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古诗诵读学习笔记》,欢迎阅读!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古诗诵读学习笔记
班级______ 姓名________ 编辑:尹寒 时间:2020年6月
一.《采薇》
1.原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 莫知我哀!
2.重点注解:[昔]从前,指出征时。 [往]指当初去从军。[依依]形容柳丝轻柔、随风摇曳的样子。[雨雪]指下雪。“雨”,这里读yù。[迟迟]迟缓的样子。[载]又。[莫]没有人。 3.大意:昔日从军出征时,只见杨柳随风飘摇;如今我回来了,眼前是大雪纷飞之景。一路缓缓走来,已经是饥渴交加。我的心里充满了悲伤和哀痛,没有人能明白现在我胸中的感慨。
4.分析要点:前两句表面写了出征和归来时的两种景致,背后则衬托出两种截然不同的心境。这种以相反的景物来衬托感情的写法,常能获得更强的艺术效果。、后两句写归途漫漫,饥渴交加。这里的“哀”,更多的可能是指一种复杂的、难以言喻的心境。在战争中幸存的战士已踏上返乡的路途,于是才能从容回忆起往昔的情形,但回忆的同时又看到眼前的景象,两相对比,不禁有时移世易之感,因而触景伤情,心生凄怆。
二.《 送元二使安西》
1.原文:渭城朝雨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2.重点注解:[渑]湿润,沾湿。
3.大意:渭城早上的雨润湿了路面的尘土,客舍旁的柳树显得格外青翠、清新。劝你再干了这一杯酒吧,等一路向西出了阳关,那里就再也没有老朋友了。 4.分析要点:诗的前两句写离别之景,“客舍”“杨柳”是与离别相关的典型意象,勾勒出清晨雨后一幅清新明朗的图景,奠定了本诗轻快、悠远而并不悲伤的感情基调。诗的后两句写离别之情。临别劝酒既有最后一刻的小小期待,也有对朋友一路远行的关切与惦念,还带着对未知前途的一份深挚的祝愿。
三.《春夜喜雨》
1.原文: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2.重点注解:[发生]使植物萌发、生长。[野径]田野间的小路。[红湿处]被雨水打湿的花丛。[花重]花因为饱含雨水而显得沉重。[锦官城]成都的别称。成都曾经住过主持织锦的官员,所以叫“锦官城”。 3.大意: 这场雨像是知道时节到了似的,正在这春天前来滋长草木。夜雨悄然无声,在不知不觉中随风而至,温柔地滋润大地万物。阴云密布,野外一片漆黑,唯独江船上的灯火明亮可见。到了早上,那被春雨润泽而显得沉甸甸的花朵,恐怕就要铺满整个锦官城了。
4.分析要点:诗的首联用一个“好”字便点出了诗人愉悦的心情,把春雨写得仿佛通了人性,特地选在这个万物萌生、急需雨水的时节降临。颔联进一步用拟人化的手法来写雨的“好”:它不仅来得正是时候,而且是随着和风在夜里轻轻到来,没有猛烈的声势,也没有凄苦的气氛,不扰人,不恼人,充满了温和、可亲之感。正是由于这场雨“细而不骤”,所以才能润物无声。接下来的颈联,写野外一片漆黑,只能辨认出江船灯火,说明天色阴沉得厉害,雨一时不会停,能够真正地“润物”了,可见真是一场“好雨”!尾联是想象:诗人想象第二天清晨,春花会带着充足的水分绽放,潮湿的花瓣看上去似乎沉甸甸的,整个锦官城都要被这艳丽的春色覆盖了。
四《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1.原文: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2.重点注解:{呈}恭敬地送上 [润如酥]形容春雨滋润细腻。酥,酥油。
[绝胜]远远胜过。
3.大意: 皇城中细密的春雨润滑如酥,远远望去有一片青草之色,可近看却又看不出什么。一年中最美好的春色就在这早春了,远胜过那烟柳满城的暮春之景。 4.分析要点:诗题点明了时间是“早春”,开篇便写了一场小雨,诗人形容它是“润如酥”,用酥酪来形容雨,写出春雨滋润、顺滑、细密的特点。“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一个“最”字,正是诗人喜悦心情的绝佳写照。“烟柳满皇都”是晚春的景色,诗人用它来与早春对比,认为到了暮春时节,处处花红柳绿,反而不像严冬方尽、春回大地时这一分淡淡的草色那样令人欣喜、惹人怜爱了。通过这样的对比,更突出了早春景色的珍贵和美妙。
五《江上渔者》
1.原文: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2.重点注解:【但】只
3.大意:江上人来人往,十分热闹,大家都只爱鲈鱼鲜美的味道,可渔民们的一叶小舟,就要为了捕鱼而在风浪中出没。
4.分析要点:首句说江上往来的人很多,是为了什么呢?接着引出第二句“但爱鲈鱼美”:原来是因为鲈鱼味道鲜美,人们到江边来,是想要尽快买到新鲜的鲈鱼。诗的后两句笔锋一转,切换了镜头,写渔民们为了捕捞鲈鱼,不得不乘着一叶扁舟“出没风波里”。诗到这里便戛然而止,但通过吃鱼人和捕鱼人之间的鲜明对比,诗人的言外之意已经呼之欲出:渔民们为生活所迫,不得不顶风破浪去江中捕鲈鱼,这鲜美的味道是靠渔民们冒着生命危险得来的啊!可世人只爱鲈鱼的鲜美,却不知体察渔民的艰辛,若不是人人竞相追求美味,渔民们也不必冒这么大的危险来谋生。诗中饱含了对渔民的关切和同情,同时也带有对“江上往来人”的规劝。其言尽而意不尽的手法,使这首小诗意蕴隽永,耐人寻味。
六《泊船瓜洲》
1.原文: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2.重点注解:【绿】:吹绿 【还】:回家,回去
大意:京口和瓜洲之间隔着长江相对,钟山也只在数重山外。春风吹过,江岸上的春草又变绿了,那日复一日的明月什么时候能照着我返乡呢?
4.分析要点:诗中的第三句最负盛名,一个“绿”字,不仅写出了春日具有代表性的色彩,更写出了春风吹过草木、送来一片生机的动态变化,甚至令人感到春风都带有了人的情感,极富表现力。关于诗歌的主题有:这首诗作于王安石拜参知政事前赴京为官之时,是通过对充满生机的江南景色的描写,表达了对变法前景的期望,以及渴望功成身退的心情。
七《游园不值》
1.原文: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2.重点注解:[不值]没有遇到人。值,遇到。[应]大概,表示猜测。[怜]怜惜。 [小扣]轻轻地敲。[柴扉]用木柴、树枝编成的门。【屐】木鞋
3.大意:大概是不想让青苔上落下木屐的痕迹吧,敲了半天门也不见有人来开门。可是满园子的春色却不是一道门能够关住的,正有一枝红艳的杏花伸出墙头来。
4.分析要点:前两句写诗人来到园外敲门良久,却没能进入园中,流露出一种遗憾之情。后两句笔锋一转,写到自己虽然没能进去,却发现有一枝红杏越过墙头、伸到园外,由此想象园内一定是百花盛开、春色满盈,已经不是一道门或者一堵院墙能够关住的了,先前的遗憾在此时已转为惊喜。诗人写春景,是于小中见大、于所见推想未见。同时,诗人还用一个“出”字,赋予了景物勃勃生机,进一步点染出浓浓的春意。此外,诗题为“游园不值”,园子的主人自始至终没有露面。通过诗中的描写,我们不难想象园中的景致,可有着这样美妙景致、能够显示其主人品位的一座庭园,主人却并没有开放邀人观赏,可见其人多半是醉心自然、怡然自乐的性格。“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有时也用来说明新生事物有旺盛的生命力,是阻挡不住的。
八.《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1.原文: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 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2.重点注解:[卜算子]词牌名。[送鲍浩然之浙东]词题。之,往,去。[水是眼波横]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山是眉峰聚]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眉眼盈盈处]山水交汇的地方。盈盈,形容仪态美好。[才始]方才。
3.大意:水就像流动的眼波,山就像聚拢的眉峰,想要问朋友将要去哪里?正是那有山有水的浙东之地。才刚刚送走了春天,现在又要送你走了,如果你到了江南,还能赶上春天的话,可一定要和春天同住啊!
4.分析要点:首词的上阕别出心裁:首先是故作反转,把山水比作眉眼,顿时令景物也有了几分惜别的情意;同时,这里也不再单纯用山水形容女子的眉眼,而是说词人自己的眉眼,“眼波横”是送别时的泪眼,“眉峰聚”是因不舍而紧蹙的眉头,暗合了离别的情绪;而“眉眼盈盈处”,既是指友人此行的目的地——山水灵秀的浙东,同时也表达了无论朋友走到哪里,自己的目光都会一直追随而去,可谓一语双关,精巧绝伦。送别时百般不舍的情态和心思,从这样一个绝妙的比喻中丝丝透出,含而不露,
令人叫绝。下阕开头直接点出了送别的主题,“才送”“又送”的递进把词人心中的离别之苦描摹得更加深刻动人。但词人却没有一味沉浸在自己的悲伤之情中,转而殷切叮嘱将要启程的友人:“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表面上吐露的是惜春之情,实际上寄托了对朋友前景的美好祝愿,希望对方能和四季中最美好、最具有生机的春天同在,以精巧的比喻寄寓委婉的情思,进而含蓄地表达对朋友的不舍和祝福。
九.《浣溪沙》
1.原文: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2.重点注解:[浣溪沙]词牌名。 [短浸溪]指初生的兰芽浸润在溪水中。[潇潇]形容雨声。 [无再少]不能再回到少年时代。[休]不要。[唱黄鸡]感慨时光的流逝。因黄鸡可以报晓,借以表示时光流逝。
3.大意:山脚下初生的兰芽浸润在溪水中,松问的沙路干净得一尘不染,日暮雨声萧萧,其中还夹杂着杜鹃鸟的啼叫声。谁说人生就不能再年轻一次呢?这寺门前的流水尚且能够向西流,不用哀叹白发生、以老去为悲。
4.分析要点:词的上阕寥寥几笔,便勾勒出了暮春兰溪雨后的景色。 “浸溪”,透露出一股生机和活力,用了一个“净”字,就突出了沙路的干净、兰溪的清澈。紧接着写雨声和杜鹃的叫声,这既是暮春时节的季节特征,同时也是作者凄切心情的一种写照。词的下阕以一个反问开端,紧接着说“门前流水尚能西”,由于中国的河流多数是自西向东流的,兰溪却是向西流,于是诗人从中悟出了一个道理:“休将白发唱黄鸡。”词的最后一句与白居易的诗有关,是一个用典。整首词从写景到抒怀,运笔流畅自如,用典自然无痕,既描绘出清新淡雅的景致,又蕴含哲理,激发人对生活的热情和信心,诚然是一篇佳作。
十《清平乐(yuè)》
1.原文: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2.重点注解:[无行路]没有留下春去的行踪。[啭]鸟婉转地鸣叫。
[因风]借着风势。因,凭借。
3.大意:春天将要往何处归去?她悄悄地走了,没有留下行踪。如果有人知道春去往了哪里,请把她叫回来一起居住。春天没有踪迹,谁能知晓?除非去问黄鹂。可是黄鹂那婉转动听的叫声没有人能听懂,小鸟只好借着风势飞过蔷薇花丛远去了。
4.分析要点:整首词一扫惜春常见的惆怅之情,充满了空灵动人之感。上阕把春天拟人化了,充分表达出作者留恋春天、不舍春归的深切感情。下阕中,作者想到要想抓住春的行踪,那只能去问黄鹂了。 “百啭”写出了黄鹂不停呜叫的样子,好像它真的在告诉人们春天的踪迹何在,其中流露出作者的焦急心情;而“因风飞过蔷薇”,不仅写出了黄鹂的动态,似乎也写出了作者的目光追随着鸟儿越过蔷薇远去,充满了求之不得的无奈。作者的惜春之情、寻春之意,通过一连串清丽美好的想象委婉表达出来。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0ab332edff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