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改革中效率与公平探析

2023-03-22 10:28:14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国企改革中效率与公平探析》,欢迎阅读!
探析,国企改革,公平,效率


国企改革中效率与公平探析

通过对中国国有企业改革中企业绩效数据的分析,肯定了国有企业改革所取得的成绩,同时也系统的概括了改革后存在的不足之处。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关于国有企业改革的政策性建议,以至于进一步提高国有企业的竞争能力。



标签:国有企业改革;效率;公平

1 引言

伴随着中国经济走出危机,过去一年中发生的很多事例,像山东钢铁收购日照钢铁、中粮收购蒙牛、央企高调入市拍下多块地王,证明了社会上出现了国进民退,尽管从国家层面来看,国进民退并非国家本意。所谓的国进还是民进,其实归根到底还是公平与效率能否二者兼顾的问题。国有企业改革当然不可能是一些人拍脑袋想出来的,没有一个经济学家或者政府官员敢于将国家的命运作为赌注来验证自己的理论在未进行改革之前,国有企业效率低下、亏损严重早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因此国企改革势在必行,但是对于决策者们,面临的最大一个问题就是如何进行国企改革,其成功的关键悄悄在于解决经济学最原始、最基本的问题——效率与公平。



2 国企改革带来的基本问题

近十多年来,中央及地方政府一直没有搁置对全国国有企业的各个方面进行科学系统、渐进地改革和完善,使其更加符合经济全球化和生产现代化的需要。作为国家经济的主要收入,国有企业在我国经济方面扮演着中流砥柱的作用。据国有企业近几年来的主要指标,这里我们踢出了2009年的不稳定因素,由于2009年的金融危机导致各方面的数据都有所下降,从而就不能观察出国有企业改革带来的明显效果。



首先,从企业绩效和盈亏状况分析国有企业在改革中发生的变化。我们会发现国有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总资产报酬率、净资产利润率、销售利润率、盈利(指全部国有企业内发生盈利的企业占全部国有企业的比率)都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其中国企的总资产报酬率从1998年的2.1%缓慢地上升到了2007年的6.4%,也就是说国有企业每投资100万元,就可以给股东和债权人带来6.4万元的总回报(利润和利息支出之和)1998年国有企业的净资产利润率只有0.4%,到了2007年已经达到了12.1%,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2009年国有企业中央企业的净资产利润率下降到9.2%;盈利面从1998年的31.3%上升到2007年的565%;国有企业的资产总额随改革的推行也连年增加,从1998年的134770亿元增加至2007年的362058亿元,不可否认,伴随着国有企业的公司制改造,谋求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以提升效率为主要目的的国企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功,调动了国有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大部分国有企业业绩都得到提升使国有企业经济状况呈现着不可阻挡的上升趋势,给国有企业带来了新面孔、新生机、新活力,




经济效率方面说明了国企改革的成功面。从工人的平均工资角度分析,国有企业的职工人数占全国全部职工人数的比例正逐年下降,随着改革的推行和深入,国有企业的各个不同部门的工人年平均工资呈现直线上升趋势,说明改革给国有企业带来了大幅度的减人增资的过程。但是,不同国国有企业之间员工的工资存在相当大的差距,金融保险行业的工人年平均工资在2007年已经达到了47146元,而相比之下,国有企业中林、农、牧、渔行业职工的年平均工资为10958元,比金融保险行业整整少了近36000元。



另一方面,通过国有企业与非国有的规模以上(指年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工业企业对比,我们会发现国有工业企业的业绩低于非公有工业企业且差距没有明显的缩小,国企的总体资源利用效率仍然低于非国有,对于国有工业企业,2008年的总资产贡献率、资产负债率、流动资产周转次数及成本利润率分别为11.7%、58.99%、2.34次/年及6.71%,而在1998年时这些指数分别为7.06%、62.86%、1.23次/年、2.46%,在过去的几十年期间国有企业经济效益已经具有相当幅度的提高,从另一层面上说明了国有企业改革的成效,但是相对应的非国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08年的13.96%、57.71%、2.67次/年及6.61%,国有企业的改革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另外,国有工业企业每个职工占有的资产高于非国有工业企业,而且自1998年以来差距在迅速拉大。



总体来说,从这些经济指标的变化,反映出国有企业自改革以来带来了整个经济效率的稳定提高,但同时也暴露出,国有企业下岗失业职工增加,国有资产无人负责、资产流失严重等问题。如今,制约国有企业效率改进的深层矛盾仍然存在,而公平问题又日益严峻。如何在效率与公平之问寻求平衡点,成为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



3 效率与公平如何理性结合

通过无数的实践证明了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和基本战略基本上是正确的,们需要做的是重视过去改革的缺陷所造成的各种问题,从而进一步完善改革的思想,通过整个社会和政府的共同努力采取必要的措施解决这些问题,逐步地接近合理、走向公平,促进国有企业的发展,提高企业的效率、竞争力和赢利能力,逐次打破旧的不合理体制,创造公平的企业内部环境。



3.1 国有企业内部体制的改革

国有企业的改革主要是指国企经济体制的变革,公平与效率的矛盾很大程度上反映为收入差距的扩大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矛盾。通过各种经济指标的显示数据,我们可以发现这经济体制改革效果还需进一步的完善和提高,不仅要提高效率,更重要的是承担和体现社会公正、公平的经济基础,如果企业内部机制存在不公平,则会导致一些恶习,如争权夺利、互相嫉妒、枪打出头鸟、论资排辈等等,这些都严重压抑了企业效率的发挥,偏斜了员工努力的方向,最终会使企业走向滑坡,失去竞争能力。同样,如果我们保证了社会的公平性而忽略企业效率提升则就有悖于改革的初始目的,即增强企业竞争能力,提高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怎样通过改革将企业的效率与社会公平有机的理性结合起来。我们




需要收缩战线,对一批低效率的企业进行清理,避免一把手决策、个人拍板问题的出现;进一步优化资源,通过资产重组,使资源更多地向行业的领先企业配置;进一步解决国有企业的社会职能问题,建设一套合理企业运作制度使企业管理更加严格和科学化,通过自主创新去增强国有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



3.2 国有企业之间的平衡

我们知道不同国有企业之间的工人平均工资水平是不一样的,而且差距比较大,虽然说这个不同企业在社会中对经济的促进作用各有所别,存在工资上的差别应该算是很正常的情况。但对于同样都是国有企业的员工,都是为了国家服务,也都是有国家统一支付工资,这种差距的存在肯定会引起不少员工的不满,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攀比现象,从而必然会降低国有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最后导致国有企业经济效率的下降。因此国有企业的改革应要把企业的效率和社会的公平有机的结合起来,尽力促成国有企业之间的平衡,这样即是对企业内员工具有一定的激励作用,也能更深层次的推动我国全民经济的发展。



3.3 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之间的平衡

国进民退是2009年近期社会最具争议性、最敏感的经济话题之一。国进民退背后其实是效率与公平的博弈,也就是说如何正确的调整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使改革的目标随着经济学家们预期的结果去发展。如果对目前国进民退的问题不予以重视的话,不仅会影响社会财富创造的效率,还有可能在未来造成新一轮国有资产的损失。然而,要做到兼顾公平与效率,所有企业都必须各司其职。谁能产生效率,就给它提供产生最大效率的条件;谁负责公平,就尽最大努力去保证社会公平。国有企业要在国家资产的保值、引导民企进入的领域上体现效率,利用国有资产保证国民福利和对公共设施投资上体现公平。这样的国企才称得上真正的公有制企业。民营企业则应该在税收上体现效率,在就业和慈善上体现公平。目前一个比较可行的模式是国引民进,即国有企业应该在当下主动进入到一些目前没人乐意投资的领域,带动相应产业得到发展,在取得一定效果之后,遵循谁有效率就交给谁做的原则。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0b37763b9c3143323968011ca300a6c30d22f145.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