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欣赏论文参考

2022-03-30 21:19:32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音乐欣赏论文参考》,欢迎阅读!
音乐欣赏,参考,论文


《黄河大合唱》:民族精神的史诗

——音乐欣赏心得体会

马克思说过:对于不懂音乐的耳朵,最美的音乐也没有意义。这说明,如果我们缺乏必要的音乐欣赏能力,那么,音乐的美感就不能为我们所感受,音乐的内涵不能被我们所理解,音乐本身也会黯然失色。

音乐欣赏的过程就是感情体验的过程,它既是欣赏者对音乐的感情内涵进行体验的过程,同时也是欣赏者自己的感情和音乐中表现的感情相互交融、发生共鸣的过程。当我听到阿炳缓慢的、如泣如诉的《二泉映月》时,一种悲苦、凄凉的感情不由自主地在我的心头涌起,当在钢琴上响起了肖邦的《c小调练习曲》时,我又被它激昂悲愤的感情波涛所深深打动。听到辽阔粗犷的内蒙民歌,不禁让我眼前浮现了一望无际的大草原。而在这所有的欣赏乐曲中,《黄河大合唱》给了我最震撼的情感体验,虽然其创作年代已与我们相去甚远,但那奔放、豪迈、铿锵有力的诗句和强烈的情感,让我实实在在地体会到了作为一个炎黄子孙的自豪感。下面我将从其创作背景创作特色及情感抒发、艺术成就三方面来说明我对它的理解。 一、创作背景

《黄河大合唱》创作于19393月,由光未然作词,洗星海作曲。

193811月武汉沦陷后,我国现代著名诗人光未然(即张光年)带领抗敌演剧三队,从陕西宜川县的壶口附近东渡黄河,转入吕梁山抗日根据地。途中亲临险峡急流、怒涛旋涡、礁石瀑布的境地,目睹黄河船夫们与狂风恶浪搏斗的情景,聆听了悠长高亢、深沉有力的船夫号子。次年1月抵达延安后,一直酝酿着《黄河》词作,并在年除夕联欢会上朗诵了这部诗篇。

冼星海听后异常兴奋,表示要为演剧队创作《黄河大合唱》仅仅用了6时间,就完成了这部巨作的初稿,半月之内又完成了该作品八个乐章及伴奏音乐的全部乐谱,写就了这一时代的中华民族的音乐史诗。

413日在延安陕北公学大礼堂首演(由邬析零指挥),引起巨大反响,很快传遍整个中国。

作品用感情饱满的笔墨,以黄河为背景热情歌颂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光荣历史和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痛诉侵略者的残暴和人民遭受的深重灾难,广阔地展现了抗日战争的壮丽图景,并向全中国全世界发出了民族解放的战斗警号,从而塑造起中华民族巨人般的英雄形象。 二、创作特色及情感抒发

《黄河大合唱》气势磅礴,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全曲包括序曲和8个乐章《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水谣》《河边对口曲》《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并由配乐诗朗诵和乐队演奏将各乐平连成一个整体。各个乐章从内容到音乐形象又具打相对的独立性,乐章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作品以抗日和爱国两个主题为中心。从深厚的情感和感人的艺术象上一步步展开,直至宏伟的终曲,激荡的感情浪潮发展到了最高点。

管弦乐队演奏的《序曲》概括地对全曲进行了极富特点的描绘.乐队效果色彩浓郁。音乐刻画了人民的意志和力量,象征着崇高伟大的民族精神,几个主题经过发展后交织征一起,形成了序曲的高潮。

第一乐章是《黄河船夫曲》,乐章一开始就采用了大号和大鼓两种乐器,节奏紧促,使人因为音乐的存在,一下子为之振奋。紧接着是男声朗诵,一下把人






思想带到黄河边,听众的心绪突然有得释放,原本积蓄的激情一下爆发在黄河边。随后采用的的男女声混合唱的方式,使人一下联想到黄河边气势磅礴的浪涛。经过短暂的激烈后,乐曲节奏逐渐趋于平缓。我觉得之前急促的乐章在于反映船夫们与风浪搏斗的动人场面和激烈情景,同时后面的平缓乐章也表现了他们对生活的乐观情绪,他们可以在艰辛的劳作之后感受到生活的宁静。

男高音独唱《黄河颂》是一首以黄河象征祖国的热情颂歌,充满了搏大、豪放的情怀。第一部分以平稳的节奏、宽广的气息歌唱了黄河的雄姿。第二部分以热情、奔放的旋律赞美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灿烂文化热情激昂地颂扬了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

配乐诗朗诵《黄河之水天上来》之后,是民谣风格的抒情叙事曲《黄水谣》一开始是男声朗诵,交代了本乐章的主题——河北民众痛苦的呻吟。在小提琴的协奏下,乐章渐渐铺开,二部女声合唱也渐渐开始了。她们的演唱速度很慢,就象在诉说着心中的痛苦。紧接着,在短促的一阵敲鼓后,有男生合唱混入。这一乐章中,以女生二部合唱为主,在于揭露、控诉了日本侵略者入侵华北以来所犯下的滔天罪行,诉说民众生活中的苦恨。音乐在低沉的情绪中结束,使人久久难忘。

第五乐章《河边对口曲》如民间小曲般亲切而富于乡土气息--通过两位流亡在黄河边上的老乡互抒胸臆,,描摹了国土沦丧后日寇铁蹄下人民的悲惨遭遇。手法简练,通俗易懂。

第六乐章《黄河怨》以低沉凄惨、悲痛欲绝的音调,哭诉了一个遭受日寇蹂躏、失去丈夫孩子、留下“把血债清算”的遗愿而投入滚滚黄河怀抱的妇女的深仇大恨。

第七乐章《保卫黄河》是这部大型声乐作品的主题歌,也是大多数人所熟知的一个乐章。乐章一开始,便是短促有力的号声和朗诵,随后是齐唱、轮唱。在节奏短促有力号声中,合唱的力量更加突出,节奏铿锵有力,旋律振奋人心,刚毅、自信、充满力量的感情,形象地刻画了中国人民为保卫黄河、保卫祖国的决心。“龙格龙格龙格龙”的衬词此起彼伏,波澜壮阔的宏伟场面和乐观主义的民族精神跃然眼前。在听这个乐章的时候,便被轮唱一轮高过一轮的气势所折服,心中涌起的波涛久久不能平息。

最后一个乐章《怒吼吧,黄河》是大合唱的终曲,乐曲一开始给人一种安静,逐渐就变得激昂,二者形成鲜明的对比。整个乐章主要通过,时而激昂,时而平和的对比反差,以号角性、战斗性的音调,运用了提琴,号,大鼓,以及男女合唱,把乐曲推向高潮通过,塑造了黄河在怒吼、人民在抗争的艺术形象,显示出了整个中华民族的觉醒和巨大力量,召唤着全国人民为抗日战争的胜利而战斗!。

《黄河大合唱》整部作品在各个乐章之间主要通过男声朗诵进行过过渡,主要运用了提琴,大鼓,号等乐器,采取男声、女声独唱,合唱等多种形式表达了中华民族在危急关头,人民奋起抗争的思想。

三、艺术成就

《黄河大合唱》以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的音乐形象为象征,充分表现出中华民族的民族历史、民族文化、民族性格、民族精神,显示出中华民族底蕴无穷的伟大气魄和力量,也显示出中华民族不可战胜的英雄气概。民族精神






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实践中不断结合时代和社会的发展需要,丰富着这个民族精神。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的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护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由此可见,《黄河大合唱》,所表现的民族精神,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艺术成就上,《黄河大合唱》也是全方位、系列化、深层次、高水准的大合唱,这在西方称作康塔塔,它融独唱、重唱、对唱、齐唱、朗诵等为一炉,是一种多声部、多乐章的大型声乐套曲,通常用管弦乐队伴奏。冼星海做到了中西合璧,水乳交融,也达到了技术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结合,从而使《黄河大合唱》成为音乐经典。

孔子曾经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显然,在孔子看来,音乐不仅仅具有艺术的审美价值,它还具有存在论的意义,只有通过音乐一个人格才能达到完成的终极境界。经过上音乐欣赏选修课的我,音乐的基本发展史有了了解,学习欣赏了很多名人的音乐名篇,学会了一般乐器的音色识别,学会了用内心去感受音乐里的情感,努力在飘飞的音符里找寻精神的食粮。我愿放下一切束缚,放飞心灵,在音乐的殿堂里尽情遨游。



参考文献: 1《黄河大合唱》赏析 作者:徐亚娟 《戏剧之家》2009年第七期

2《黄河大合唱》作者介绍 《国家教育在线》

3.《民族之魂,永远的旋律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 作者:刘彦、杨茂 《中科技博览》2009年第二十四期

4《黄河大合唱》艺术文学的珠联璧合 作者:吴华山、龙玉山 《艺术探索》2003年第六期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09bdf3dcad51f01dc281f1e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