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毛概实践调查论文 读《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后感》,欢迎阅读!
——读《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后感
最近得到了一本《毛泽东选集》对其中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卷有些感慨。
那是一个风云变幻的年代是一个正一开始起步的襁褓时期,而且是大革命失败以后,党的工作重点由城市转入农村,革命暂时进入低潮,毛泽东同志领导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根据地。但是,当时党内有“左”倾思想的人,仍幻想以大城市为中心举行武装起义;而以林彪为代表的有悲观思想的“右”倾机会主义者,在强敌进攻面前,怀疑革命根据地发展的前途,提出了“红旗到底能打多久”的疑问。他们不相信革命高潮很快就要到来,不愿经过艰苦奋斗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主张用轻便的流动游击方式去扩大政治影响,等到全国各地争取群众的工作做好了,再来一次全国武装起义。
毛主席在本文中引用了中国一句古语,说明中国革命现在虽只有一点小小的力量,但是它的发展会是很快的。它在中国的环境里不仅是具备了发展的可能性,简直是具备了发展的必然性。这一本质认识在五卅运动及其以后的大革命运动已经得了充分的证明。这句“老话”便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篇文章便是毛主席为答复林彪散发的一封对红军前途究竟应该如何估计的征求意见的信的回信,在收录进《毛泽东文选》时,被命名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曾求学于师范院校的毛泽东,怀抱着拯救天下的激情与理想,走上了革命的道路,经历千辛万苦,最终获得胜利。这当中的必要条件除了他天生卓越的领导才能,不可忽视的另一点就是他乐观的心态。他很多文字中都洋溢着这种乐观情绪,例如初一课本中的《卜算子·咏梅》:“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一扫陆游营造的悲凉基调。在这篇《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他更是树立了一个理性的乐观者形象。
首先,毛泽东开门见山的指出林彪的“对于时局的估量是比较悲观的”这一问题,简明地阐述了理由,并解释了为什么他的悲观估量是错误的,即,林彪“没有把中国是一个帝国主义最后阶段中互相争夺的半殖民地一件事认清楚”。接着,分七条分析了中国的特殊时局,得出“波浪式向前扩大的政权发展政策”才能促进革命的高潮的结论。随后分四条分析了为什么林彪会产生这种悲观的估量。同时引用之前的书信稿件中的内容论证了“应该客观乐观的看待时局”以及“建立革命根据地是必要的”等观点。
整封信条理清晰,论据充分,考虑全面,逻辑性强,很有说服力。在那种混乱不定人心摇摆的情形下,毛泽东仍然表现出了不寻常的冷静与乐观,他对局势清晰客观的认识,使他能做出并坚持“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正确决定,最终领导革命走向胜利。除了思维上的严谨,更是我惊叹的是这封信的语言文字。在大多数人眼中,毛泽东不仅是一位天才军事家,他还是一位诗人。除了之前提到的《卜算子·咏梅》,《沁园春·雪》和《沁园春·长沙》都是公认的佳作。而在这种政治性的书信中,毛泽东的文笔依旧充满了诗人气质。在信的末尾他这样写道:“我所说的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决不是如有些人所谓‘有到来之可
能’之完全没有行动意义的,可望而不可即的一种空的东西。它是站在地平线上遥望海中已经看得桅杆尖头了的一支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岭远看东方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燥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通过这篇文章我们可以看出,毛泽东同志以一种遗世而独立的姿态,在中国革命的前进道路上孤身超出其他很多人很远,他引领着身后人民群众的行动和思想,迎着革命胜利的东方曙光前进,这曙光将他并不孤独的背影拖的很长、很长,那伟岸的身影撑起了一个民族的独立与自强。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0acca5966bec0975f465e2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