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行路难·君不见孤雁关外发翻译赏析

2022-10-02 19:11:15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古诗行路难·君不见孤雁关外发翻译赏析》,欢迎阅读!
孤雁,关外,君不见,行路,古诗
古诗行路难·君不见孤雁关外发翻译赏析

《行路难·君不见孤雁关外发》作者为唐朝诗人释宝月。其古诗全文如下: 君不见孤雁关外发,酸嘶度扬越。 空城客子心肠断,幽闺思妇气欲绝。 凝霜夜下拂罗衣,浮云中断开明月。 夜遥遥徒相思,年年望望情不歇。 寄我匣中青铜镜,倩人为君除白发。 行路难,行路难,夜闻南城汉使度,使我流泪忆长安。 【赏析】 《行路难》为乐府旧题,古辞不存。《乐府解题》说:《行路难》备言世路艰难及离别悲伤之意,多以‘君不见’为首。《续晋阳秋》说:“袁山松善音乐,北人旧歌有《行路难》曲,辞颇疏质,山松好之,乃为文其章句,婉其节制。每因酒酣从而歌之,听者莫不流涕。”可见《行路难》词多悲哀之音。 此诗由三个层次构成。首四句为第一层,写游子思妇,两个方面同时着笔,而以秋夜闻雁声贯串。以孤雁哀鸣写游子思妇,这是古诗中常用的手法。如曹《杂诗》“草虫鸣何悲,孤雁独南翔。郁郁多悲思,绵绵思故乡。……向风长叹息,断绝我中肠。”又说:“漫漫秋夜长,烈烈北风凉。展转不能寐,披衣起彷徨。彷徨忽已久,白露沾我裳。”此诗颇有化用曹诗的地方,而曹诗又是从借鉴《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明月何皎皎》来。诗的首句以“君不见”起,是《行路难》乐府题的常格。从孤雁发于“关外”,远度“扬越”,由北而南,知此时正是深秋节令。“孤雁”一语虽已成为这类题材的凝固意念,但它对游子或思妇说来,仍是一种心理反射。而“酸嘶”与之呼应,也是从人即游子、思妇的

1


感受说起。第三句“空城客子心肠断”,第四句“幽闺思妇气欲绝”都从夜闻“孤雁”而来;一个“心肠断”一个“气欲绝”一种相思,两处相关,而雁声则为传情之物。 以下两层分写思妇、游子。第五句至第十句写思妇。思妇因怀人夜不能寐,一个人孤独地在庭前踱着步,不知不觉,已过了深夜。忽然低头看见罗衣上已结满霜华,便用衣袖轻轻拂了几下,可是仍无意回房。她抬眼望望天空,许久天上连一颗星星也看不见,这工夫却见浮云裂开一道缝隙,露出一轮满月,洒下遍地清辉。人说月圆是亲人团聚的吉兆,以前她自己也总是盼望月圆时,可是月亮一次次圆了又缺了,征人却始终未归;多少年过去了,“夜夜遥遥徒相思”尽管如此,思妇的一片痴情终不歇。“望望”是望了又望,望了又望,望穿双眼。此篇写思妇怀人之苦,情境、意蕴并没有什么特别。它与传统不同的地方,在于表现技巧。如《古诗十九首·孟冬寒气至》“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愁多知夜长,仰观众星列。三五明月满,四五蟾兔缺。”其意象有某种集合性,其表情方式也基本是直接抒发,不假缘饰。此篇则有所不同。其情感则是从景物的变化及人的具体行为中见出。此种情况,以“凝霜夜下拂罗衣,浮云中断开明月”为特着。这样不仅形象鲜明,而且更含蓄蕴藉。第九句和第十句“寄我匣中青铜镜,倩人为君除白发”,更显得情意深长。青铜镜在匣中珍藏多年,本是为待游子的归来,可是游子总不见归来,这青铜镜留在匣中就没有什么作用。青铜镜本是为照青鬓朱颜,可如今,他大约已添了白发了,于是想到寄镜。不言悲凉之意,自是悲从中来。“倩人为君除白发”,表现思妇对游子的体谅之情,细



2


意委曲。这两句诗意紧扣上句的“情不歇”三字。 第十一句至第十四句为第三层,写游子。“行路难”三字,用乐府点题之法;重复之,加重感情的抒发。“行路难,行路难”,如一声声悲怆的叹息。以下二句是“行路难”一语的落脚点。“夜闻”“汉使度”,表明游子流落胡中。因多年羁留异国他乡不得回归故土,闻汉使而遽兴故国之悲思。结尾句着“忆长安”一语,与第二层呼应,以见出两情如一,上扣第一层闻鸿“肠断”“气绝”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3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0970fe8f83c758f5f61fb7360b4c2e3f5627255a.html

相关推荐