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教学质量保障机制的创新与实践

2023-04-22 08:22:12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毕业设计教学质量保障机制的创新与实践》,欢迎阅读!
毕业设计,机制,实践,保障,创新
毕业设计教学质量保障机制的创新与实践

作者:刘海峰,温刚,赵锐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3年第40



刘海峰,温刚,赵锐

(长春工业大学,吉林长春130012

摘要:本文针对当前高校毕业设计(论文)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新现象,结合学校的教管理改革与实践,探讨和总结了保障与提高毕业设计(论文)教学质量的一系列新措施、新方法。

关键词:毕业设计;质量;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0-0225-02

毕业设计(论文)是高校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教学环节。近年来,由于学生自主择业、提前就业等原因,高校中普遍出现了学生投入不足、教学质量受到影响等问题。针对这些实际的问题,长春工业大学在毕业设计(论文)教学管理工作中不断探索与实践,实施了多项改革与强化措施,逐步建立并形成了规范的、较有成效的毕业设计(论文)教学质量保证机制。

一、变刚性教学安排为柔性教学安排,提前开展选题工作

以往的毕业设计(论文)环节一般都集中安排在学生毕业前的最后一个学期,即每年的3月到6月期间进行。随着学生择业方式、时间以及用人单位引进人才制度的变化,使得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阶段认识社会、参与社会的需求越来越强烈,获得的机会也越来越多。作为教学管理部门应该及时了解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尊重客观事物发展规律,对学生给予充分的理解与支持。同时,又不能因此放松对学生的管理和降低教学质量的标准,为此,长春工业大学提出变刚性教学安排为柔性教学安排、适当提前开展毕业设计(论文)的新措施。

1.优化课程设置,将专业实践、选修课程与毕业设计(论文)有机结合。在人才培养计划修订工作中,本校适当增加了本科生第七学期的选修课程比例和选修力度,其中,增设了48周的专业教学实践环节,以学生参与教师的课题研究、开放实验、综合实验、参加各类培训及资格认证教学活动为主要内容,为学生有针对性地选择专业实践课程、并与毕业设计(论文)、就业实习等有机结合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和条件。

2.提前开展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工作。在每年的9月份开学初,学校统一布置下一年度毕业设计(论文)的动员、选题工作,明确要求在期末以前完成毕业设计(论文)的题目申报和审核、导师分配、调研开题等工作。其中,文科类专业根据学科特点需确定选题方向。学生因此可以提前一个学期进入毕业设计(论文)的工作状态,在毕业设计工作量、难度、质量标准不变的情况下,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学生择业对教学的冲击,并保障了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完成质量。

二、建立三级质量监控机制,进一步强化过程管理

为了切实加强质量管理,维持良好的教学秩序,针对毕业设计(论文)教学的实际情况,本校建立了院(系)、督导组、学校三级质量监控机制。


1.强化以院(系)为主体的一线教学管理。各院(系)处在毕业设计(论文)教学工作第一线,毕业设计(论文)教学质量最终取决于各院(系)的直接、有效的管理和投入。为充分发挥各院(系)的管理职能,学校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条例》中明确规定了学院、教研室、指导教师的责任与分工,严格制定了各自的定期检查制度,建立并完善了教学检查档案规范制度,并从上级到下级层层落实,为全面强化毕业设计(论文)教学的过程管理、确保教学质量奠定了基础。

2.充分发挥校级督导组专业督导作用。为了充分、及时掌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进展情况,了解教师、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困难与问题,学校建立了督导组检查指导机制。由学校聘请各个学科的资深专家组成校级、院两级督导组,他们从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开始就深入到教学一线,及时了解教学进展情况,反馈有关教学信息,并及时提出指导性建议。各级督导组不仅对毕业设计(论文)教学工作起到了督促、检查与监控的作用,更主要的是较好地起到了管理部门与教学单位之间进行交流、沟通的桥梁作用,并能够对如何改进和完善各项工作及时提出专业性、建设性指导意见。

3.加强管理部门的监督与检查职能。在强化院(系)级管理、实行督导组检查指导的基础上,学校还建立了校级教学检查机制,分别在毕业设计(论文)的前期、中期和后期,由学校相关领导、管理部门人员、督导组成员等成立校级检查小组,深入到各学院教学一线,按一定学生人数比例进行随机抽查,了解各单位毕业设计(论文)组织管理情况、指导教师指导情况、学生的任务完成进度和质量情况等,并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三、实施校级二次答辩制度,严把出口关

针对部分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中学习投入不足的问题,本校在各院(系)一次答辩的基础上,制定并实施了校级二次答辩制度。即在各院(系)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工作结束后,由学校统一组织对部分学生进行校级二次答辩,并以校级二次答辩成绩作为其最终成绩。参加校级二次答辩的学生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各学院答辩成绩排序在后面5%的学生。这部分学生普遍对毕业设计(论文)工作重视不够、投入不足,导致答辩成绩比较落后。第二部分为参加争优答辩的学生。即在学院一次答辩中没有获得优秀的学生,可根据自身毕业设计(论文)完成质量情况,经学院提出申请参加校级二次争优答辩。学校成立毕业设计(论文)校级二次答辩委员会,下设校级二次答辩专家组,由学校聘请校内外相应学科的专家组成。校级二次答辩成绩由答辩专家组评出,并经校级二次答辩委员会讨论后确定。校级二次答辩制度的建立与实施,进一步提高了教师和学生对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重视,特别是对于一次答辩成绩不佳的学生,他们能够积极主动地对毕业设计(论文)进行修改与完善,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毕业设计(论文)的整体质量。

四、建立长期有效的教学质量评价与激励机制

教学质量评价对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起着引导、调节、激励的作用。为此,学校建立了多个层面、比较完善的毕业设计(论文)教学质量评价机制。

1.制定明确、可量化的毕业设计(论文)教学质量标准。针对毕业设计(论文)教学中的新问题、新现象,学校进一步修订了《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条例》,制定了详细的《毕业设计(论文)教学质量标准》,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毕业设计(论文)教学质量评价指标表》,使各项评价内容做到量化、清晰,可操作性强,成为了校、院督导组和学校管理部门进行教学检查和效果评价的主要标准。

2.完善毕业设计(论文)教学效果检查与反馈机制。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结束后,学校从毕业设计(论文)资料规范化建设、存档、完成质量、教师评阅准确性、学生成绩评定


等方面,组织进行随机抽检,并及时就有关问题进行反馈与通报。检查考核结果记入教师教学效果档案,作为职称聘任、教学表彰的重要依据。

3.建立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为鼓励先进,加强交流与学习,学校定期组织开展各项毕业设计(论文)教学工作评优活动,包括优秀指导教师评选、优秀专业教研室评选、优秀毕业设计(论文)评选等,并在校级教学表彰大会上给予表彰和奖励。

通过多年来的改革与实践,使我们认识到面对毕业设计(论文)教学出现的新问题、新现象,关键是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抓住主要问题和矛盾,运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管理科学知识,有针对性地开展改革、创新与实践,才能不断地提高管理水平,最终保证和提高毕业设计(论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郭霄鹏.强化体制机制创新.提升教学管理水平[J].中国高等教育2005,(11.

[2]吴静.高校二级管理模式下宏观调控实现方式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2005,(5 .

[3]肯·贝恩(Ken Bain.如何成为卓越的大学老师[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刘海峰(1972-),男,汉族,吉林长春人,教育学硕士,副研究员,长春工业大学,主要从事高校实践教学管理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09c5572bde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d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