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片叶子教学设计

2022-07-28 21:22:09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最后一片叶子教学设计》,欢迎阅读!
教学设计,叶子,最后
《最后一片叶子》教学设计

【授课类型】新授课 【授课时数】第一课时 【学情分析】

我所教的班级是升学班,大部分学生有一定的求知欲,语文基础参差不齐,阅读面很窄。学生的心理素质较不成熟,部分学生的道德品质及价值观不太好,甚至还存在偏差。但他们的性格、气质、思想的可塑性很大,希望这篇文章能像可以燎原的星星之火在他们心中点燃德行之美的火花。同时,中职学生在社会并不具备强大的生存竞争力,面对实习工作未做好思想准备的他们必将经历前所未有的挫折,因此培养他们积极对待苦难的坚强乐观精神非常必要。 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

(1)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能够用简洁的语言复述小说的故事情节。 (2)能够从课文中筛选出关键的语句,并能加以概括,准确地理解文中

人物形象。

2.过程方法目标:

通过合作探究,讨论释疑,情景再现法完成对本文的学习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在对文本解读的基础上,表达出对生命的思考,从而达到学会珍爱生命,关爱他人,乐观向上的目标。

教学重难点

前苏联的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壤上。课堂教学是一个教师、学生、文本之间情感交流的过程,这个过程始终以情感为动力进行美的教育。”

1教学重点:我认为本文表现出来的最朴素的人类情感是这篇小说最打动人心之处,故本课重点放在对人性美的体会上。

2教学难点:对“贝尔门是一个失败的画家”提出自己的看法。借难点的

1


突破,让学生理解人的价值最应该体现在品德方面。

教学方法

教法:

按照中职学生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为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采用以下教法:

1、创设情境法(通过音乐导入、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教学情境,融入小

说主题氛围,突破本文重点)

2、设疑激趣法、讨论探究法(设置疑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导学生

探究思考,讨论解决本文难点; 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体,“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所以我想通过自主学习法和合作探究法,让学生掌握与小说文本进行深入对话。阅读小说不是为了看一个故事,而是让故事打动内心,产生情感共鸣,把这种对小说的感悟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体现语文教学对学生人格培养方面潜移默化的作用。

教学环境设计及资源准备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教学情境(利用韦唯的《爱的奉献》音乐导入、

利用有关视频创设教学情境)

教学过程及时间分配

1.导入新课(出示幻灯片1

(播放韦唯的《爱的奉献》,伴随着音乐导入)

正如歌词中所说的“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人与人之间正是因为有了“心的呼唤、爱的奉献” ,才有了那些催人泪下的感人故事。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近美国作家欧·亨利的短篇小说《最后一片叶子》去感受一下充满人性美的大爱。

(出示幻灯片2

(板书作者)1分钟)

设计缘由:音乐可以直观地给学生带来心灵的震撼,创设教学情境,让



2


学生很快进入小说对他人奉献爱心这样一个主题氛围。 然后分如下几步完成本节课的教学(出示幻灯片3 2. 简介作者

先检查提问后出示幻灯片4补充介绍作者 利用幻灯片5补充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2分钟)

设计缘由: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开阔学生的知识面。 3. 把握故事情节 (出示幻灯片6

先让学生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简洁的语言复述小说的故事情节。然后出示幻灯片7,播放根据小说《最后一片叶子》改编的故事视频——《为生命画一片绿叶》,加强学生对故事情节的把握。

设计缘由:通过这一环节的教学,检查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进一步加强学生对故事情节的把握,锻炼学生“说”的能力。8分钟) 4.人物形象分析

(出示幻灯片8)提出问题让学生合作探究:

围绕“最后一片叶子”,文章中刻画了几个人物?主要人物是谁?其性格特征是怎样的呢?请结合具体的语句来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出示幻灯片9

可能有些学生对谁是小说的主要人物搞不清楚,会觉得文章中作者倾注笔墨最多的人物就是主要人物,因此需要对学生补充说明怎样评判小说的主要人物。

我给班里固定每五人一组,这五名学生学习好差搭配,对着桌子坐在一起,有一名组长,我给他们编了号,组长是五号,其余四人分一到四号。具体采用以下步骤:1)教师提出问题,让小组长领着合作、讨论、探究。2)学生质疑。3)师生解疑。

设计缘由:学生自己找重点、难点可能不是很到位,教师让他们先明确本时学习的重点、难点,避免了学习的无目的性;同时又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他们自主、合作、探究。

(学生先讨论交流之后,教师总结

设计缘由:学生可以在探究、交流中获得知识,从而理解文章的主旨。15分钟)



3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09868000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e7.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