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我的家史》,欢迎阅读!
我的家史
听父亲说,我们祖籍是广州珠江一带。因天祖自幼学画,而后当了画匠,离开广州,迁至福清市,落脚江阴镇。
父亲给我讲过最远的便是我的高祖父,我的高祖曾参加过乡试,乡试是这样的:考试的童生一人一间考棚,监考员来回巡视,更有士兵把守考场。最让我想不通的是开考前竟有人敲着锣,高喊着:“到时候了,有仇的报仇,有冤的报冤啊!”我不解地问道,父亲解释说,那是震慑心里有鬼的人的,一些昧着良心做过坏事的人,在这种关头老天爷可是不会管的,被这些人害过的冤屈孤魂,在这时候全都跑出来找他们的债主报仇了,也正因如此,竟有当场吓尿裤子的。最后听说高祖没能考中,不过在当时的年代,读书之人甚少,高祖能有幸参加考试已是难得之事了。
高祖生有五个子,老大即为我曾祖父,听说曾祖与高祖极为不像,竟没一点看得出是父子。曾祖从小便厌恶书籍,经常顶撞高祖,而后更是喜好喝酒,慢慢地落下了病根,当时家里粮食收成不好,因为经济状况等种种原因,家里也没钱给曾祖看病,因此曾祖走的也比较早,父亲没多提曾祖的故事,却花了大把时间给我讲他的父亲,也就是我祖父。
祖父很小时曾祖就走了,是曾祖母一手带大的。听父亲说,祖父从小就很热爱看书,记性又好,不过当时家里没什么钱,书都是去邻里乡亲借来的,有时要好的邻居也会送几本书给祖父。有次雨天,祖父看完了本书,便空闲下来,由于下着雨,曾祖母不让祖父出门,而祖父却趁着曾祖母不注意偷偷溜去邻居家里借书,回来时整个人都湿透了,而书却几乎未沾雨水,可能就是因为对看书的热情,祖父的肚子里装满了知识,后来就在老家的龙门小学做了老师。祖父不仅饱读诗书,而且也擅长书法,笔法苍劲有力。每逢春节,家里总会陆陆续续地来一些客人,说是请求祖父帮忙写春联的,所以春节大家都在休息,祖父却不得偷闲。还听父亲说过,祖父不仅仅写春联,甚至村里有些寺庙的碑文都是祖父亲笔写的。由于儿时,我的书法比较销魂,母亲总会在一旁训我学学父亲写书法,而此时父亲总会说:“我写的也不够好看,你要向爷爷学,多去看看爷爷怎么写字的。”可惜当时的我没当回事,长大了才发现已经晚了,不能有幸见到了。
我的祖母喜好养蚕,某一早晨去钩桑叶喂蚕,正值夏季,雨天路滑,祖母没注意摔了一跤,邻居看到了,与祖父说,才让人背回家中。当时农村的医疗条件极其有限,没及时治愈腿伤,从此祖母行走极其不方便。
然而,由于外祖父很疼爱我,我小时候是跟着外祖父、外祖母过了一段生活。那时候,我喜欢在外祖父膝下,听他讲故事。他除了讲古今外,说过许多大清朝的趣事,康熙私访,骡子不下驹等等,有时也讲他自己的故事。50年代前后,正是国家遭受自然灾害最严重的时候。那年村里饿死了很多人,外祖父当时就20来岁,为村里放鸭,有时还会偷偷装些鸭食给外祖母、母亲、舅舅度日。因为放鸭长期与水打交道,也学会了抓鳝鱼,听说技术很高超,无需工具,仅凭手指头就能把鳝鱼钩出洞。当时家里的水缸里总养着很多鳝鱼,村里的干部也经常来享用。再后面的几年,外祖父加入了村里的生产大队,56年的秋天,生产大队的玉米收获了后,堆在田里,有一座小山那么高了。做事认真、负责的外祖父被安排看护玉米。那时外祖父30来岁,本是身体较健壮的年纪,但是由于家里饭菜都吃不饱,这一天下来,又累又饿的,回到家里也只能勒紧裤腰带,外祖母看了心里也很不是滋味。但就当时的经济状况又能如何呢?再后来,外祖父加
入了共产党,成为了村里的干部,不过一大堆事也接踵而至,当年我母亲也跟着他到处修水库,不过母亲倒是不用干活,只是混吃混喝罢了。
再说说我的父亲,我父亲有六个兄弟姐妹,而他是最小的那个,父亲经常拿他小时候的事来教育我,说我生在这么幸福的年代,不愁吃喝,还不努力学习。其实父亲说的也没错,他小时候生活也比较艰苦,经常饿着肚子,最难熬的一次是有一年的灾荒,村里粮食没什么收成,祖父又要养活一家人,只好让仅有的粮食均分给每个孩子,而自己还饿着肚子。不过父亲说过他小时候最好的回忆便是放学回家去放牛,每次放学后,他都会和一些小伙伴背个背篓,往裤袋里塞本小人书,便牵着牛往后山上走。山坡上一些零星的野花开着,山风习习,拂在脸上有种说不出的爽意,一边拿着牛鞭一路拍打,来到一片绿草茵茵的山洼后就把牛放开,让它们在草丛中享受晚餐,自己和小伙伴就坐在草丛里,或看小人书,或打打闹闹。后来,由于家里经济条件不好,就把牛拿去卖了,从此以后,就再也没放过牛了。
老一辈的生活过得都很拮据,直到70、80年代生活才慢慢改善起来,78年5月10日时,中国党校内部刊物《理论动态》第60期发表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预示着改革开放即将到来,当时父亲也还没10岁,78年三中全会后,中国人民正式走上了改革开放的道路,他也慢慢地目睹了家乡的经济发展之迅速。
改革开放初期,可能是个缓冲期吧,父亲说并没感觉到有任何变化,直到82年村里才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再往后村里就开始解散生产大队,分割大队财产,实行“单干”了,我也在书上看到过类似的场景,可惜并没亲眼所见。后来,改革开放力度再加大,例如对农业税的免除,义务教育等政策都大大减轻了家庭的负担,已经有部分家庭过上了小康生活,我们家的温饱问题也已经完全解决了。进入21世纪后,我们家乡出国的人特别多,我大哥、二哥一家就是当时选择出国的,大哥是出国留学爱尔兰,二哥是在澳大利亚留学,而我大伯、大伯母在阿根廷经商。父亲给我说道,由于家庭收入不高,过去我们家里有限的资金都是优先考虑衣食住行的,当时上班、出行都是靠两条腿走路。如今经过改革开放的大发展、大飞跃,城市基础道路建设、交通设施大大改善,家里经济也有所改善了,现在出门的方式也多了许多,近路的话有自行车、公交车、私家车,出远门的话也有火车、汽车,甚至飞机。
是啊,70、80年代,人们的生活方式是“四世同堂十平米,五代家人居陋室”,今天,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我们家也盖起了新楼,人们的居住都向着“更高大,更宽敞,更环保”发展。曾经的老一代收音机等旧家电已经很难见到了,空调、彩电、冰箱、洗衣机等现代家用电器一应俱全。衣着也从封闭式走向开放了,逐渐与国际接轨,父亲说文革时期,无论男女老少,穿着都是一模一样,直到80年代初期,那些棉布衣才慢慢淡出人们的视野,取之而代的是一些化纤面料。食品的变化是更不用说的,老一代的人年轻时都是处于想吃吃不饱的状态,现在不仅可以吃到中国传统大餐,像肯德基这样的西餐也是应有尽有。这样翻天覆地的变化,也让母亲经常开我的玩笑,说我没吃过苦,不知道以前的人是怎么生活的。
改革开放改变了太多太多,我的祖母甚至都不敢相信这些事亲眼所见的,她有时看着电视脸上都会泛起微笑,她跟我们说,以前家里只有一个收音小喇叭,已经算是很先进的家电了,不过只有一个电台和一个开关,大多时候它还是被当做传达事情的喇叭用而已。现在,家里已经看不到那种收音小喇叭了,却有了更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0addaab0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2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