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人性的善与恶》,欢迎阅读!
人性本善还是本恶,这是一个从先秦诸子百家时候起就被长期讨论的话题。从我们熟悉的《三字经》中的“人之初,性本善”论,到孔老先生的“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到孟子的“人性之善也,犹如水之就下;人无不善,水无不下”的人性本善论,再到告子的食色性论——人性如水,性犹湍水水无分于东西,决诸东方则流东,决诸西方则流西,认为人性本无善恶之分别„„ 西方哲学家则对善恶有不同的表述:亚里士多德认为,善只能以具体的形式存在,而没有普遍的善。培根认为善是人的自然属性,但并非不可改变。康德认为人只有与所有群体有一致行动才是善的,反之,则为恶。霍布斯认为人的本性是利己的,善恶并无固定标准,以是否符合人的生存为转移。洛克认为人的道德上的善恶不是先天的,而是后天的。 关于人性善恶的讨论已经经历两千多年,古今中外的思想家、哲学家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现在,作为一名新纪元的工科的学生,首先我关心的是:在当今科技文明和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的这个时代,我们去讨论这个话题,有多少社会基础?又会有多少实际价值?我们不可能像孟子那样极力宣传自己“人性本善”的观点然后去游说高官接受我们的施政主张,因为现在是法制社会,人道的“仁政”已经被苏联的最后一任书记戈尔巴乔夫证明是死路一条。其次,我们讨论这个曾被无数人认为是经典论题的话题,到底是想要冠冕堂皇地向正在看这篇文章的老师您宣告:我是有思想深度的人、我的回答为哲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还是说真的能联系一些实际去指导今后的生活呢? 当然,我并不是要否定讨论这个话题的意义。相反的,我还是相信对于善恶论的讨论确实会对整个社会的道德伦理研究有一些贡献。拿最普遍的一个现象来说:2013年11月25日早上7点多,浙江省金华市区后城里街和迪耳路交叉口的非机动车道上,一位老人突然一个踉跄,脸朝下摔倒在地,伤势不明。当时正是早高峰,来来往往的行人和车辆很多。看见老人摔倒,有些人径直走开,也有不少人停了下来。可是,停下来的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敢上前扶起老人。类似的老人摔倒没人扶的事情在中国已经发生过不止一次了。注意这里是“不敢”,而非“不想”。显然我们不能因为这些贴着“现代文明人”标签的上班族不去扶老人就断定他们是恶的进而认定整个人性都是恶的。对于这种行为的批判已经太多,人们甚至没有静下心来设身处地的想想就开始了口诛笔伐。 现在细究这个现象,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冷眼旁观不去扶老人?有人说人天生是利己的,没必要招惹麻烦。利己的很对,但去帮扶一个迫切需要援手的老人并非就不利己,而且客观一点说,可能还会为你赢得赞誉,拥有实现自己社会价值的快感。而现在实际情况是:后一种选择的风险比前一种大高。我们对于善恶的讨论,其实并没有建立起一种统一的评价标准,但是大家的标准都不会差的太多。比如说,人们会一致认为做公益活动是善的,当然更不会对偷窃抢劫是恶的这个事实存有异议。这些都是一些比较极端的例子。回到人们不敢扶老人这个例子上,说白了就是怕被勒索敲诈。我认为这是社会舆论道德体系和法律体系没有承担起为善行撑腰的责任,致使人们产生了这样的观念:善与恶对我来讲已经不重要,我既不冒险为善,也不会走险作恶。这是一种不利于社会进步的思想,我们最想看到的是社会上人人都是善良的,都会做善事。因此,社会监督和法律体系必须消除人们现在对善恶的模糊观念(有些国家已经追究不作为犯罪),为善说话,当善行被利用时应该撑腰。所幸中国司法已经开始了努力,前不久四川老太太假摔讹诈四名小学生,警方介入调查后为被敲诈的人主持了公道。 综上所述,我所关心的问题不是人性的善恶之争,而是我们应该如何保证人性的善(不管是先天带来的还是后天习得的)出现在它该出现的时间、地点,让它发挥价值进而以点带面促进整个社会的进步,尤其是,让扶起一个摔倒的老人变成一件没有风险的事、一件习以为常就像扶起自己的亲人一样的事。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09aef58fddccda38366baf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