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10-2 辛亥革命》,欢迎阅读!
历史巩固学习资料
1.太平天国提倡“剪辫蓄发”,认为当时人的发饰“坏先人之服冕,是使中国之人忘其根本也”。辛亥革命期间,革命党人认为“欲除满清之藩篱,必先去满洲之形状”,提倡“剪辫易服”。二者均希望通过变革发饰( )
A.与西方文明相对接 B.号召推翻清朝统治 C.提倡民主自由思想 D.表明各自宗教信仰 答案 B
解析 据所学知识可知太平天国和辛亥革命都主张推翻清朝统治。“剪辫蓄发”“剪辫易服”实际上是反对清朝统治的体现,故选B项。A、C两项不符合太平天国运动特点;D项不符合史实。
2.近代某全国性咨询议政机构获准成立后,上呈公文,请求将北京原用于科举考试的贡院改为其办公用地。公文中有“仰恳天恩,准予改拨”等语。该公文应出现于( )
A.洋务运动时期 B.戊戌变法时期 C.预备立宪时期 D.中华民国初期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判断不同历史时期重大事件的能力。根据材料“某全国性咨询议政机构获准成立”“请求将北京原用于科举考试的贡院改为其办公用地”可知当时废除了科举、设立了全国性咨询议政机构,这是清朝预备立宪的重要表现,故正确选项为C。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都没有设立“全国性咨询议政机构”,可排除A、B两项;公文中有“仰恳天恩,准予改拨”,说明当时仍处于清王朝统治时期,可排除D项。
3.如图所示为1917年山西某县教育会副会长的一则日记。该日记作为例证,可用于说明( )
历史学习资料
历史巩固学习资料
A.维新变法的必要性 C.新文化运动的进步性 答案 B
B.辛亥革命的局限性 D.国民革命的不彻底性
解析 材料显示民国初年山西某些地方官员出身科举,并且仍行清代官僚之礼仪,说明辛亥革命并未彻底扫清封建传统习俗,故B项符合题意。1917年维新变法运动早已结束,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落后现象,并不能体现新文化运动的进步性,故C项错误。1917年国民革命尚未发生,故D项错误。
4.武昌起义后全国有15省先后宣布独立,各省先后担任最高军政长官(都督)者背景不尽相同,其中新军将领13人,革命党5人,咨议局议长3人,巡抚3人,布政使1人,提督1人,督练公所总参议1人。据此可知辛亥革命( )
A.具有广泛社会基础 B.具有明显的妥协性 C.属于资产阶级革命 D.属于自上而下的革命 答案 B
解析 全国有15个省“独立”,各省最高军政长官中革命党只有5人,旧军阀和立宪派很多,这体现了革命具有很强的妥协性,故选B项。辛亥革命属于资产阶级革命,但材料无法体现,故排除C项;辛亥革命是自下而上的革命,但不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故排除A、D两项。
5.据统计,1902~1911年,各地反抗清政府勒索压迫的所谓“民变”就有1300多次,发生地区遍布直隶、东北、山西、山东、河南、安徽、江苏等全国各地。材料充分说明当时中国( )
历史学习资料
历史巩固学习资料
A.民族危机的空前严重 B.清王朝灭亡的内在原因 C.武昌起义的重要作用 D.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性 答案 B
解析 从材料“1902~1911年,各地反抗清政府勒索压迫的所谓‘民变’就有1300多次”,我们可以看出辛亥革命前阶级矛盾的尖锐,这恰好成为清王朝灭亡的内在原因;“民变”说明非民族矛盾,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湖北武汉,排除C项;材料无法表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排除D项。
6.英国哲学家罗素在《中国问题》一书中说:“甲午战争,中国被日本打败,义和团运动之后,中国又遭到列强的报复,这终于使中国的有识之士看到中国的当务之急是要一个更好的更现代化的政府,而不是一个濒于崩溃的帝王之家。”这里的“更现代化的政府”应该是指( )
A.君主专制政府 C.君主立宪制政府 答案 B
解析 材料主要讲的是中国在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的惨败,暴露出君主专制政府——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故A项错误;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仿照美国建立“更现代化的政府”——民主共和制政府,故B项正确;“而不是一个濒于崩溃的帝王之家”表明要推翻清政府,与君主立宪制主张保留君主不符合,故C项错误;人民民主专政政府出现在1949年新中国建立之后,与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惨败后中国有识之士的反思无关,故D项错误。
7.1912年4月22日,袁世凯在大总统命令中强调:“现在五族共和,凡蒙、藏、回疆各地方,同为我中华民国领土,则蒙、藏、回疆各民族,即同为我中华民国国民„„蒙、藏、回疆与内地各省平等,将来各该地方一切政治,俱属内务行政范围。”这主要表明,北
历史学习资料
B.民主共和制政府 D.人民民主专政政府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09d516b5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a4e86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