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床前明月光》“床”

2022-03-28 13:46:17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床前明月光》“床”》,欢迎阅读!
前明,月光
简论“床前明月光”的“床”

潘玲玲

文化传媒学院 汉语言文学专业 1001 2010012990

摘要: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瑰宝中极其宝贵的一部分,其中李白的《静夜思》则是一篇传颂千古的名作。但是,由于文字古今意义的差异,从上世纪80年代到现在,有关“床前明月光”的“床”为何物的争论不断。本文简论了其中的四种说法,并表明了我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关键词:

李白的《静夜思》是一片经典之作,家户喻晓口耳相传。仅仅短短的几十字就勾勒了一幅生动的月夜思乡图,传达了诗人对故乡对亲人无言的眷恋之情。既然是经典必定会引起更多的关注,其中“床前明月光”的“床”为何物就是引起了争论。

首先,从诗中将“床”独立出来。“床”,异体为“牀”。形声字,从木,爿声。“牀”的本义为坐卧的器具,也写作“床”。《说文》:“牀,安身之坐也。从木,爿声。字亦作床。古闲居坐于牀,隐于几,不垂足,夜则寝,晨兴则敛枕簟。”“床”字有多种释义。《康熙字典》对“床”字给出二义:“人所坐卧曰床”,“又井干曰床”。《辞海》解释,“床”字有三义:“卧具也,古坐具亦曰床”;“井上围栏”;床形物。 可见,“床”为何物的确是很难断定。对于传统“睡床”的解释,也有了各种看法。以下是诗句中关于“床”的四种说法。

第一种,“胡床绳床说”。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主讲之一马未都先生坚持“马扎说”,马扎古称“胡床” 。他的理由是:“李白拎着一个马扎,坐在院子里,在明月下思乡。唐代的窗户非常小,月亮的光不可能进入室内。尤其当你的窗户糊上纸、糊上绫子的时候,光线根本就进不来。[1] 关于“绳床(胡床演变而来)的解释:“如果是睡眠之床,作者躺在床上,诗中所用‘举头’、‘低头’也是不好解释的。„„唐明皇时期对胡床进行了改进,增加了高度,并设置靠背,成为类似现今使用的折叠式躺椅,具有坐、倚、卧的功能。„„诗人在庭园中,倚靠在绳床上假眠,于似睡非睡的朦胧之中,身感凉意,看到绳床之前洁白的月光,便‘疑是地上霜’了。”[2]

第二种,“井栏说”。大约20年前就有学者提出过。比如,1990年出版的金用《唐宋诗词三百首》对李白《静夜思》注释:“床,卧床。古义又作‘井栏’。200745《羊城晚报》杨光治先生曾在《古诗文误读何其多》一文指出:“李白的‘床前明月光’中的‘床’大多读者和马茂元教授等名家都想当然地将它理解为睡床。其实这里的‘床’是指井口的栏杆,水井大多是在院子里,因而才有可能产生‘床前明月光’的景象。[3]

同样有的学者认为井在古诗句中一直是故乡代名词。成语“背井离乡”就表示“离开家乡”的意思了。诗人举头望着天上的一轮圆月,倚着井栏,低头看着的井,思乡之情不经油然而起,的确合情合理。

并且,对于这一说法,学者还从李白的诗句中寻找了印证。如《长干行》:“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认为小男孩骑着竹马所绕的床应当是井的围栏。《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怀余对酒夜霜白,玉床金井冰峥嵘。人生飘忽百年内,且须酣畅万古情。”学者认为“玉床金井”连用,意思是说寒夜霜浓,井边栏杆因结霜成了“玉床”。

第三种,传统意义说,即床之本义:坐卧的器具。清人王琦认为,这句诗中的“床”指睡床。在他编的《李太白全集》中,大凡“床”指“睡床”则不出注,除“床前明月光”的“床”没有出注以外,还有《平虏将军妻》中“出解床前帐”和《春怨》中“飞花入户笑床空”的“床”


研究李白的大家詹锳主编的《李白全集校注汇释集评》和中国社科文学研究所编的唐诗选》对《静夜思》中的“床”也没有出注,他们也认为是指睡床。鲁梁的《“床前明月光”的“床”还是解释为“睡床”为好》和倪传龙的《也谈“床前明月光”的“床”》也认为,‘床前明月光’的‘床’就是睡床,这是最符合本诗情境的解释” [4]

否定是“胡床”的理由:“胡床”系东汉后期从北方少数民族地区传入中原,故曰“胡”唐朝诗人所言此物,一般都不单独称“床”,不是说“胡床”,就是言“绳床”“床”和“胡床”这两个概念他们分得很清楚。全唐诗中涉及“床”这个物品的诗近九百首,几乎都是这样。如 《白居易·咏兴五首·池上有小舟》池上有小舟,舟中有胡床。床前有新酒,独酌还独尝。《李白·草书歌行》吾师醉后倚绳床,须臾扫尽数千张。《崔融·从军行》依稀蜀杖迷新竹,仿佛胡床识故桑。《王维·登楼歌》舍人下兮青宫,据胡床兮书空。《李颀·赠张旭》 露顶据胡床,长叫三五声。

否定是井栏的理由,汪少华《从生活习俗和语言的社会性再论唐诗的“床”》给予了如下充分的解释:

“床”确有井栏义项,例如却惜银床在井头——李商隐《富平少侯》;井有辘轳床上转——李贺《后园凿井歌》;玉井金床转辘轳——花蕊夫人《宫词》;前有吴时井,下有五丈床——李白《洗脚亭》;井梧花落尽,一半在银床——无名氏《河中石刻》;梧桐坠井床——唐彦谦《红叶》;澄澈泻银床——苏味道《咏井》。它们显然都有一个共同点,即诗句或诗题中少不得一个“井”字,否则便不指井栏。鱼玄机《酬李学士寄簟》:“唯应云扇情相似,同向银床恨早秋。”温庭筠《瑶瑟怨》:“冰簟银床梦不成,碧天如水夜云轻。”两诗“银床”之“床”均非井栏,而是眠床。李峤题名为《床》的诗,吟咏的即是眠床。这表明语言具有社会性,词的意义是被社会所制约着的,今天我们阅读和理解古代诗文,切不可忽略这个重要原则。

最后一种说法,床是“窗”的通假字。这种说法就关系到《静夜思》的版本问题。 在宋刊本的《李太白文集》、宋人郭茂倩所编的《乐府诗集》、洪迈所编《万首唐人绝句》中,《静夜思》的第一句均为床前看月光元萧士赟《分类补注李太白集》明高棅《唐诗品汇》,也是如此。在此之前《静夜思》已传入日本(日本静嘉堂文库藏有宋刊本《李太白文集》12册),现在,日本所通行的仍是这个版本。而在我国,到清乾隆28年(1763年)蘅塘退士所编的《唐诗三百首》里,吸纳了明刊《唐人万首绝句》与清康熙年《唐诗别裁》对《静夜思》改动成为在中国通行至今的版本。

有学者认为,根据原来版本“床前看明月”,那么床就可解释为是“窗”,即诗人于窗前观看明月,引起思乡之情。

总的来说,我比较赞同传统睡床的说法:诗人卧在床上,似梦还醒,迷迷离离,见到床前洒满皎洁的月光,依稀之中疑为地上铺了皑皑白霜,从而“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充满了朦胧的美妙。

此外,我认为把“床”解释为“睡床”,并不是说作者就一定睡在床上。我们可以想象是诗人坐在床沿,或者靠在床头,甚至站在床前,看见皎洁的月光从窗口流泻进来,洒在床前的地上,举头望窗外的明月,低头思念故乡。

其实,我想没有必要去考察每个名词的真伪,只要有意境美,哪怕是一种朦胧的美也可以了。酌字酌句考察,我们就不是在欣赏古诗了,而是在古诗里进行文物考察了。如同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古典文学教授欧明俊笑道:“诗本来就是跳跃的,我们没办法通过诗的语言,来考究诗里所指某种东西实物到底是什么。李白吟诗时,所指的床到底是什么床,恐怕只有李白自己知道。”






[1]马未都 <静夜思〉新解 [N] 中华读书报 2008319日第9 [2]曾维华 李白〈静夜思〉中的“床”[N] 社会科学 2003918日。 [3] 杨光治 古诗文误读何其多[N] 羊城晚报 200745

[4] 胥洪泉先生《床前明月光究竞为何物》[N] 解放日报 2008.1.14)

[5] 汪少华 从生活习俗和语言的社会性再论唐诗的“床” [R]上海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2008

[6] 欧明俊 唐诗宋词”说评议》 [N]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4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0aee421201f69e3142329448.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