得靠我们托起!

【点评】这是一篇规范的议论文。是作文“弱势”者最容易掌握的一种写法。开头用一小段精彩的排比句引出中心论点:每个人都应该靠自己支撑自己。接着,三言两语对这一论点进行道理上的阐释。然后用一个饶有趣味而又富有哲思的例子形象地论证观点,而且没有



- 2 -




忘记沿着中心论点分析。最体现水平的当属第5段,它不仅紧承上面对观点作了更深入的论证,使事例兼顾到了古今中外,从而增强了论证的力度和深度,而且文采斐然。不能不提醒的是议论文的叙述内容必须具有概括性,也就是说只要叙述结果而不要详叙过程,否则就会给人一种文体不伦不类的感觉。但由于本文的“寻找过程”不叙述就不足以凸现“支撑”小孩的那种东西,加之不是每一个例子都是如此详叙,所以“寻找金表”虽稍嫌冗繁却并未影响文体的明确呈现。

寻找支撑的路上

在青春的沼泽地旁,我发现自己飘荡在空中。不知往何处停留。我无法站稳,也不能坐下。我能够触到的也仅仅是看不见又感觉不到的大气。我惊慌失措,不得不闭上眼睛,到历史的隧道中寻求帮助。

我首先找到了两千多年前的孟子,他满脸风尘却掩不住那股坚毅神色。我问他怎样才能找到自己的支撑点。他一捋长须,娓娓地道出了他几十个春秋的坎坷经历,说自己曾经游说过无数的君王,但没有任何一位君王接受他的观点,可他仍然矢志不移,就因为他深信:君为轻,民为贵,社稷次之。虽然他明白在那个群雄四起、人人欲争霸天下的时代他的“仁政”想法是那样的天真!我明白了,是一种信念支撑着他不停在一条看不见光明的路上跋涉着。一路上,我又听到了屈原在高吟着“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范仲淹在念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杜甫在长叹“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我明白了,“爱国”是这些先贤身上的一种永不退色的支撑物。

一溜烟工夫,我到了欧洲,一个头发凌乱胡子拉杂的倔强中年男子被绑在车上游街示众。路人正不断地向他泼脏水并且数落着他的种种“罪行”。原来这个人就是苏格拉底——人类思想的启蒙者、伟大的哲学家!他以远超那个时代的智慧启迪着人们的思想却不被人理解,反而遭到澄不清的误会。只听他高呼:你们能够毁了我的肉体,但我的思想将永存于世!于是,我明白了:思想、信念可以支撑一个人承受一切苦难。

忽然,一阵凄婉悲凉的二胡声传入了我的耳朵。我四处一寻找,在一个角落里,发现了一个衣衫蓝缕的瞎子,他正全神贯注地拉着那把黝黑而古旧的二胡,不时吐几口鲜血。我同情地往他面前的破碗里扔了几个铜板,并试探地问道:你心里是不是很悲苦?他似乎没有听见,并没有搭理我;但那《二泉映月》的曲调却反而高亢激越起来,犹如在响彻着一首《命运交响曲》,而他的神色也变得更加坦然。我终于明白,正是对生命对艺术的热爱支撑着阿炳这位盲人艺术家在无比艰难的处境中活了下来。

我还是没有找到解决我目前困境的办法。但我的眼前突然出现了一片光明!原来我就躺在自己的床上。

这一番梦中游历让我受益匪浅。我发现支撑是多么的重要:犹如基石对于大厦,犹如故乡对于游子,犹如地球母亲对于人类。丧失了支撑,我们将一无所有!尽管每个人的支撑不尽相同,然而,可以肯定,一个人一生都离不了它,不管他是圣哲还是凡夫,是帝王还是平民……那么处于高三这一人生沼泽地的我们应该拿什么支撑自己呢?我的理解是:首先当以强烈的拼搏精神支撑起高考的成功;其次要以孝顺、友爱支撑起自己的亲情、友情;最后,用爱国支撑起中华民族的复兴!

【点评】这篇文章以梦的形式记叙了自己的一段游历。请出了古代东西方的圣哲先贤现身说法,还让现代艺术家客串其中,形象地诠释了“支撑”对于人的无比重要。构思巧妙,悬念迭出,紧扣话题,首尾呼应。

不能不提的亮点还有:一是文题有一种能够唤起读者思考的魅力;二是文中每个历史物虽只三言两语打发,却极有神韵,无论形貌还是人物语言;三是文中一些名言的适时引用不仅让遥远的古人栩栩如生地站在了我们面前,也诠释了每个人的不同“支撑点”,还给文章增添了不少文采,堪称一石三鸟!不足之处是未能联系现实因而针对性及深度还显得不够。



- 3 -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0b4eb92b33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0e.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